你觉得“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如题所述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了雷军先生经常说的一个飞猪理论: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后来,雷军先生解答了自己引用这句话的由来:“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我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势来自于《孙子兵法·兵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

       这里的“风”,指的就是“势”。等风来,就是为了顺势,借势,为了飞,为了取得成功达成目的。不过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风来的人到处都是而风也不常有。故虽有人才屈从于斗米之下,潦倒于风起之前。而且等待风的“猪”那么多,“风”一出现估计立刻就会被占满,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去拥有属于自己的“风”,自己成就自己,自己借自己的势。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知不知道《超级演说家》第三季的崔万志,我想说的不是他身残志坚,也不是他家财万贯。他一开始就是那头“猪”,坐上了互联网风口上的“猪”,所以他发了财,2008年一年做到一百万,2009年做到一千万,2010年做到三千万,2011年五千万,2012年台风没了,他被摔得奄奄一息,外债四百万,不敢开手机不敢回家。他连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都在想怎么办,他整整想了两个月,终于追到了他自己的“风”。2013年回到一千万,一年后回到四千万,如今已经是安徽省最大的网店,2016年获得3900万意向融资。

       现在这个社会,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机会,机缘。但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是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创造的。正如毛主席说过的: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有风来要乘风而起,无风来那就去找风,追风。请记住,你不是鲜花,即使你盛开清风也不会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3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在我的理解中“等风”和“追风”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反而恰恰是相互依存的 。

要知道有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抛开那些不学无术之人。在人生奋斗的路上等风的人,又何尝不是追风的人!追风的人,又怎能不经历等风。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等风来》中女主程雨蒙,她不就是在追风的路上吗,为了自己的工作、事业可谓是肝脑涂地,却屡屡碰壁,那么她的坚持,肯定不仅仅因为工作的重要性,更有对未来的坚持。因此,她不仅仅是一个追风的人,也在等风。有些人会说这是电影的虚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就涉及到了关于阶层固化的问题,且不说认知升级,在北上广深拼搏的寒门子弟并不罕见,那么他们不一定缺少能力,却为何没有实现人生的理想,恐怕缺少机会。他们在等,等待着有朝一日能被赏识,然后大展手脚,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人都可以一举成名。以史为鉴,历史上不有多少名人志士在默默抑或是挫折中度过数年。就如心学大师,王阳明他的坚守给他带来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他所受困苦为他的心学的锤炼起到了必要的作用。自年幼时他就坚持要做一名圣人,要为万世开太平,后来他做到了,却是和用毕生的心血,而不是一朝一夕。

圣人尚且如此,为了心中的大义愿一如既往的坚持,并且默默等待时机的到来。在梦想的道路上有很多正在“追风”的路上,无论你到达了何种地步,“等风”依旧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寒门子弟再难出贵子。我不相信阶层已完全固化,对梦想坚持的追梦者不光要有“追风去”的决绝,还要有“等风来”的坚守!

第2个回答  2017-05-13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从字面上解释大概是,与其在坐着等着某一项东西的到来,不如主动去追寻它。
我的理解是,它可能指得是机会,是某一个你一直等不来的人。我们一直相信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等待,可是我们难道忘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了吗?紧紧依靠客观因素就能成功了吗?不,我们要去争取。我记得在我实习的时候一个大我一届的学姐说,你不要等着师傅去给你安排任务,去告诉你你要怎么做,那样你会被动,学不到东西,要自己去争取自己想学习的东西,实习是给你一个实践的平台,而不是等待的平台。
  你一直等着你未来想要的那个人出现,他去迟迟不出现,为什么你不可以将自己变得更优秀去追寻一个让你心动的人呢?
  守株待兔,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坐着等待,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秒能不能遇到想要的东西,你只是等着。等待并非是错误的,但是你去努力了,做了应该要做的事情,剩下的是你无法决定了,只有等待了。就像找工作的时候,你的简历投了几家,就坐着等别人的回复,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去找一些不一样的方向呢?为什么不可以再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出路还有什么特长呢?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不是等待着机会的降临,而是做足准备来迎接机会的到来,等东风来,不如自己去追寻东风,依靠自己的力量飞得更高更远。
第3个回答  2017-05-13

这句话让我想起一句笑话:

两个老同学分别多年后重逢,寒暄过后,两个人忆苦思甜,想起当年两人之间那些未点破的情愫、暧昧,已经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喜欢。

突然,女子愤愤不平地说:“如果当初你主动一点,我们可能连孩子都有了。”

开玩笑。

一般人都会把这个“风”理解为“机会、际遇”吧,把“追风”理解为“追求机会”吧。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做机遇等待者,而要做机会追逐者、追求者。

我记得小学的教室喜欢贴一些名言,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尔说的。

后来认真想了一下,如果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没做好准备而在等到机会垂青的人;第二种人是做好准备在等待机会垂青的人;第三种是做好准备并且在追逐机会的人。你觉得,这三种人,谁成功的机会最大?

第三种人,就是追风而去的人。

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测的,未知的,极度不稳定的,风,也是这样。做一个等风起的人,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状态;做一个等机会降临的人,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

机会是这样,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不努力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有多少能耐。登上人生巅峰的人大概都不是生来就知道自己会有很大成就的。

回到最开始那句笑话,其实也蛮有道理。只是,谁说只能男生主动呢,女生也可以做那个追风的人啊。

第4个回答  2017-05-13

我认为和“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相对的一句话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两句话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一种是主动争取,另一种是做好自己。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要努力和向上,你去追风要有跟上风的速度,你去招蝶,要有引蝶的芬芳。

之前网上对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句话倍加推崇,认为做好自己,就能引来伯乐,就能我、为自己带来想要的。但我更推崇“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因为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淘汰十分迅速,不像古代,有才之人,居深山而闻名天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但是现在,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少之又少,你若不去争取,去展示自己,没人愿意去发觉你的美,人们需要的是迅速发现你的实力。马云当面设想的网购如今实现,得益于他不断的去努力推销自己的理念,而不是独自去等待慧眼识珠的人,在不断的追风过程中,他得到了投资,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开创了今天的局面。

但是追风不代表你不需要去盛开,风有风的速度,蝴蝶也有他的味觉喜好,你若没有追风的速度和勇气,也没有盛开的芬芳,那么无论你是等待还是出击,都会没有收获。所以追风的基础是实力,马云能够去创造阿里巴巴的商业帝国,是勇敢出击,前卫思想的成功,同时离不开马云自身实力的展现。好像你去找工作,你没有实力的话,你投再多的公司都是没用的,你待在家等蝴蝶来,那更是痴人说梦。

归根结底,当代社会,追风比等蝶来,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容易让自己得到展示的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