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还有什么不是研究》一文

如题所述

参加小课题培训之前,总觉得小课题应该是与我们平时的课题研究相去不远的,但在开始接触这一网络培训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原来看法是有多肤浅.一个月的培训时间不算很长,每天同事都互相问“这期作业做完了吗?”算是互相监督吧.一个月的网络培训下来,发现自己确实对小课题有了新的认识.
作业一:如何理解小课题的内涵和特征:
小课题不同于大课题的为了构建某种宏大理论而开展的影响面大的研究,而是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问题,从本身教情、学情出发,进行持久关注,并不断反思,积极进行实践的可行性研究教育行为.
通俗来说,就是以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运用科研方法,由教师或不多的几个人,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得出结论.我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应注意要紧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做到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教师为主体.
相对于大课题,小课题的“小”有以下特征:
1、事缘小.也即是从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小问题,或者是一些小细节作为切入口,如何解决问题,以此引发的思考,并进行相应的研究.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聋生在课堂上不喜欢发声阅读;或者晚修完成作业后,部分学生不愿再读课外书等,类似的看起来影响不大的小问题.
2、时间短.因为研究的是一些急需解决的小问题,所需要时间不需太长,长则一个学年,短则几个月就可完成.
3、操作易.因为是教师个体针对自身遇到问题所作出的研究,因此小课题更注重的是个体在研究中的提升.这一过程通过自己平时的读书、行动、反思、纠正一系列得到实现.
4、成果质朴.不同于大课题的撰写专著、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或专业论文.小课题着眼于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是教师自发、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所以一些教育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反思、教学案例,或者学生的作品等,都可以成为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作业二:从《两个和尚挑水》这个故事中,您得到什么启示?请您谈谈如何看待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小课题研究?
在《两个和尚挑水》这一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与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以及相应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故事中,勇于开拓的东山和尚,通过自己的逐步努力,不仅彻底解决了喝水问题,而且还有业余时间干上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西山和尚看似勤劳,实则却是因为安于现状,而始终劳碌奔波于挑水的路途上,最终不仅自己累,连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也所剩不多.
西山和尚其实也存在于你我之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当教学进入一个巡回之后,又把以往的教案翻出来,重复利用,这样日复一日的做着繁琐的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反思,缺少对教学经验的研究思考,工作量不见减少,喊累的同时却从没想过改变.也许我们所缺乏的正是东山和尚那样的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同样在教育科研中也会出现这一问题.
(1)没事可写.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习惯于每天已有的固定工作,因此对平时身边出现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没有任何积累、反思,当有论文或科研任务时,却发现没有什么可写的题材了.
(2)缺乏坚持.另外,缺乏毅力、耐心也是科研开展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教育科研开始,也许是充满干劲的,但三分钟热度过后,却由于种种的繁琐事情,而把教育研究事宜束之高阁了.
(3)选题陈旧.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缺乏反思精神,缺乏创新精神.因为安于现状,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知识架构陈旧,更别说从平时的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产生研究课题了.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小课题的重要性了.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小课题产生于平时的教学教育细节,产生于课堂现场,同时了了解到的“小”的优势,因其周期短,见效快以及方便开展,研究的过程也与我们自身实际息息相关.我们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而教科研也应应如东山和尚,每天开拓一小点,最终的得益却是巨大的,这便是小课题的功效所在.
作业三:
福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而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细节,却往往只是缺乏发现细节的眼睛.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要求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自己也许会因为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司空见惯,而对一些本应该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视而不见,并因而错失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切入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呢?
首先,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及时刻保持疑问的心.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碰到的很多小问题,如果我们只是抱着“解决就成了”的心态,而不是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乃至问题背后所蕴藏的教科研价值,那这些小问题终究也只能成为平凡的日常工作,更妄论成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了.其实小课题的研究就源自我们平时的实际工作中的小问题,可以在一次作业批改中,可以在一次课堂上,也可以是一次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抓住关键点,并时刻对这些现象问个“为什么”,那小课题的内容形成是并不难的.比如,聋生由于听力缺失,词汇量比较贫乏,因此阅读理解能力一直难以提高,这致使部分聋生并不喜欢阅读.但在一次语文课中,我发现本班学生对于童话故事很有兴趣,且让学生用复述故事的形式进行自学,学习效果比较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兴趣的提高是偶然的吗?针对这一情况, 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童话这一单元中,给学生介绍故事背景,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并到讲台前进行复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随后我又写了相关教学反思,并针对具体情况,运用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善于学习.只有不断的阅读、培训、学习,并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教学素养以及理论研究水平,才能更容易的从身边小事中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探讨.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一个观念:解决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从问题中发现问题才是我们所必须做的.
作业四:读完《还有什么不是研究》一文,不得不去思考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问题.请您结合您的实际情况,谈谈小课题研究是否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如何“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看完《还是什么不是研究》一文后,我觉得文中提到的研究也太泛泛而谈了,这种所谓的研究也太不严谨了.确实,很多事物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但并不是什么行为都能称作为研究的,是必须使用科研研究方法的,而小课题的研究就更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在选题的过程中,是根据平时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了解教学教育过程中的疑惑,才能知道自己该想哪个方向研究.总之,没有调查就没有研究.其次,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并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修改,再行动、反思,形成一个螺旋形的不断加深发展.最后,结题也是需要科学研究方法的,对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并分析与理性的思考,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写成结题报告.如果小课题研究中,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能事半功倍的.
作业五:为什么要重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请选取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等)进行说明.(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日志、精品课例等,也可以是学生作品、影像、教具等实物.虽说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应看过程,但在小课题研究中,成果的表达同样重要.这是由于小课题研究是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反思、研究,以此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小课题的成果表达并用朴实的文字表述自己的实践,从实践中提炼观点,这恰是体现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见证了教师措施实施过程中的逐渐成长.
就以其中的教育叙事为例,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常见的叙事类型有日志式叙事、评述式叙事、主题式叙事.
其中我比较常用的又是日志式叙事,经常会把学生发生的一些细节事情记录起来,所记叙的事件也尽量聚焦到我所研究的点子上.而在这些日志叙事中,所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活实践的定期记录.在此过程中,我在把真实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加以记载的时候,也是梳理自身的行为,并有意识的表达自己对事件的评论、看法,同时也进行自我反思.在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叙写日志叙事可使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的洞察力得到不断加强提高.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需要在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改善的,而研究成果的表达则是成就这一过程的一个很好方法,因此我们在小课题研究中应该重视研究成果的表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