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巾帼不让须眉”中的“须眉”指的是男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是女人不比男人差。“巾帼”本是古时妇女的头饰,所以很自然地被用来指代女性。花木兰就是南北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巾帼英雄,她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太小,于是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边关像男人一样英勇作战,直到凯旋以后才恢复女儿身。而“须眉”的意思是胡须和眉毛,为什么要用“须眉”指代男性呢?

    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妇女虽然本来也有眉毛,但是很多人为了美观,会剃拔眉毛,再画上自己喜欢的眉型。而对于男性来说,就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剃除眉毛和胡须了,因为须眉代表着男性身份——秦汉时,要剃掉男人的眉毛和胡子后才处以宫刑,使之成为宦官。

    此外,秦汉时期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刑罚叫“耐刑”。“耐”是一个会意字,左边的“而”在金文中是胡须的样子,表示胡须,右边的“寸”表示“法度”。所以,“耐刑”指的是一种剃去胡须的刑罚(两年不能留胡子),比剃去头发的“髡(kūn)刑”要轻一级。把胡须剃掉就可以将犯人和一般人区别开来,成为一种刑罚,说明当时的男性一般都会留胡子。

    而且,胡须在男性仪容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尽管在历史长河中,并非所有的朝代都崇尚浓眉大眼的雄壮之美(比如魏晋南北朝崇尚阴柔之美,所以胡子并不流行),但历史上也有不少故事证明,须眉堂堂常常用来衬托男子的英雄气概。比如说,古人不厌其烦地对胡子做了细致的分类:上唇的胡须叫“髭(zī)”,下唇的叫“粜(tiào)”,颊旁的叫“髯(rán)”,而下巴的叫“须”,不过有时也会“须髯”并称。史书上记载皇帝的相貌时会比较注重描写他们的胡须,刘邦是“龙颜美须”,孙权是“紫髯”,而李世民是“虬(qiú)髯”,都具备了英雄的特征。据史料记载,曹操接见匈奴使者之前,自愧长相平凡,怕不能折服匈奴人,所以特地请有一副好胡子的崔琰来假冒自己。《酉(yǒu)阳杂俎(zǔ)》中记载,有一次,李世民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用自己的胡子当弓弦,表演射箭,以显示自己的雄威。这些都说明古代男性对于胡子的重视,那么用“须眉”来指代男子是再自然不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