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姓的现状?

如题所述

如今司姓的人是比较少,百家姓里面姓司的人比较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8
为什么都是司马呢?
第2个回答  2020-04-13
司姓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姓源繁复,不可一论。相传神农时司怪主卜,其后称司氏。夏朝国君称夏后氏,夏商“司”“后”通,其后有以司(后)为氏者。春秋时,郑国有司臣,其家族为司氏。 春秋时,晋国叔虎手下有卿士司臣(官名),其后为司氏。复姓司马、司空等,因历史原因,其后裔亦有改为单姓司者。
【溯源考证】
《左传》载,春秋时期郑国有司臣。在《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司姓是郑国司臣之后。又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世子孙也以司为氏。此外,古代复姓司马、司空(司工)等,至元明清及近代,其后裔亦有改为单姓司者。据《姓氏考略》,司氏郡望出于顿丘,这个地名曾经出现过《诗经》之中。在春秋时代,顿丘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为隶属于魏国,西晋武帝时始置郡,隶属司州。其位置大约在今河南省浚县、清丰县一带。明清时期的移民与改姓现象使司氏扩充了人口,扩大了分布。司姓现分布广泛,主要见于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河北、等地。
第一个来源:起源于神农氏时期司怪,距今约6500年(待考)
据《元命苞》:古司怪主卜。司怪,就是专职从事占卜祸福、解释当今、预测未来的神职人员。《姓氏考略》以为司氏源出,而不见于其他诸姓书。
第二个渊源:出自春秋时郑国人司臣,其家族为司氏,距今约2500年
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司臣。(见于《左传·襄公十年》、《左传·襄公十五年》);又据《通志·氏族略》,司臣之后为司氏。
司臣,春秋时期郑国人,士。公元前563年大乱于郑宫(西宫之难),其后亡宋。后被安置于鲁国卞地(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事见《左传》。
此源流广泛见诸姓书,当为司氏有实据可考的最早源流。《通志·氏族略》认为此是以人名为氏,与当今普遍认为的司氏源出官位不同。
第三个渊源:出自春秋晋官名司臣,属于以官为氏,距今约2500年(这一“司臣”为官位,并非前文中的郑人司臣)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晋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以祖官为氏,为司氏一支。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朝官职司空,以官为氏,距今约2700年
《夏邑司氏家谱》载,殷微子十世孙武成(子姓)系西周末东周初时人,为周都洛邑司空,后遂得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晋朝国姓司马氏。
司马氏为晋朝国姓(参见词条:司马氏)。据传晋朝灭亡后,部分皇族为求自保改司马氏为司氏,其后裔分布于今鲁南等地。一些地域的司氏堂号称“东晋堂”,据传亦与此有关。
元代以来,一些司马氏后裔亦改复姓为单姓司氏,当今的司氏后裔,很多就是由司马氏改来。
第六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司空、司徒、司寇等复姓后裔元明清及近代改姓司氏者。
第七个渊源:源于姒姓,为夏后氏后裔,距今约4000年
夏朝“后”可特指国君,夏君姒姓,称夏后氏。“司”字代指职官,汉朝许慎《说文解字》:“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
上古“司”“后”二字反形而对称,而后母戊鼎、司母辛鼎等青铜器及出土甲骨文中,亦存在“司”“后”混用的情况。
据传夏后氏后裔中有以司(后)为氏者,其后人分布于今山西泽州等。
第八个渊源:源于少数民族姓氏汉化。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杜尔伯特氏多冠汉姓为司氏、杜氏等。满族司佳氏多冠汉姓为司氏。
【迁徙分布】
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约六十五万。
先秦时期,司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望出顿丘。
第一个见诸史册的司氏人士,是春秋时郑国的司臣,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氏于史书难觅。
两汉、魏、西晋时期,司氏人数较少,仅三国魏邵陵厉公曹芳嘉平年间,有洛阳平昌门守将司蕃,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司氏有播迁今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
唐代,有司氏一支定居江西。
唐末五代以后,司氏播迁于湖南、四川、江西等地。
宋末元初,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司氏有向云南、贵州、广西等祖国西南部播迁的,而且华东之司氏有进入今福建、广东等地者。
元代以后,中国的复姓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司马、司空等复姓多有改为司姓者。
明朝初期,山西司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此后,陕西、河南等地的司氏有到甘肃、宁夏等西北省份谋生者。
如今,司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黄淮流域、中原诸省为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