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2)如图2,改变蜡烛的位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2)如图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4)实验过程中小丽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小芳同学在实验中,她按如图3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______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4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1)其中光屏上出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蜡烛位置位于35cm刻度线处时,u=50cm-35cm=15cm,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若将(2)中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实验过程中小丽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5)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上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蜡烛移到A点,物距减小,像距要增大,光屏向右移动.
(6)A、当将蜡烛放在a点.此时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当将蜡烛放在d点.此时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B错误;
C、c点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C错误.
D、蜡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1)10;(2)放大;(3)缩小;(4)变小;(5)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上;右;(6)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