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的统治时间那么短

如题所述

元朝注定是短命的,根本原因在于:
第一,按照蒙古人的传统,老爹死后,将遗产传给幼子,而汉族皇位的传递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形成尖锐的矛盾,造成皇族内部为了争夺皇权,不断以流血的方式完成,在1323-1332年间十年五帝就是这种冲突的生动写照,不断削弱自身的统治能力。
第二,元朝的税赋极其沉重,税赋可说多如牛毛,只要是人想得出的科目都可以收钱,过节要“过节钱”,干活要“常例钱”打官司要“公事钱”,意思和到处都要回扣和红包差不多吧,即便你在家呆着,还要“撒花钱”;城市的繁荣是以广大底层人民的困苦作为代价,历朝历代,元朝的税赋是最沉重的,这点和明朝相反,明朝的税赋是历朝历代最轻的,而且老朱家从朱元璋开始到崇祯帝,税赋越来越轻。元朝如此税赋,当遇到天灾的时候,农民造反就成为必然。
第三,等级制度为大规模农民起义埋下了火种。元朝将人分为四等,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国姓”。色目人继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它主要指西域人,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南人为第四等。南人也叫蛮人,也即原来南宋统治地区的人口;等级制度埋下了深刻的火种,朱元璋先生剿灭陈友琼和张士诚开始北伐,正式灭元的时刻,口号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天道好在,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这代表了一切,红巾军起义也以恢复汉人天下为旗帜。
元朝的繁荣就像没有根基的海市蜃楼,就差那最后一脚。

从1320年前后至60年代,属于前期气温上升到高峰之后的下降阶段,是各种自然灾害高发的时期。旱灾、蝗灾、水灾、地震,接连不断。有的延续数年,波及数省。赤地千里、“人相食”的悲惨现象相继发生。蒙古草原也出现灾荒,数十万户牧民被迫迁到内地。由于治理不善,黄河决口的事件增多。至正四年(1354年)五月,黄河在白茅堤(山东曹县附近)决口,淹没了今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广大地区,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民生开始难以为继。
咱就举朱元璋先生为例,1345年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的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灾害造成的场景遍布安徽 河南 山东和湖广,全天下有无数人都和朱元璋一样的惨景,换做是你,反不反?
好,即便不造反,因为谁都知道,造反是把脑袋勒在裤带上的活(比如朱元璋,去当和尚);还有更恶劣的,那时的蒙古铁骑,已经成为花花公子(类似晚清的八旗子弟),长期沉浸在温柔乡中,失去了战斗力,农民起义爆发,皇帝是要派他们去镇压的(不能白养一群人,光吃干饭不干活),可这些原来的铁骑,无法打得过农民军,去割老百姓的脑袋交差,致使最后那个犹豫反还是不反的人,最终也只能反了他奶奶的,朱元璋先生正在此列!1352年,朱元璋先生当了7年和尚之后,终于主动光荣参军了,否则只能被所谓的蒙古铁骑割去脑袋向皇帝交差。
最后那一脚,从历史气候变迁来说,或许还是温柔的一脚(相对于其它王朝,如果将明朝比喻为最坚韧的王朝,元朝就是最脆弱的王朝),就将元朝踹入历史的垃圾堆,将蒙古贵族再次赶出关外牧羊。
再次验证如松定律,气候变迁造成的自然灾害,是造成社会动荡,并极容易结束一个王朝的主要动力,往往扮演的是那最后一脚的角色。
历史的戏台上,虽然有无数风流人物和悲剧人物,但气候是幕后的导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3
蒙古元朝的短命,更多的是蒙古游牧人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游牧帝国永远缺乏稳定性,即使蒙古人接受中国文化,也不会长久。中东蒙古接受伊斯兰文化,但甚至比元更短命,欧洲蒙古基本是拒绝俄罗斯传统文化,甚至政权没有到俄罗斯国家,只是羁縻而已,但活了两百多年。也许真正拒绝正统文化,特别是腐朽的生活方式,游牧帝国活的时间还长些,因为游牧人就靠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战胜国力比它强大得多的所谓文明国家。当游牧人堕落时,既快又极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