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甜甜的人物评价

如题所述

对于徐甜甜(音译)来说,北京就像是一个偌大的建筑天地。她是一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建筑师,又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她的建筑行业生涯始于美国波士顿,她从一位女建筑师那里学会“怎样承受压力”。后来,她又转去荷兰鹿特丹。现在,她回到北京,经营起自己的公司。 创业之初固然艰辛,但奋斗的经历也
让她明白,万事皆有可能。“有时候真的很困难,”徐甜甜说,“在美国,建筑项目大多经过精心策划。但在中国,很多项目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经常风风光光的开始,却半途而废。” 她目前有4个项目:两座戏院、一座零售商场、一座娱乐中心。此外,还正在策划内蒙古的一个项目。她说,建筑业在中国正逢红红火火之时,不过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中,也存在许多潜在危机。 “人们还不清楚,好的设计需要时间投入,”徐甜甜平静地说,“有时候,人们竟要求3天内完成一个设计。这便是为什么好的设计在北京城内并不多见。” 徐甜甜觉得,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学习。 在建筑这个男性据主导地位的行业里,徐甜甜处事游刃有余。曾经有一次,她叫一名男建筑师完成一个“不落俗套的”设计,但那名建筑师对她的话不以为然。于是,徐甜甜坚持向他施压。她说:“我必须不断督促他,最终,我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她说,大多数时间里,她都不把自己当作是这个行业中的女人。“有时候,有人会对我说,‘你做的项目不像出自一个女人之手’。”徐甜甜说到这里,若有所思地停了一下,接着说,“他们觉得那是在称赞我,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来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作者/阿米莉娅·纽科姆,节选自《四位改变京城的女性》) 初看徐甜甜的作品,无论是鄂尔多斯美术馆、杭州西溪会议中心,还是宋庄艺术公社,都有很“形式感”的直观印象,也许是因为建筑师本人认为“建筑本身亦可视作一种艺术品或展品来解读”的缘故吧。  但当你仔细审视这些作品后,发现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并没有预设的形式立场。形式往往是项目的功能要求、场地条件、景观要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譬如鄂尔多斯美术馆,没有符号、没有象征意味,建筑师只是做了一条路,迂回曲折,却行云流水,充分契合了整个地形环境的气质;宋庄艺术公社如儿童积木拼图般的形态,同样是作者从功能出发,分析功能的特殊性和表达力,探明功能对空间有哪些影响,挖掘空间本身的张力和性格,对功能进行全新解读而得到的创意。  严格意义上,徐甜甜已经不是一位新人建筑师,近年,个人及其作品在国外屡获奖项,国内媒体也多有报道。在光环之下,“不会同时做很多项目,没有太大包袱,自由一些”,以轻松的姿态面对一切,可能做设计时才会游刃有余。
徐甜甜是积极参与当代艺术展览,并运用装置语言表达空间思考的不多的建筑师之一。时下众多建筑师的设计或追逐时尚绚丽,或沉迷当地材料堆砌,或执迷艰涩语言搭构,作为女性设计师,徐甜甜的设计勇于直面现实,积极对应问题,设计语言和策略的力量与胆量,令人印象深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