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词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从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诗就可以从《诗经》追溯起。
  【二】从题目方面:
  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从和音乐的关系方面: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四】从形式方面: 1、句式不同:
  诗有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 如柳宗元的《渔翁》为七言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王维的《送别》为五言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并且词有词牌,词在每种词牌名下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
  如《南歌子》的一种词牌格式为:(例词:温庭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如梦令》的词牌格式(例词:李清照)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同:
  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
  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
  
  3、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
  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这两点可以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从题材内容方面:“诗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浮);“词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如谭嗣同《狱中题壁》一诗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五】从语言特色方面:
  从语言来区分诗的语言偏于自然清新,词的语言偏于精工华美。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纤柔香艳。
  
  【六】从风格和意境方面:
  诗庄词媚。诗的情感表达偏于庄重;词的情感表达偏于妩媚。“诗显词隐”诗的情感表达偏于显豁明朗;词的情感表达偏于含蓄蕴藉。“诗刚词柔”:诗的情感表达偏于刚劲明快,词的情感表达偏于柔婉细腻。“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的境界开阔,词的境界狭深。 例如:
  唐诗:(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的豪情壮志表达在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3
按我的理解,问题中的“古诗”指的是“古体诗”。与“古体诗”相对应的是“近体诗”而不是“诗词”。因为“古体诗”与“诗词”是小概念与大概念的关系,严格来讲并无可比性,因此,只能着重讨论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为了叙述方便,还是先探讨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不是“新诗”,不是所谓“散文诗”。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是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的律诗或绝句的通称。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有如下四个特点: 1、每首诗限定8句,五律共40字,七律共56字。 2、一般押平声韵。 3、有严格的平仄格式;平仄格式有“粘、对”的规则可循,有“孤平”的避忌; 4、讲究对仗和对仗的位置。对仗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比平仄的讲究宽松些。 也有超过8句的律诗,那叫做“长律”。在长律中,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般用对仗,所以又叫做排律。 绝句字数是律诗字数的一半,一般不讲对仗,也有用对仗的。 其次讨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是区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古体诗有如下的特点: 1、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 2、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3、平仄没有任何规定,也不拘“粘”和“对”。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唐宋以后的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是完全自由的。 4、不讲究对仗,即使有的地方用了对仗,也与近体诗明显不同,表现在:①同字可以相对;②同声(平或仄)可以相对,而且那是修辞上的需要,不受格律束缚。 “诗词”是个大概念,包括诗和词,都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发抒情感的文学体裁。上述讨论的都是“诗”。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的需要而改变,因此又称为长短句。但它区别于“古风”字数不齐的长短句,表现在:①字数一定;②平仄讲究;③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甚至在仄韵中有要求用“入声韵”等等的明确规定;④按固定地方用对仗,就像律诗中的对仗要求一样,但有的词牌不用对仗;⑤具词牌即词的格式的名称;⑥具词谱即每一词牌的格式。所以,依照词谱的规定格式写词叫做“填词”。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许多词牌分上下两阕。 讨论了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特点之后,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顺便涉及,有些人片面理解毛主席的说法,一见近体诗词就反对。事实上,毛主席并不一概地反对写“旧诗”即近体诗词,他说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它束缚思想,又不容易写好。必须完整地理解伟人的意思。
第2个回答  2020-03-01
简单地说

诗,句式整齐,而词不整齐,诗可以随意命题,甚至不要题目都可以,
词有统一的类名——词牌。
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首句可压可不压;
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
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
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在语言风格上,
诗的语言偏于工,而词的语言偏于华美,
在意境的表达上,
诗庄词媚,诗无论如何必须假正经一把,而词则不必装,可以适当去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诗弘扬的生活气味偏于书卷气,
而词弘扬的生活质量偏于歌舞气
第3个回答  2019-03-05
词比诗更擅长表达感情,词有固定的格式,韵律,不追求每一句长短相等,但也要求押韵,词的出现是市井文化高度发展,人们情感生活丰富的结果
第4个回答  2019-12-07
诗盛行于唐朝,分绝句和律诗。绝句只有四句,第二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律诗八句,分成四联,中间两联要对偶,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词盛行于宋朝,词有词牌名,词牌就规定了词的长度和字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