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前后的饮食作息需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食物:上午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起床后先饮用一杯含蛋白粉的运动饮料,运动前两到四小时吃一顿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消化、不产气、可口的低脂膳食如米饭、面食;

马拉松赛前的饮食原则:

1、食物除要满足其热能和液体平衡需求外,还应注意食物的体积要小,重量轻,易消化;

2、食物应该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少量蛋白质、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并有充足水分;

3、不要选择高脂肪食物,避免油炸或含油较多的食物,少用干豆、含纤维较多的粗粮、韭菜等容易产生气体或延缓胃的排空时间的食物,少选辛辣、过甜的食物,防止其刺激胃肠道。

赛前1-2周:训练减量


赛前一周,训练要减量啦~以休息为主,防止受伤,可以跑一次25分钟的间歇跑,一次20分钟的匀速慢跑,此外,一定要保证充分的休息。


远离酒精,爱喝酒的亲们得忍一忍。酒精会妨碍肝脏中的糖原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影响耐力,同时酒精会增加肌肉的消耗,并加速脱水。



此时,可以开始实行营养调整计划,为避免体重增加,每减少1公里的训练量,要相应减少摄入100卡的热量。与此同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充足,为比赛时储存更多的糖原。


因此,要选择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物,如土豆、红薯、全麦面包、燕麦粥等和蔬果一起食用。


同时,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综合维生素补充剂,以补充日常缺失的营养。保证基本的一日三餐,注意不要吃撑。

赛前4天:体能储备


这几天,应当将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提高到500克左右,占总热量的65%。同时,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如果吃不下这么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尝试喝鲜榨果汁、椰子汁、运动饮料等作为代替。


到赛前3天,此时你的肌肉中已经储存了多于平时的糖原和水分,即使体重有所增加也不用担心,因为这一切都是在为正式比赛储存能量。


同时,牢记控制好脂肪的摄入,因为过多的脂肪会挤掉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配额。

赛前2天:进入状态


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可以尽量选择本地赛事,以避开饮食习惯和作息被打乱。


如果真的要去外地比赛,可以带一些自己常吃的面包、麦片、能量棒等,作为补充,提高饮食质量。


外出吃饭,选择干净的馆子,撸串什么的就放在赛后吧,避免因为胡吃海喝而造成肠胃不适。


长距离跑步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因此从赛前两天,就要开始多喝水,储备水分。确保尿液呈无色或浅黄。


在这一阶段,要多吃精细碳水,限制高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大豆,带麸皮的麦片以及一些高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西蓝花,以免肠胃胀气,跑步时出现排便烦恼。

赛前1天:准备战斗


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要吃太饱,补充水分。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脂肪和蛋白质的饮食,会让你体内的糖原储存量在这天结束时达到最高峰。


少吃多餐,可以加几顿平时不敢吃的高热量小点心。当然,更要注意食品卫生,也不要尝试从来没吃过的食物,临门一脚要踢好。

赛前当天

早餐怎么吃?


不管比赛之前准备得多充分,备赛状态有多好,比赛前的饮食都要小心再小心,总不过为。


早餐要吃得早,不要吃太饱!!!


尽量提前2-4小时吃完早餐,其中至少要包括200克的碳水化合物,这大约为运动提供800卡的热量。


低GI食物会为你提供持续缓慢释放的糖,高GI食物的比例不应超过10%至15%。


尽量选择低纤维的食物,比如香蕉、葡萄干、面条等。


赛前两小时不要吃过甜的食物,如巧克力蛋糕等,容易引起胃酸,食道反流,导致跑步时的不适。


当然,跑前一小时内也不能饮用过多的水和能量饮料,因为过多未吸收的水份会引起跑步时膈肌疼痛。跑前一小时饮水量可以控制在300毫升左右,其余的水分可以在跑中逐渐补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你好!
马拉松前后的需要注意:
1、碳水化合物不能少碳水化合物可以迅速转化为能量,成为了跑者补充能量的不二之选。赛前一周,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面,杂粮等食品。
其中,全麦制品更能提供诸多有益的维生素,促进肠胃蠕动,补充能量之外,更让比赛周的肠胃通畅。
2、要管好自己的嘴比赛的前一天则更加重要,建议跑者吃比较好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糙米饭、馒头之类的菜品等。
很多跑者会因为对比赛城市的美食一见倾心,在比赛前一天,尝试了自己身体不习惯的食物。这可能会导致比赛当天的身体不适,从而影响赛前状态。
3、忌口油腻的食品跑步前切记七分饱勿贪食,忌口一些重油腻重调料,或过多的蛋白质的食物。
这些食物除了刺激肠道之外,消化时间也较长,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一样影响跑者当天的状态。
4、赛前2小时要吃完马拉松开跑当天,起床后可以先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排空肠道。赛前早餐也是一门学问,听说馒头是马拉松界的抗饿之星,蛋糕类的面包或饭团也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要注意的是,一定确保在起跑前2小时之前吃完,不然时间太短食物仍滞留在肠胃里,跑步时的剧烈晃动会导致腹部疼痛,影响比赛状态。
5、千万不能空腹跑马有些跑友会担心比赛之前吃东西,会导致赛中出现不适的情况,从而选择不吃早饭空腹就参加马拉松。切记,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跑步没多久你就会感到饥饿,甚至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赛前将糖原储备加满,对肝脏来说是特别重要的,这有助于在比赛中稳定血糖水平。
6、别等到渴了再喝水比赛途中路过每补给站都喝上几口水,千万别等感觉渴了再喝,感觉渴了已经是身体给你敲警钟,来不及了。
同时,很多赛事组委会基本都会提供运动功能饮料。运动饮料有助于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以及各类矿物质,防止身体中的水分大量流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0
运动之前1小时进食,这样是为了避免因为体力活动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跑步前不适合饱食,半饱至六成饱是最佳备跑状态。跑步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碳水化合物,所以跑前可以吃一片抹鳄梨酱的面包,鳄梨为你提供健康脂肪,而面包给予你能量。跑步前适合喝黑咖啡,因为黑咖啡刺激肾上腺素分泌,提高你的健身效率。
运动过后大约一小时后在吃东西,运动后比较容易接受各式饮料或是流质的食物,而且同时可以补充水份。
若是在运动后两小时还没有吃正餐的话,可以再吃固体状的食物补充醣类和蛋白质。例如三个水果(苹果、橘子等等),两个水果加一杯牛奶,500ml纯果汁,两个水果加一个优格,两片面包加少许果酱和一杯牛奶等等。
第3个回答  2022-08-28
在国际型的大赛当中,常常看到黑人军团傲视群雄,无论在哪个国家的重大赛事无非都被黑色人种拿去冠军,除掉先天条件,肌肉类型不同。种种的先天性的环境和饮食条件,也造就了这个种族历久耐跑的特性。就算成绩再好的运动员甚至一周只能吃到一次牛肉汤。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明显高于蛋白质的摄入,都是以薯类玉米为主食。看来在运动饮食方面大有学问!
一,少吃粗粮和米饭,多吃细粮,一天四餐,储备糖原。

长距离运动依靠的是糖的有氧氧化供能。当我们在为进行马拉松跑锻炼时经常要跑数十公里,在跑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我们的身体就象汽车一样在没有油的情况下是不能前行的,只有当充满”燃料”时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为跑步提供能量的是肌肉肝糖.肌肉肝糖可以为体内储存碳水化合物。如果肌肉肝糖的消耗超过它的储存,那么体内的肝糖将被耗尽.这会导致人十分疲惫,不能继续保持高强度的运动和比赛。

基础营养在糖的来源主要是由植物性食品来提供,如大米、小麦及由其制成的相关食品、块根类食物(如马铃薯、白薯等)、玉米、蔬菜等。其中食物中的糖类大多以多糖的形式提供,而单糖、低聚糖含量较少,且多存在于水果、牛奶、蜂蜜、糖(白糖、红糖)等中。
虽然同为淀粉类食品,绿豆和小麦粉(如大饼、面条)的糖原储备是米饭的两倍多,比玉米等粗食也高出很多。比赛前一周,饮食应当高糖原,多吃些面食、豆腐、海带等有利于增强耐力的食物。为了多储备糖原,可以一天四餐,睡前吃牛奶、面食。
糖原填充法:
面食:主食600-700克以上,牛羊肉为主.
蔬菜和水果:各500克,做好赛前十天的维生素补充;
肉、蛋和水产:200-250克,尽量不吃猪肉,以鱼肉、牛羊肉为主.
奶和豆类:400-500毫升奶和一定量豆制品
食用油脂:严格控制摄入量,25克植物油
二,运动饮料未渴先饮。
以前认为运动饮料在20公里后才开始使用,其实在跑前半小时就可开饮了。跑的过程中要未渴先饮,因为饮后半小时后才发生效用。 补水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由于大量补水造成的胃肠道不适;同时避免出现由于补水不及时造成脱水。一般以每15—20分钟补充150—200ml运动饮料为宜。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比赛时。应在赛前补充500—700毫升的低温运动饮料(比赛前30分钟完成),赛前一定不宜服用咖啡、浓茶,避免利尿作用。
能量棒也是如此,赛前1小时增加能量棒、果汁(稀释比例为1杯果汁加2杯水)少量新鲜水果。
三,补充蛋白质,少吃猪肉,食用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会削弱跑友实力。
补充蛋白质时,少吃猪肉,以白肉(鱼、禽肉为主),红肉以牛羊肉为主。在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肌肉肝糖比脂肪类食物增加营养摄入的效果好,因为脂肪的分解不能很快的为身体提供所需能量;另外,脂肪不易于消化。所以,跑步者在包含中要控制脂肪的含量,尤其要高脂肪含量食物说不。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包括有巧克力、油炸食品、冰淇淋、熏肉、热狗和饼干。食物包装上的标签会告诉你这种食物中含有多少克脂肪以卡路里的百分比。在选择食物时,要选择那些脂肪中的卡路里含量比重少于30%的食物。训练后不提倡马上吃饭,但是一定要补充高糖类食物,为糖原尽快恢复提供原料。

注重早餐的质与量,摒弃不科学的早餐习惯,如油炸食品—油条、油饼等。
四,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的缺乏对运动能力有损害,可在比赛前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在补充维生素时,应注意,维生素b1的补充至少要在比赛前10~14天开始补充,每日维生素b1补充5~10毫克。维生素c的补充在200毫克以上。补充的途径可依靠食物,如富含维生素b1的粗粮、花生、核桃、豆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也可补充维生素制剂。除了维生素,还要补铁,可多吃海制品。

五, 做好运动中营养的补充运动中做好降温工作

五月份天气温度比较高,上午10点到下午四点间的太阳直射较为厉害,加之参加比赛大量产生热量,关键之一是要做好降温准备;比如带上遮阳帽等避免太阳直射,比赛中适时适量补充液体,保障排汗散热;经过饮水站时除了适量饮用运动饮料外,可以采用海绵沾水擦拭身体头部降温,保证头部温度是十分关键。

六,运动员赛前调整期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1、食物应口感好,含糖量高,体积和重量小,易于消化吸收(面食为主)的食物;脂肪含量少,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充足的水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蔬菜、水果)。

2、应避免高脂肪,含有膳食纤维多的粗粮,避免产气或延缓胃排空时间,并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过甜的浓缩糖。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选择含糖、维生素C、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
4、赛前的饮食一定应根据运动员平时的习惯,不应在比赛日突然增加某种食物,避免心理不良影响。
赛前多吃碱性食物,如牛奶、蔬菜(黄瓜、海带、裙带菜、马铃薯等)和水果,提高运动员机体碱储备。饮料中应含有碱性电解质。
七,运动员比赛当日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1、赛前一餐要求在比赛开始前2—3小时进食完毕,食物体积要小,重量轻,能量充足(1000千卡左右),最好以易于消化、重量轻、体积小的面食为主。

2、一般不宜换新的食物或改变饮食习惯,避免不良的胃肠道反应和心理反应。
3、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比赛时。应在赛前补充500—700毫升的运动饮料(比赛前30分钟完成),赛前一般不宜服用咖啡、浓茶,避免利尿作用。
第4个回答  2022-08-27
在国际型的大赛当中,常常看到黑人军团傲视群雄,无论在哪个国家的重大赛事无非都被黑色人种拿去冠军,除掉先天条件,肌肉类型不同。种种的先天性的环境和饮食条件,也造就了这个种族历久耐跑的特性。就算成绩再好的运动员甚至一周只能吃到一次牛肉汤。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明显高于蛋白质的摄入,都是以薯类玉米为主食。看来在运动饮食方面大有学问!
一,少吃粗粮和米饭,多吃细粮,一天四餐,储备糖原。

长距离运动依靠的是糖的有氧氧化供能。当我们在为进行马拉松跑锻炼时经常要跑数十公里,在跑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我们的身体就象汽车一样在没有油的情况下是不能前行的,只有当充满”燃料”时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为跑步提供能量的是肌肉肝糖.肌肉肝糖可以为体内储存碳水化合物。如果肌肉肝糖的消耗超过它的储存,那么体内的肝糖将被耗尽.这会导致人十分疲惫,不能继续保持高强度的运动和比赛。

基础营养在糖的来源主要是由植物性食品来提供,如大米、小麦及由其制成的相关食品、块根类食物(如马铃薯、白薯等)、玉米、蔬菜等。其中食物中的糖类大多以多糖的形式提供,而单糖、低聚糖含量较少,且多存在于水果、牛奶、蜂蜜、糖(白糖、红糖)等中。
虽然同为淀粉类食品,绿豆和小麦粉(如大饼、面条)的糖原储备是米饭的两倍多,比玉米等粗食也高出很多。比赛前一周,饮食应当高糖原,多吃些面食、豆腐、海带等有利于增强耐力的食物。为了多储备糖原,可以一天四餐,睡前吃牛奶、面食。
糖原填充法:
面食:主食600-700克以上,牛羊肉为主.
蔬菜和水果:各500克,做好赛前十天的维生素补充;
肉、蛋和水产:200-250克,尽量不吃猪肉,以鱼肉、牛羊肉为主.
奶和豆类:400-500毫升奶和一定量豆制品
食用油脂:严格控制摄入量,25克植物油
二,运动饮料未渴先饮。
以前认为运动饮料在20公里后才开始使用,其实在跑前半小时就可开饮了。跑的过程中要未渴先饮,因为饮后半小时后才发生效用。 补水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由于大量补水造成的胃肠道不适;同时避免出现由于补水不及时造成脱水。一般以每15—20分钟补充150—200ml运动饮料为宜。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比赛时。应在赛前补充500—700毫升的低温运动饮料(比赛前30分钟完成),赛前一定不宜服用咖啡、浓茶,避免利尿作用。
能量棒也是如此,赛前1小时增加能量棒、果汁(稀释比例为1杯果汁加2杯水)少量新鲜水果。
三,补充蛋白质,少吃猪肉,食用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会削弱跑友实力。
补充蛋白质时,少吃猪肉,以白肉(鱼、禽肉为主),红肉以牛羊肉为主。在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肌肉肝糖比脂肪类食物增加营养摄入的效果好,因为脂肪的分解不能很快的为身体提供所需能量;另外,脂肪不易于消化。所以,跑步者在包含中要控制脂肪的含量,尤其要高脂肪含量食物说不。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包括有巧克力、油炸食品、冰淇淋、熏肉、热狗和饼干。食物包装上的标签会告诉你这种食物中含有多少克脂肪以卡路里的百分比。在选择食物时,要选择那些脂肪中的卡路里含量比重少于30%的食物。训练后不提倡马上吃饭,但是一定要补充高糖类食物,为糖原尽快恢复提供原料。

注重早餐的质与量,摒弃不科学的早餐习惯,如油炸食品—油条、油饼等。
四,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的缺乏对运动能力有损害,可在比赛前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在补充维生素时,应注意,维生素b1的补充至少要在比赛前10~14天开始补充,每日维生素b1补充5~10毫克。维生素c的补充在200毫克以上。补充的途径可依靠食物,如富含维生素b1的粗粮、花生、核桃、豆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也可补充维生素制剂。除了维生素,还要补铁,可多吃海制品。

五, 做好运动中营养的补充运动中做好降温工作

五月份天气温度比较高,上午10点到下午四点间的太阳直射较为厉害,加之参加比赛大量产生热量,关键之一是要做好降温准备;比如带上遮阳帽等避免太阳直射,比赛中适时适量补充液体,保障排汗散热;经过饮水站时除了适量饮用运动饮料外,可以采用海绵沾水擦拭身体头部降温,保证头部温度是十分关键。

六,运动员赛前调整期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1、食物应口感好,含糖量高,体积和重量小,易于消化吸收(面食为主)的食物;脂肪含量少,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充足的水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蔬菜、水果)。

2、应避免高脂肪,含有膳食纤维多的粗粮,避免产气或延缓胃排空时间,并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过甜的浓缩糖。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选择含糖、维生素C、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
4、赛前的饮食一定应根据运动员平时的习惯,不应在比赛日突然增加某种食物,避免心理不良影响。
赛前多吃碱性食物,如牛奶、蔬菜(黄瓜、海带、裙带菜、马铃薯等)和水果,提高运动员机体碱储备。饮料中应含有碱性电解质。
七,运动员比赛当日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1、赛前一餐要求在比赛开始前2—3小时进食完毕,食物体积要小,重量轻,能量充足(1000千卡左右),最好以易于消化、重量轻、体积小的面食为主。

2、一般不宜换新的食物或改变饮食习惯,避免不良的胃肠道反应和心理反应。
3、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比赛时。应在赛前补充500—700毫升的运动饮料(比赛前30分钟完成),赛前一般不宜服用咖啡、浓茶,避免利尿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