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作文,在线等,急。

主要是对于校报的感悟,800字以上,

好习惯让女儿快乐成长 
女儿的降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欣喜于快乐。快乐的同时一想到作为父母要对孩子担负起一生的责任,我便有些不安。我能做什么,我要怎么做,我能做成什么样„„心里没有足够的勇气担负起这份责任。一位有经验的妈妈向我推荐了一本育儿杂志,看到书我如获至宝,马上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从此我便不间断的读书,读了大量教育孩子的书籍,从书中我深切地感到教育孩子从培养习惯开始,学到不少宝贵的经验。 
孙云晓也是我和女儿生命中的贵人。开始是因为工作认识了这位儿童教育专家,参加了他主持的研究习惯的课题实验,在参与课题试验中获得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由他主编的《教子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介绍108个好习惯》,从书中我获得了一个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也是女儿获得的第一个好习惯。凡是她能做的事情,我便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并没有表现出反抗与不快,在她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妈妈一直都是这样讲的。有时她不愿意做,我就和她一起做,但绝不代替她。我很庆幸她养成了这样一个好习惯,避免了独生子女“小公主”“小皇帝”一些常见毛病。 
感谢学校又一次让我捧起孙云晓这本厚书,让我读到了《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让我找到了成功父母的五大法宝,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这五大法宝让我将做父母“天下第一难”变为“天下第一乐”。 
有时,懂得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却不一定能够持之以恒地实施,偶尔也会倦怠。感谢学校,时常给我们学习材料,这不单单是提供了理念、知识,更重要是给我们反思、梳理的机会,是对家长坚持实施正确教育方法的督促。
我对校报的感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沈阳工业大学报》走到了他的第400期。作为一个校报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校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他是一个媒体机构,往往一张报纸凝聚了许多校报人的勤劳与汗水。四年以前的大一,偶然间听说了校报记者站招员,当时为了练习写作,便报名参加了校报记者站招员考试。
最早是为了准备高考作文而每周一篇千字作文并天天记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正巧通过,因此,我与校报结下不解之缘。由于刚刚进入大学,思想比较偏激而天真,第一学期校报上没有我的一篇文章。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思维有所转变。由于“记者视角”专栏中的评论与高中议论文相当,因此我的主要写作文体就是评论,“记者视角”专栏中开始出现了我的署名。对于一些我认为不正确、不恰当的事情,我都会写成评论并向“记者视角”专栏投稿。当然偶尔也写过一些其他的文章。
此外,在校报写文章时也得到过两次“感谢”。一次是关于胸卡问题,有一些同学并不理解胸卡的意义,感觉小小的一张卡片特别麻烦。殊不知,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而检查胸卡是学校赋予保安(当时还不叫“校警”)的权力,同时报安也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安全。保安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弄得很僵。此时的校报需要发挥她的“沟通”作用。因此,我与另一个同事写了《胸卡,到底该不该带?》,发表在第357期校报上。文章发表之后,同学们对胸卡有了新的认识,保安也意识到自己应当注意的地方。学生与保安之间的关系改善。在一次出校门时,一位保安对我说了一声“谢谢”。
还有一次,我看到有些同学认为选修课不太重要,致使有些老师对选修课有些反感,甚至有些教师想放弃选修课的教学。因为自己辛苦备课却得不到同学应有的重视。于是,我马上写了文章《选修课不可一“休”了之》,发表于第364期校报。在文章中,我强调了选修课的重要性并倡议同学“重视选修课”。 那位 老师看到了我的文章非常感动,也对我说了一声“谢谢”。后来,我发现他仍然在教这门选修课。而同学们对选修课也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了,我在校报收获不小。其中稿费虽说不多,但可以满足我的上网消费。而且,我的两篇文章获得过省里的一等奖。(校报352期《小议“让座奖励”》和校报359期《今天,你晨读了吗?》)。这与在校报的锻炼是分不开的。当初进入校报记者站的初衷就是练习写作。如今,校报出版了400期,而我离开校报的时间已经不在遥远。当然校报上或许以后不会再出现我的名字,但我相信校报记者站会有更多的优秀记者。
校报,工大精神的凝缩!
我要为自己领跑
风迎面吹来,在耳边呼啸,奔跑的步伐,为风声伴奏。灿烂的阳光撒在他脸上,他,在前方领跑。
他是我们的班主任,个头不高,十分瘦弱,脸上布满了时间的刻痕,颧骨高高突起,鼻梁上架着一副镀金眼镜,双眸灿灿地生光,目光灼灼。
他跑得并不快,我们能轻松追上,却从不超越。是从初一开始晨跑的吧,那是在进校后举行的第一次运动会之后,我们班得了倒数第一,他虽泰然处之(因为结果在预料之中),却仍有不甘,决定带我们每日晨跑,锻炼身体。除雨天外,从未中断。这其实也是对心智的磨练呵!起初,不少老师对他的这一举动难以理解,这一方法有效吗?同学们也有埋怨:别的班都在读书,我们却在跑步,成绩怎么跟得上?没有人回答。但渐渐地,一个班一个班地渐渐加入了晨跑,这便是最好的认可吧。当质疑一天天变成效仿,人多了,心也齐了。我们班晨跑时的纪律那是无人能及的,除去坚定的步伐一次次叩击地面,所过之处,一时间寂然无声。
还是初一,我们刚入学,为了让住校生们快速适应独立的生活,他是那样细致,给我们安排寝室,每个房间他都来检查过,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连书本、物品的摆放,他都十分注意。若是杂乱无章,或许还会免不了受几句责备,乖乖地收拾好才算了结。我们倒也无话可说,只静静地听着教诲,铭记在心便是。
他的课也是风趣,一堂课下来,硬是憋不住开怀大笑几回。他的语言诙谐幽默、平实质朴,操着一口流畅而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其中夹杂着些许地方口音。他总是将一道道看似枯燥乏味的几何题或计算题讲出新意,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为这个班级已经努力了近两年,卓有成效。我们的体育成绩从原先的最后一名向前提升了几个名次,在最近的足球赛中也已闯进八强,位居中游;我们也早已学会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优生率长居年级首位,其余班级望尘莫及。两年来,但凡年级要承担公开课,上课的老师便会毫不犹豫地点名要我们班,那是因为他对我们实行的是松散式管理,同学们的思维十分的活跃。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兴趣,他还把我们每个人的得意之作收集起来,编了一本班级作文集。在他的鼓励下,现在有更多的同学发表了文章,写作愈发积极。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我们参加了班级合唱,让我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他依然在前方领跑着,奔跑的步伐仍旧坚定,我们紧跟着。阳光下他不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领跑者吗?我们跟得更紧了。
那一刻,我长大了
天灰蒙蒙的,那连接天地的雨也越下越大。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的行人依旧行色匆匆,我的耳边浮现出了爸爸的话语:“这次半期考试,名次要是没有上去,回家来,家法正等着伺候你呢!”
这次,语文:119;数学:131;英语:103;物理:81;化学:70;班级名次:54。这次爸爸会放过我吗?毕竟我是他的女儿啊!但很快我又苦笑着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心中已经没有我了,自从,后母给他添了一个女儿起。
依旧是那冰冷的铁门,我抬起手,欲敲响门,但手又在半空中停了下来。我安慰自己:算了,进去吧!该来的终归要来,逃是逃不掉的。“回来了!”爸爸坐在椅子上头也不抬的说。“是!”我只是闷闷的答应了一声。
“成绩单呢?”
我从书包里那出那张重如千斤的成绩单。
爸爸看完后,向我大吼一声:“跪下!这次怎么又考这么差!不是已经警告过你了吗?手伸出来!”“啪!”手传出一阵火辣辣的疼。不知怎的我想起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救灾沉默中死亡。我忍够了,进一,二年来我受他的打骂,已经受够了,终于我像火山似的喷发了出来。
“够了!”我大叫着从地上站了起来,夺过家法,将它折成两截仍在地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可是你的女儿啊!难道就因为我没有娘疼,没有娘爱吗?好!我成全你们,让你们三个成为一家人,我是局外人,我退出!”我冲出家门,奔跑在大街上,任凭泪水肆意的在脸上流淌。“月,别跑了,快跟我回家!”身后传来了后母焦急的声音。
我最终还是回去了,被后母给拉回去的。回家后,我一直呆在我的房间,没有和爸爸打过招呼,说过一句话。天黑了,后母进来坐在我的床边说:“孩子,别怪你父亲,你父亲打你也是为了你好啊!虽然,我不是你的亲娘,但我一直把你当作我的亲生女儿看待啊!”
那一夜,我和母亲谈了很多,那是一场大人与大人之间的谈话。从那时起,我学会了体谅爸爸,不再和他顶嘴,不再和他吵架,不再那一刻,我发现我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幼稚,不懂事的我了。
细品麦香
又是一年盛夏,夏夜燥热难安,品一口故乡的麦茶,清甜解暑。麦茶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麦香,那是故乡麦子的气息,那是故乡农人的气息。
儿时生活在故乡,麦田便是我的乐园。风吹麦浪,麦香四溢,细细品味,那清香中含着淡然,这是麦香,也是种麦人的香气。
我本以为所有的植物都有自己的花朵,而麦子那么香,麦香必定迷人美丽。兴冲冲地戴上黄金的斗笠,手中拎着一个放大镜,溜进香飘四溢的麦田。穿梭于麦子中,一手扶起麦秆,慢慢捧起麦穗儿,一手拿着放大镜自下而上斟察着,毫无收获。趴在地上,嗅着泥土芬香,细品这片成长麦田的土地的气息,厚实纯净的味道。麦子扎得小手生疼,趴在地上的我渴望找到无意洒落的麦香,却一无所获。只得沮丧着回家,耸拉着小脑袋。
奶奶见我郁闷,端来一杯麦茶。小嘴抿一口,真香真甜,便大口喝下。“麦子的花在结穗后便落下,它太小了,平日里没人注意”“那为什么麦子不把花开得大些,美一些呢?”“那样营养被花吸收,麦子长不大哩。”奶奶意味深长地说着,而我眺望麦田,仔细品味奶奶的话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却又不尽明白。
丰收之际,农人们在溢着丰收喜悦的麦田中收割。结穗的金麦压弯了腰,农人们也弯腰收割。金黄的阳光金黄的麦田,以及顶顶金黄的斗笠,构成一幅乡村丰年收割图。在一旁的我拿着壶麦茶解渴,细品麦茶的恬淡香气,心下轰然-麦花为了能有丰收时的饱满果实,放弃了自己本可以追求的美丽,麦子为了能有丰硕的果实,不惜弯下了腰。而在麦田中忙碌的故乡人,为了丰收为了生计也不畏酷暑艰辛地劳作。他们在麦田中生活大半辈子,不识几个大字,都散发着麦子的清香,有着金麦的风格。农人们如麦花,小而低调,虽然香却不炫耀,故乡人如麦秆,愿意为了成功而艰辛承担。他们深知言论的花儿越大,行为的果实越小,因此他们沉稳低调谦虚,敢于面对与承担一切。细品麦香,这是麦子的清香,也是故乡人的馨香。
而如今,当水泥土取代金麦田。当金钱替代金麦,农人们走进城,在饭馆里谈论着小赚头,炫耀着业绩,在店铺口张灯结彩一改往日低调的风范,想必他们忘却了曾经的麦田,忘却了悠悠的麦香,忘却了麦子的真谛。
在夏夜,捧一杯麦茶,在月下,扎着麻花辫如同小麦穗在风中摇晃掀起阵阵麦香。只希望在今夜的梦中,能寻觅到往日的人们,将麦花飘香入他们的梦乡,在梦里细品麦香的精神风格,重拾那片曾经的金麦田。
细品麦香,静待花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9
我与校报最初的机缘始于文学社。校文学社是一个锻炼学生们写作的社团,好的文章可以直接被评选刊登进校报。因为我向来文笔不是很好,可是为了完成每月任务,我只好硬着头皮绞尽脑汁地写了两篇稿子出来,出乎意料的是它居然被刊登了。起先我有些吃惊,接着便很兴奋了,从此便激发了我写作的兴趣,在文学社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校报的改变也让我明白了许多。校报以前本来是黑白色的,后来变成了彩色。校报的版面也在不断地更新。从以前的“我秀我风采”版变为了今天的“班级论坛”。“我秀我风采”也并没有删除,而是被融入进了现在的“文史集萃”一版中。这样调整之后,我感觉内容增多了,班级管理的经验、好方法也可以在这里得到交流。所以我发现,好的事物是应当不断地更新与完善的,因为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对于“文史集萃”这一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即是不是可以把“文史集萃”改为“杂文集萃”,也就是说这个版面可以融进各方面的文章,只要语句优美,让人感觉清新流畅的文章就可以刊登进去。因为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并不固定,且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所擅长的写作方面也不一样,由此,他们便可以写自己所擅长的文章,这样一篇篇优秀的文章不是就显现出来了吗?同学们的写

作水平也可以得到进步呢。

校报,是我们展示的舞台,它让我们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学会改变,最终获得进步。我所学会的,也将使我受益一身。

刊登出的首篇文学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9
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多月,时间过得很快,高中与大学生活很不一样。高中学习节奏很紧凑,每天都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着,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资料…而大学时间很充足,一旦时间充足,人的惰性就会出来。若没有目标很容易会堕落,所以靠的是一份自觉。

我的专业是新闻,但对比其他学院的同学们来说,自己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因为自己对新闻学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做常规活动报道时,自己也不太清楚应该记什么,而且当我去到现场的时候,篮球比赛已经结束了,因为比赛提前开始了。对此我认识到,时间不等人,新闻也不等人,做一个记者,应该考虑周到,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在第二场篮球比赛之前,我提前看了几篇常规报道,知道应该记什么,比赛我也提前半个钟到场。任何时间都是不会等人的.做任何事都要提前准备.

到了写人物的采访提纲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那个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人物,我对他的了解也只能通过他的微博和QQ,我只能通过他平时发表的东西来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故事。生活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人生没有目标,就像正在航行的船失去了方向一样。采访也是一样,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运筹帷幄,让采访对象说出心里的话,说出他们心底的故事,营造良好的采访气氛。相信在接下来的采访我会更加努力,出色的完成工作,给这次的实践活动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通过这两个星期的校报工作,我可以更加深入的知道新闻采访,写作的过程,在写稿中历练,丰富学习交流之余,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通过采访不仅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也能在校报这肥沃的土地上闯出自己的新天地.
第3个回答  2019-03-29
今天,我们收到了第一份带着油墨清香的校报它的报刊名为:童心和悦。是由我们同学用自己的才智创办的第一份校园报纸,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学校趣事,同学优秀作品展,更有新闻聚焦,十佳评选等热点问题追踪。琳琅满目,简直是我们大集体的小缩影。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觉得这份校报不仅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我们学校的活动,学习刊登在报纸上同学的优秀作品,更加能锻炼我们发现在平时校园中的美好,留住美好,记录美好的能力。
  但同时作为一名校报编辑,也从这第一份报纸中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报纸的出版日期间隔。从报纸的版面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份报纸经历了4、5、6、7月份及暑假的漫长时间,近乎半年才出了第一份报纸。尽管内容很丰富,同学们也很喜欢,但我希望我们今后能加快报纸发行的速度,至少争取每月一报。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每月都能掌握学校的新闻趣事,更能让更多的好的作品入选,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二、在板块的问题上,我个人建议可以加一些有趣的小笑话,这样能够在信息量如此大的报纸中稍微轻松一下。
  当然不管我是一名普通读者还是一名校报参与者,这份报纸的带给我和大家的欣喜还是有目共睹的,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童心和悦越办越好,有一个辉煌的明天!追问

800字,老哥,而且这一看就是搜的啊

第4个回答  2019-03-29
然后选“最近一次的正确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