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具体过程如何?柏举之战最终结果如何?

如题所述

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具体过程如何?

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蔡国国君蔡昭侯、唐国国君唐成公,为报楚令尹子常(囊瓦)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叛变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端丧失天然屏障。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春,应蔡国之请,晋、齐、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18国诸侯国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商伐楚。

同一年阴历四月,晋国又授意蔡国发兵攻灭楚之附属沈国。楚国于同一年秋出兵围堵蔡国。吴国君臣觉得倾全力以赴攻楚的好时机已来,确定以救蔡之名,经淮道密秘绕开大别山区脉,从楚守备区薄弱的东北部地区闯进楚境,对楚国执行严厉打击。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将军,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峰,倾全国各地3万空陆之师,搭乘军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子常(囊瓦)见吴军气势汹汹,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堵,回师防御力当地。当吴军与蔡军汇合后,另一弱国唐国也积极添加吴蔡两军对垒队伍。因此,吴、蔡、唐三国构成同盟军,声势浩大,溯淮水再次西进。

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孙武忽然确定舍舟登录,由往西改成往南。伍子胥不解其意,问孙武:“吴军擅于水仗,为什么改从路运涉足呢?”孙武回答:“用兵之道战斗,较贵飞速。理应走对手出乎意外的路,便于打它个不知所措。学如逆水行舟,速率缓慢,吴军优点很难充分发挥,而楚军必定趁机提升提防,那就难以破敌了。”

讲得伍子胥点头称是。就是这样,孙武选择3千5千名精英将兵为前峰,快速地越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厄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端,河南、湖北两省交汇处),直趋汉水,深层次楚核心区,不出数日,进入到汉水东岸,达到对楚的战略偷袭。

楚军夹攻

当吴军突然冒出在汉水东岸时,楚昭王慌了手脚,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倾全国各地军力,赶至汉水沿岸,与吴军僵持。左司马沈尹戍由于分散化在楚国各地的军力并未结集,易被吴军一一分析,无法阻拦吴军提升汉水的防御力;又对于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面积利的缺点,认为充分运用楚国士兵众多优点,变被动为主动:向令尹子常提议:由子常率楚军主力军沿汉水沿岸正脸布防。但他却自己则率一部分军力北进方城(今河南方城),曲折吴军的侧背,毁其军船,断其归期。而后与子常主力军执行前后夹攻,一举解决吴军。

子常最初也答应了沈尹戍的意见。可是在沈尹戍率部北进方城后,楚将武城黑却对子常说:“假如等候沈尹戍部夹攻,则军功也为沈尹戍所独享,比不上以主力军先启动攻击,击败东岸吴军,那样令尹之效当然处于沈尹戍以上。”大夫史皇也说:“楚人厌烦而称赞沈尹戍。假如沈尹戍先击败吴军,功在你以上,你令尹之职可能就难免了。最好是赶紧向吴军攻击。”子常一听,感觉言之有理,因此更改与沈尹戌商谈的夹攻吴军方案,还不等沈尹戌军抵达,私自率军度过汉水进攻吴军。

楚军施计

吴国君臣见楚军主动进攻,遂采用倒退疲敌、寻机血战的方针,积极由汉水东岸后退。子常施计,挥军迎头赶上。吴军以逸待劳,在小别(山名,今湖北省地区)至大别(山名,今湖北省地区)间应战楚军,三战三捷。子常连输三阵,便想弃军而逃。史皇告诉他“我国安宁时,你争着当政,如今战斗不好,你就想逃走,这也是犯死刑。如今你只有与吴军拼死一战,才能够摆脱自已的罪行。”子常无可奈何,只能重组军队,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一说湖北汉川)阵列,提前准备决战。

吴国获得胜利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阴历11月18日,吴军终止倒退,在柏举与楚军对战。吴军先峰夫概觉得应先发制人游戏,他对吴王阖闾说:“子常此人无情无义,楚军没几个甘为他卖身。大家主动进攻,楚军必定撒退,中国军队主力军接着追捕,必获全胜。”阖闾不配合夫概建议。

夫概回营后,对部下说:“即然事有可以为,为大臣的就应随机应变,无须等候指令。现在我要发起攻击,拼命也需要击败楚军,攻进郢都。”因此带领自已的5千前峰军队,直闯楚营。果真楚军一触即溃,阵仗动乱。阖闾见夫概部突袭成功,趁机以主力军资金投入作战,楚军很快便分崩离析。史皇阵亡,子常弃军逃往郑国。

缺失主教练的楚军残部陆续往西撒退,吴军乘胜狙击,到柏举西南的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市地区涢水)追赶楚军,阖闾欲马上进行进攻,夫概觉得乘其半渡而击,必获完胜。楚军见吴军追至而未攻击,急切生存,竞相过河。待其半渡之际,阖闾挥军进攻,俘获楚军一半。

度过河的楚军逃往雍澨(今湖北京山县境),正埋锅造饭,吴军先峰夫概部追至,楚军惊惶逃跑。吴军吃完楚军做的饭,再次追捕。楚左司马沈尹戍获知子常(囊瓦)主力军败退,急率总部将兵由息(今河南息县境)赶到援救。

吴军先峰夫概部在沈尹戍部突然的冷峻还击下,措不及防,一下被打败。吴军主力军赶来后,孙武指引军队迅速将沈尹戍部包围着。虽然沈尹戍左冲右突,英勇拼杀,负伤三处仍无法冲破包围着。最终沈尹戍见气数已尽,遂令其属下割下自己的头颅收益楚文王。

楚军丧失主教练,大败撒退。自此,吴军又持续五战战胜楚军,一路向郢都扑去。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不管不顾重臣子期、子西的抵制,领着心腹逃跑。昭王西逃的消息传入军前,楚军马上松散,子期率一部分精兵强将赶去保护楚文王,子西则率残兵西逃,吴军于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阴历11月29日攻进楚国国都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成北)。柏举对决遂以吴军的胜利而告完成。

结论

吴军占领郢都后,作出了屠杀,四处滥杀无辜,导致了楚人憎恨。楚昭王逃跑后,先逃往云梦,再逃往郧国,郧公之弟妄图杀害楚昭王,结论楚昭王逃亡到随国,方可安定下来。伍子胥进到郢都后,觅得楚平王之墓,开棺验尸并诛十族三百,又找寻楚昭王。随国收容楚昭王,阖闾命随国拿出,但随国由于占卜结果不好而拒绝。

申包胥获知伍子胥诛十族,派人斥责伍子胥,并且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春到秦国求助。秦哀公命将军子蒲、子虎率五百乘装甲战车联同残余楚军南进协助楚复辟,败吴军于沂,楚将子西也率军袁继祥战胜吴军,秦楚联军也亡国了吴的附属国唐国。这时,越国乘吴国内苦闷出兵进袭吴都,夫概又妄图夺得帝位,吴王阖闾迫不得已于同一年九月撤出楚地,率兵东归。楚国尽管复辟,但大伤元气,一蹶不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3
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蔡国国君蔡昭侯、唐国国君唐成公,为报楚令尹子常(囊瓦)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叛变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端丧失天然屏障。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春,应蔡国之请,晋、齐、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18国诸侯国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商伐楚。 同一年阴历四月,晋国又授意蔡国发兵攻灭楚之附属沈国。
第2个回答  2022-08-12
柏举之战的起因是楚国先围攻蔡国。具体过程是。吴王率领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击败楚军20万大军。此次战疫被后世称为柏举之战。最终结果是吴国获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