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4》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如题所述


  前两天,广电局下了要求,《变形金刚4》强制下线,《变形金刚4》遗憾收官,止步19.7亿。这样一部电影,不能让它超过20亿,否则让中国电影人的面子不好放,也让迈克尔贝咧着的嘴能稍微收敛,这是美国电影(海外)中国票房超过本土(美国)票房的一部,变4,风光离场,笑傲中国影史。


  这是一部机器人的AV片,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强烈的观影感受。视觉冲击,3D效果,IMAX特效,电影到底要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平心而论,《变形金刚》系列确实是娱乐性极强的视效大片,就像变形金刚四部的女主演,从梅根福克斯到惠特莉,导演对他们的出场一定是用心用力的,她们一出场,一定逆光加光环的,每一个搔首弄姿,弯腰下身,胸一定和摄影机平齐,衣服里面的尤物会若隐若现;长腿露脐,镜头里的小腿一定是绷直的,最重要的是,每个都是青春靓丽,让人鼻血横流,而且喜欢一身白衣,在风中凌乱,这样的女主演演员和爆炸贝的电影一样,带给人的视觉最初印象一定极佳,就犹如看完《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之后,感觉会很爽,这对很多观众来说就已经够了,不是么?我相信就算是整片全都是机器人变形激战,没有任何剧情,很多影迷也会买账,纯粹只为那份愉悦,剧情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姑娘好看就行了,漂亮就是生产力。


  于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一次又一次在中国创造着票房奇迹。中国这两年的影院建设倒是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在现在的中国,影院和荧幕的数量已经超高法国,正在接近美国,中国人均观影量虽依然不高,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超高的排片量助推了一个个票房的传奇,电影未必好,但影院赌一把的排片量就能制造一个个传奇,《变形金刚4》首日的排片量就接近55%,最有争议的《小时代》系列,排片量也都在50%以上,也就是说,你到了影院,你没有选择,所有的场次都是这个电影,无论好片坏片,“又多少院线排你,你就赢了”(陈可辛导演语)。


  更奇怪的是,应该收益和口碑双赢的电影,在中国变成了越骂越香的境界,像垃圾电影《大闹天宫》排上了过年的贺岁档,票房就一飞冲天,而像《富春山》这样连主演刘德华都道歉的电影,也因为排片赚到了第一桶金,这样的口碑不能干涉票房的结果,违背了电影发展的自然规律,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影院排片最重要,而为什么这样排片,影院要兼顾各种类似发行,利益,行政要求等需要,甚至还有考虑排片的返点,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拍片率一定会照顾大多数观众“随大流”看片的需要。就像我们说,哪个车模美丽,这辆车前一定会围着更多的人,里面很多人并不是冲着车去的。


  很多人看电影的最直接理由是,大家都去看这个电影了。比如,大家就会口碑相传的去看《泰坦尼克》或者是《阿凡达》,前几天,恩爱相亲的恋人的保留节目也大多是去影院看《变4》,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就是觉得好看去看呗。作为一名影院消费的主力,童年时光对变形金刚的美好记忆让他们不自觉的走进影院,会变身的超酷汽车人让他们接受汽车,接受美国,长大后。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以酷炫且震撼的特效再次风靡全球,而走进影院去看《变形金刚》也演变成一种时尚电影变成了时尚需要,而没有关注电影的本身。


  电影院里的三个小时内、毛孔舒张、下巴基本上合不上,而且和全世界所有的青年一起享受一次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能不让人激动万分?而压根不会走出影院去想这部电影好不好看?是不是值得一看,而越是画面精美,投资巨大的“大片”,越能让人失去判断力,头晕脑胀的视觉轰炸下,人的语言表达是失能的,只能结结巴巴的说句,太震撼了。而忘记了,这种震撼,只是停留在视觉和听觉中,而忽略了心的感受。


  从2007年到现在不到十年,变形金刚对观众的“变形震撼”已经是第四次了。变来变去也造成了像我这样观众的审美疲劳。一直固执的认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最好的还是变一。最好的镜头还是大黄蜂发射信号,引领擎天柱等汽车人来地球的场面,雄壮的音乐,擎天柱蹑手蹑脚的和小女孩对话。09年的《变形金刚2》,遭遇了编剧罢工,所有擎天柱死而复生,被影迷大骂狗血,但最后决战之时,大力神的合体和擎天柱的装备加身让还没有厌烦变形的观众还觉得是亮点,但到11年《变形金刚3》,就算八爪怪机器人将摩天大楼拦腰缠断,大家依然不买账,讨人喜欢的铁皮变成一堆锈水,迈克尔贝开始把变形金刚里汽车人和霸天虎的矛盾引向他们背后更加复杂的关系,但他对情节的拿捏并不像他最拿手的爆炸戏那样可圈可点,导演维持了一贯被人诟病的对电影把握低水准,情节一片混乱,但依然票房大卖。


  不仔细看《变形金刚4》,谁能留意屏幕比例是在变化的,而这些画面应该是使用了新闻中所报道的“新型IMAX数字3D摄影机”拍的,虽然没有全部是这种IMAX版本(大概是几十分钟)胶片,但最终成像效果很有大片风范,从《变形金刚3》,在3D电影风靡的当下,迈克尔贝选择最大限度的榨干刚丝们的钱包,推出了3D版,在相对较低的预算下(1.65亿美元,仅高于系列首作),还能维持如此高的视觉效果,爆炸贝的制作团队功不可没。可惜相对前三部,本次的关键元素“变形”,已经失去了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次的《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虽然有霸气的机械恐龙,还有人造变形金刚的华丽变身,有夸张的鼻子下面能长出一只炮筒来,但如何怎么样的变形,都已经没有看变一,擎天柱,大黄蜂这些老朋友在擎天柱口令下“机器人变形”,哪三十秒数字荧幕下CG效果下机器人变形带来让人颤栗的兴奋。


  变4中,导演期待改变,从新作的配乐能感觉到,前三部里最常听见的那个汽车人主旋律在这一部也被换掉,除了第一个镜头,大卡车行走在美国金色原野,原滋原味的美国乡村歌曲还有些新鲜,能很快就把人带入《变形金刚3》战后10年的平静感觉,电影中偶尔旧作的主题背景乐还令人心生感动,其他电影配乐可以说毫无亮点。主题曲的Battle Cry带不动变四里机器人在城市里的巨战,整个音乐和电影被剥离出来。


  最让人无力吐槽的是变形金刚无情节的情节。电影的前十五分钟,几个主演层次露面,家庭矛盾展现,拉开车门,掉落出来的机关炮的子弹壳,悬念的控制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三个小时的电影,只像是导演三分钟的预告片,这部电影也还说的过去。但电影剩下的177分钟里,随着擎天柱被唤醒,“汽车人变形“,导演的肾上腺激素开始分泌,电影节奏越来越快,爆炸,枪战,机器人摔跤角力,情节开始上气不接下气,把握节奏完全失控,镜头切换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频繁,甚至影响了观影感受,最不能忍受的是男性主人公跳上外星大飞船,在飞船内部用拐杖般的外星武器去拯救自己的女儿,电影镜头处理的拖沓冗长,似乎导演想在变4中加入前三集中没有的父女之情,但却丢失了变形金刚系列需要的科幻片需要心跳加速的表现张力,反而脉脉温情没讲明白,电影画面却失了观众注意力。


  四部变形金刚系列,导演在人类和变形金刚的感情互动上,基本上是失败的,看完变形金刚,所有不了解变形金刚历史的观众,只以为变形金刚是机器人,而忘了他们其实是外星的智慧生物,智慧生物怎么没有感情?汽车人为什么仇恨霸天虎?同类之间没有感情互动,不期待变形金刚像外星人ET那样和人之间有感情互动,也只是在最好的第一集,萨姆和大黄蜂的感情还算合格,后面的感情就完全靠萨姆的搞怪父母和穿卡通内裤的美国特工串场,其他就完全是拼凑,看来迈克尔贝并不适合科幻电影的感情戏,而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的人类,只有逃命挣扎喊救命的份,尤其是变4,擎天柱的性格在电影前后完全逆转,前面还有责怪人类屠杀同类对包括霸天虎还有惺惺相惜的感情,到后面大剑一辉,骑上机器恐龙,就又回到了前几集人类救世主的角色,最后的场景一定上夕阳洒上一层淡淡的圣光,擎天柱和人类角色站在圣光里,然后一句雄厚的画外音:我是擎天柱-----,电影结束。


  种种电影情节上的硬伤不多说了,也说说为了中国元素,电影被硬生生的从美国搬到中国,活活割裂成了两块,导演,你连个温柔的过度都没有,而电影,本来就是让观众欣赏电影人的精神产品的创造,你活生生从顺奸变成强奸,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不是卖身,它们帮我省下了300万美元”迈克尔贝一定叼着雪茄自豪的说,他也一定对他批评的人嗤之以鼻,“这他妈的就是些电影,有趣就行。”


  其实这句话,很耳熟,我们现在被恶评但票房大卖的电影人都爱这么说。“对,这本来就是娱乐,我们要享受娱乐”宁财神会这样说,其他电影人也会这样说。


  这部电影,在中国势不可挡,在美国却是恶评不断,在高票房的鼓励下,“爆炸贝”这一“超能力”的“无聊”底线不断挑战,年初我给了《大闹天宫》一个零分,现在,我毫不犹豫的把这个零分送给变4。其他不说,我实在受不了,导演(或者美国人)把梅根福克斯这样的美女,只让她在爆炸声中胸前像揣了两只兔子一样逃跑,而没有一丝丝的演技发挥。再回头看变形金刚电影中的美女,梅根·福克斯、罗茜·汉丁顿·惠特莉,和只有19岁的妮可拉·佩尔茨,绝色,模特,身材长相确实没话说,但是一个比一个花瓶,她们在电影中,只会秀身材,秀美貌,在男人面前性感卖萌,遇到灾难只会尖叫,逃跑,哭泣,四集,七年,她们一个模样,没有性格,没有改变,只有负责性感、奔跑和尖叫,只有皮囊依然美丽。


  姑娘漂亮有错吗?没错,但外在美丽不能掩饰内心的贫瘠,红会认证丰胸割眼十个爱马仕包也不能挑战正常人伦的下限,做人如此,电影也如此。


  变形金刚四,零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