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作业本上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正如从古至今的中bai国人期待的那样,在小康社会中,人民过着富足和殷实的生活,因此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内涵。

第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范围更加宽广,增加人民群众发声的渠道,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染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和谐社会。第五是进一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相互交融并且紧密联系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这个目标的完成是为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积累宝贵的经验,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谋划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发的,是紧紧围绕着怎么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内在逻辑。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指的是“五位一体”都要全面进步,不仅经济要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新闻来源:《解放军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