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被诈骗和学历、身份、职业有关系吗?

据媒体报道,8月1日,周渝民和太太喻虹渊被曝遭诈骗,起因是他们买了1张6年期的高额储蓄险,承办的冯姓女保险经纪人却取得喻虹渊的信任,陆续以巨额转帐会被查税、可能被误认洗钱、预缴有优惠等理由,直接向喻虹渊收取现金,直到2021年,保险公司一再通知缺缴信息,喻虹渊才发现累计受骗3447多万台币(约合775万人民币)。

根据我多年来对诈骗犯罪案件的分析,我认为被诈骗与学历、身份、职业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社会经验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遭遇诈骗的原因往往是性格上比较容易轻信他人,大咧咧的个性,而又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诈骗的认知不足导致的。




   往往遭遇诈骗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诈骗犯罪的认知不足导致的,且个人的性格又大咧咧的,遇到事情不喜欢与家人或者朋友探讨,所以才会导致被诈骗犯罪分子得手,之所以这么说,可不是我的主观臆断,就说说我姑姑吧,我姑姑在他们那一代人里也算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了,从小就在外面跑,更是我们乃至整个村里都让人竖大拇指的人物,就是这么一个女强人,你能想到,她在九几年的时候会被海狸鼠骗局,骗了十万,现在我说出来我自己都不相信,九几年的时候海狸鼠骗局,那也是震惊全国的大案,就是后来的蚁力神骗局,都是从那里学的。

   好像是前几年,有一伙骗子专门骗学生,给那些高考毕业后的学生打电话,说是政府对贫困学生发放补贴,骗取学生把银行卡号等给他,然后又让学生说密码等各种操作,最后把学生的钱骗走了,为此一个女学生跳水自杀,后来虽然把这伙犯罪分子全部抓获了,但是对主犯只判了八年,大家都觉得判轻了,应该要他们偿命。气愤归气愤,分析这些犯罪分子诈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轻信别人。


   2008年的时候,我买了一辆摩托车,因为那个时候买摩托车有摩托车下乡的政府补贴,所以我先就回镇上把材料交给了相关的部门,回家就等着打钱呢,好家伙,我的个人信息居然会被诈骗犯罪分子得到,不几天,诈骗犯罪分子就给我打来了电话,操着一口广东音的普通话,先就是问我姓名,还说出了我的身份证号码,然后对我说他是重庆市财政局的,要给我核实办理摩托车下乡补贴的事情,让我这会儿先去银行柜员机旁,他就在电话里远程操控指挥我,让我把银行卡插入柜员机,让我输入密码,然后问我卡里有多少钱。

其实在我接到骗子电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是骗子了,我压根没去银行,我就是逗他玩,所以当他问我卡里有多少钱时,我说有一块二毛五,他又问我还有没有其他银行卡,我说没了。骗子听我这么一说,果断的挂断了电话。


   所以现在不管是社区还是民警,都在大力宣传反诈知识,也就是要大家树立防诈骗的意识,增加这方面的社会知识,从而避免被诈骗犯罪分子得逞。宣传反诈知识是很重要的,就比如我来说,在2011年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被一个QQ好友,拉进了一个群,这个群里整天就是说怎么玩时时彩,其实这个群就是骗子建的,他们先加你好友,然后拉你进群,在群里有骗子的其他号,在里边炫耀今天又赚了多少钱,诱惑你上当,然后他们给你一个,重庆时时彩假网站,让你进去玩,给你预测中奖号码,让你跟着这个号码买,当你看见确实开奖号码和预测号码八九不离十的时候,你就动心了,联系群主之后在网站上充了钱,我这个人比较谨慎,刚开始只充了五十,然后在里边玩,不多一会儿就赚了几百元,我就来提现,然后点击提现发现根本提不出来,提示说星期二才可以提现,我就产生怀疑了,接着我没玩了等到星期二,我继续去提现还是提不出,我就知道是骗局了。后来这伙骗子连续十几年一直来加我QQ好友拉我进群,有时候群里里是刷单,有时候,是假的股票网站,去年的时候,这伙骗子拉我进了一个群,是给抖音视频点赞,让你扫二维码,我不理他们,后来这些骗子见我无动于衷就把群解散了。

   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首先就是需要树立防骗意识,不管是现代还是在古代,骗子始终一直都存在,只不过现在通讯的便捷给骗子创造了更好的行骗环境而已。

防骗的几个原则

一、心中实时有防骗意识

不管是在接到陌生电话还是,遇到陌生人,都要有防骗意识,电信诈骗的宣传使得很多人对电话诈骗有了防范意识,可是这两天我外出经常遇到一种新骗局,事情是这样的,上星期三,我在广场上散步,一个陌生男子,背着个背包,走来就问我,有没有使用信用卡,我说有,怎么了,他说他要给我信用卡兑换积分,我一听就晓得这是骗子,信用卡兑换积分那不得去银行兑换吗?前不久我就听见我们小区有人刚被人这样骗了几万块钱,骗子趁机会盗刷了他的信用卡,所以当时我就把这个男的怼了,我说,我不对啥子积分!,骗子见我言辞不善,灰溜溜的走了。

还有的时候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来叫你帮忙下个APP,这可要留神,有好多人上当的,被下载了贷款APP,莫名其妙的背上一身债。

所以心中实时要有防骗意识。

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和朋友家人讨论

很多时候,遭遇诈骗的被害人,被骗子精神上洗脑,没有及时和家人和朋友沟通,导致脑子犯糊涂上了骗子的当,所以在遇到自己不熟悉和不确定的事情时,一定要及时与朋友和家人讨论沟通。

三、遇事多问几个凭什么

骗子们往往就是,要么对你实施恐吓威胁,说你摊上了啥子大事,冒充公检法人员,威胁你,让你按照他们的操作,把钱转出去,或者就是,说要带你发财,给你发财的门路等等,这个时候,你想想,你和骗子又不是啥好朋友,他有发财的门路,自己不知道闷声发大财吗,干嘛要带你玩,凭什么?

真正如果你要是犯罪了,首先也是通知去派出所投案,怎么会让你转钱,难道花钱就能免除惩罚,凭什么呢?

所以骗子精心编造的谎话,你多问几个凭什么,谎言就被拆穿了。

往往遭遇诈骗的人,主要是因为对诈骗分子缺乏一个防骗的意识,和戒心,第二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与身份、学历、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3

我觉得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线性相关。

首先,一个人的学历、身份、职业会影响到他的见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一般来说高学历的人容易受骗,特别是理科生,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在遇到骗局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去思考事物本质的原因,而不会关注事物的表面,事物的表面往往是有诱惑性和误导性的。

第二,一个人的职业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搞营销的,他们见多识广,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这种情况就很不容易被骗。而农村种地的人,他们交际的范围窄,思想上就不会去提防别人,受骗的概率就要大得多。

第三,身份地位高的人不容易被骗,这个主要是身份高的人一般情商比较高,我觉得他也没有机会站到这个位置;另外,身份高的人本身也有一种气场,骗子们不敢轻易下手。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学历高、身份高的人也会上当,毕竟骗子的招数层出不穷,他们会利用人性的各种弱点,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说:有些人学历虽然高,但很爱贪小便宜,这样就增加了被骗的机会。

第2个回答  2022-08-03

我认为被诈骗和学历、身份没有关系

3月9日,一张《警情通报》在社交网络上被广泛传播,通报内容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接到自称“银监会工作人员”指引“清空贷款额度”的电话,被骗10万余元。

有媒体以“博士生也被骗?是法学博士吗?”作为传播“卖点”,一时间引起舆论热议,登上热搜排行榜。

广州反诈中心警情监测发现,进入今年3月份,几乎每天都有本地市民遭遇“清空贷款额度”诈骗,被骗金额近百万元。这年头,骗子都这么拼,你还有什么理由懈怠?防骗知识学起来

冒充贷款客服、银监会、金融业务员来电

3月9日,黄先生接到自称“金融平台业务员”的电话,

对方称黄先生在学生时期有过贷款记录,如果不注销会影响其个人征信。指引开启屏幕分享监控所有操作由于对方准确说出黄先生的个人资料,并承诺所有转账资金最后会一并返还。黄先生没有任何怀疑,按照对方指引下载某社交APP开启屏幕分享功能,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认证金”17968.38元。

以清空额度、流水认证等指引转账随后,对方以“清空贷款额度”为由要求其下载贷款APP,将2000元额度转账至指定账户。对方又以“银行流水不足”的理由,让其继续转账8500元作为“流水认证金”。

转账后的黄先生察觉不对劲,才发现被骗28468.38元。破解这类骗术的方法特别简单只要牢记凡是指引清空贷款额度的,就是诈骗!

二、

黄女士是某知名在校大学生,她在骗子的指挥下,将卡里的三万元钱转给了骗子。当黄女士见到上门劝阻的民警时,失声痛哭,民警让她赶紧冻结所有的银行卡。

“诈骗(分子)有他的话术,会设置好剧本。这个剧本就是为受害人量身定制的,根据你对骗子的回答,他有相应的剧本来套你,因为受害人不仅仅跟电话那头的一个人在通话,他是跟电话背后的一个庞大的诈骗团伙的体系在对抗。”

作为当今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骗子盯上。

所以无论我们学识多寡、智商高低,都需要提高防范意识,拥有清晰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效预防电信诈骗。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法多样,各种骗术不断翻新。许多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然而在被骗者当中有一群人,他们是社会的精英,拥有超过普通人的高学历和高智商,可依然成为骗子下手的目标。

第3个回答  2022-08-03

首先要明确一个点,是否被骗和学历高低没有直接关系。高学历的人受骗的概率可能会相应的降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受骗的概率会相应的增高。学历不应该成为“遮羞布”,也不应该成为“问罪牌”。术业有专攻,学术方面骗子比不过博士,骗术方面博士怎么也比不过专业骗子。骗子之所以专业,因为这是人家的“营生”,我们普通人都是外行,要是抱着我们一定比骗子聪明的想法,最后吃亏的难免是自己。其实博士生虽然学历高,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在象牙塔里,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身边接触的人,大多数是相对淳朴善良的同学、老师。他们虽然经历过教育的毒打,但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相比于经历过社会摸爬滚打的,他们会更容易相信别人。而骗子就是抓住了这样的弱点。其实是否被骗和学历高低没有直接关系。高学历的人受骗的概率可能会相应的降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受骗的概率会相应的增高。学历不应该成为“遮羞布”,也不应该成为“问罪牌”。术业有专攻,学术方面骗子比不过博士,骗术方面博士怎么也比不过专业骗子。骗子之所以专业,因为这是人家的“营生”,我们普通人都是外行,要是抱着我们一定比骗子聪明的想法,最后吃亏的难免是自己。其实博士生虽然学历高,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在象牙塔里,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身边接触的人,大多数是相对淳朴善良的同学、老师。他们虽然经历过教育的毒打,但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相比于经历过社会摸爬滚打的,他们会更容易相信别人。而骗子就是抓住了这样的弱点。

第4个回答  2022-08-03

说到诈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电信诈骗,其实诈骗古已有之,电信诈骗只不过后起之秀,兴起也不过才二十多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骗子。古龙说人类最古老的职业是杀手,第二是妓 女,骗子算不算第三我不知道,但肯定也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骗子有骗吃骗喝,骗财骗色,骗官当,任何人都存在被诈骗的可能,从贩夫走卒,到帝王将相,都有被骗的,英明神武如秦始皇,也被徐福连续骗了两次,骗去无数钱财和三千童男童女。

在二十年前,我们遇到的诈骗是这样的,在火车站附近,你看到一个人掉了一个东西,旁边马上有人将其捡起,捡包的人故意当着你的面打开,露出一大沓“现金”,并示意要平分。此时,丢包的男子“准时”出现,以他们捡了钱为由,要求对二人进行搜身,以证清白。“丢包男子”在受害人身上搜出现金后,假装数钱,殊不知,“丢包男子”趁机调换了受害人的钱。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高学历人群”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历与职业。

律师也好,医生也罢,哪怕是博士、研究生,都摆脱不了“人”这个基本属性。

既然是人,就必然有七情六欲,必然存在奢望和欲求。如果真的没有了这些人的本能属性,便也算不上是个人了!

自信,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一般来说,自信并非自大、高傲。但从逻辑上来讲,依然存在这样的盲目性。

“成功后的良性情绪”,言外之意就是“不成功的人往往不够自信”;“逻辑上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言外之意就是“自信可能演化成高傲、自大”。

说到这里事情就很明了了:博士、研究生、律师、医生、企业高管,甚至是个体户小老板、公里的经理、主管,更甚至是做好了某件小事的个人,这些人都是“自信”的指向目标,即“有过成功,所以产生了良性情绪(自信)”。

往往自信的人也把握不好“自信的分寸”,偶尔会陷入高傲、自大的情绪中,深深伤人。如:普通员工的提议往往会遭到老板、主管、经理,或者从业多年“资深人士”的反对,因为在这些人眼里“你没有资格跟我谈论这些事”。这就是自大、高傲!

骗子就是利用了对方的自信心:先是准确描述他的各项个人信息,而后将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发给他。之后,对方根据自己多年的生存经验以及高学历代表的高智商,审视了对方的各种可能性之后,最终还是相信了对方的身份。

自信与否,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人往往喜欢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的无限可能,即“自信的人,往往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被诈骗的人选择保持沉默,实际上是一种“认知缺陷”,也是“维权意识”不足的一种外在体现。

就拿“害怕丢人、伤自尊”来说。实际上,没有人会觉得你丢人,或许还会有人同情你的遭遇,对你百般温暖;也或许,会有人鄙视你的智商,于是对你加以利用,渴望从你身上牟利,当然,你也能将计就计,从对方的身上获益。还或许,确实会有人嘲笑你、讥讽你。但是这些重要吗?

诋毁你的,要么是本事不如你的人,要么是过得不如你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