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保持谦虚?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8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还是高中生的时候,你会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向你请教各种问题,以充满敬仰的态度要求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无论多么不高兴,多么忙,你都会带着一丝骄傲解答他们每一个稚嫩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某种心理满足。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样的经历,我们会发现,成就感是多么早又是多么牢固地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别人向我们求教,这就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优越性的,如果说我们受到崇拜,并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并不过分。在别人请教时,我们心中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它不仅主宰着我们的情感,甚至是我们的理智。每一个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都会对这种感受乐此不疲,即使是领导也不能例外。

每一个人都乐于别人向他请教,都具有好为人师的一面,这是人性的弱点。要交朋友,求人帮忙,就要充分利用对方好为人师的弱点,利用得好,就会赢得对方的好感,事情就会办得又快又好。

适当在某些方面表现“差”一些

人各有长短,对方资质再差,也有比你强的地方;你资质再高,也有弱的地方。因此,不妨常在某些方面让对方表现一把,让对方也舒畅一把,感受一下比别人强的滋味。

例如,你的主管在业务上或写文章上比不了你,但他的象棋下得好,那么,你不妨经常在象棋方面向他请教,结果当然是你被杀得落花流水,以至于片甲不留,看着你的狼狈相,就会显示出他的成就感。

要求别人帮忙,你不这么做是不行的,你如果总表现得比对方还要出色,对方在心理上就会感受到一种挫折感,这样一来,该帮的或不该帮你办的事就都办不成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个人都是某老板的秘书,才干不相上下,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两个人的做法不同。秘书甲很善于领会领导的意思,写出的稿子往往是一锤定音,老板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而秘书乙则显得似乎有些笨拙低效,每次初稿总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每次都要请领导斧正,文章经领导一点拨,立刻就能改得漂漂亮亮。

几年后,人们发现,秘书甲仍在那个秘书的位置,而秘书乙早已另有重用,高升一步了。有人问秘书乙其中的奥秘,早已不再是秘书的他微笑着说:“如果你的资质能与老板一样高,甚至比老板还高明,那要老板干什么?”秘书乙主动贬抑自己,以请教来突出领导的高明,从而使老板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感到秘书乙太能领会自己的意思了,而且似乎只有通过自己的一番开导,秘书乙才能写出好文章。这的确使老板有一种成功感,而正是这种感觉使秘书乙获得了自己的成功。

向别人请教能够赢得他人的好感

长岛的一位汽车商人,利用赞美和请教的技巧,把一辆二手汽车,成功地卖给了一位苏格兰人。

那个苏格兰商人想买一辆二手汽车,这位汽车商人带着他看过一辆又一辆车子,但他一会说这不适合,一会儿说那不好用,价格又太高,使这笔生意一直没有做成。

这位商人思索了很长时间,决定停止向那位苏格兰人推销,而让他自动购买。

几天之后,当有一位顾客希望把自己的旧车子换一辆新车时,这位商人就有了新的办法。他知道,这辆旧车子对那位苏格兰人可能很有吸引力。于是,他打电话给苏格兰人,请他过来帮个忙,提供一点建议。

那个苏格兰人来了之后,汽车商人说:“你是个很精明的买主,你懂得车子的价值。能不能请你看看这部车子,试试它的性能,然后告诉我这辆车子应该出价多少才合算?”

苏格兰人的脸上泛起一个大笑容——他的能力已受到赏识。他把车子开出去试了试,然后开回来。“如果你能以3000元买下这部车子,”他建议说,“那你就买对了。”

“如果我能以这个价钱把它买下,你是否也愿意买它?”这位商人问道。

3000元,这是他的主意,他的估价。这笔生意立刻成交了。利用请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请教对方的强项

虚心请教好为人师的人,要注意拣别人的长处,或爱好方面请教,并且要做到不露痕迹,这会让对方觉得全身都舒坦,请教得位,做得到位,自然好办事。

一般来说,爱什么懂什么。一个人爱好书法,必定有丰富的书法知识;一个人爱好钓鱼,钓鱼经验肯定比别人丰富。你没有必要恭维其爱好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他必然听得太多,如一阵风吹过,脑中留不下半点痕迹。这时,你虚心地向他讨教,效果自然要好得多。只要你虚心请教,他必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的奥妙。上司炫耀技能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你利用。

一次,一个小青年到一位擅长书法的局长家求他办一件事。他们的话题很快就落到书法上。小青年谦虚地对上司说:“王局长,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功力却进步很慢,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你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

王局长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书法“经”来,他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磨,多看多记,关键在于心得,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

小青年很高兴地说:“现在得您‘真传’,以后用心练习,定会大有长进。”王局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他几幅字让这位小青年临摹。不用说,该帮的忙也成了小事一桩,一下子就办妥了。

多用赞美与夸奖

一提起恭维和赞美,可能有人马上就会把它与巴结讨好、阿谀奉承联系起来。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恭维和捧人是为了协调人际关系,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增进了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交上朋友好办事。

人的天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得到肯定和巩固,这就需要得到别人恰如其分的恭维和赞美。

赞美是一种成人成己的手段。有句老话说:“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赞美别人,的确在长他人志气,但绝不是灭自己的威风。赞美是朋友间互相长志气,这有什么不好呢?

赞美,也叫作互相标榜,自古有之,但不是吹嘘。吹嘘的东西往往不切实际,刻意夸大,而捧则是有根有据,只要你能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眼光,多看朋友长处,少找缺点,则捧的素材就会非常多。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酒席上觥筹交错。一人扯起话题:“张兄,近来可有新作?”不待姓张的回答,另一位说:“李兄,这还要问吗?张兄才思敏捷,文采过人,又勤于诗书,怎会无大作出来。”张兄听了,心里十分高兴,口上却说:“孙兄言重了,几篇文章算什么,百行孝为先,孙兄的美名,已远播百里……”

赞美就是这样,你赞美别人,别人也赞美你。赞美的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不仅自己心中舒服,而且会给别的听众以好感,让大家对你另眼相看,这种成人成己的事,何乐不为?

赞美讲究方法

赞美别人,自己才会得到好处,但赞美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得当,就难以达到目的。

赞美的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赞美的首要条件,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会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赞美也不要说得太离谱,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太虚伪。初次见面,适当地恭维人家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可以获得好感,而且还可以使对方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靠拢,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背后赞美的效果更好

赞美最要不得的一种是,只当着甲的面来赞美甲,他可能不吃这一套。假如你当着大家的面来赞美他,为他作一次义务宣传,他一定很高兴,只要你说得不过火,大家也不会觉得你是有意吹嘘的。最好的方式是在背后赞美他。一传十,十传百,总有一天会传到他耳朵里,由不得他不感激你。时机一到,他也会赞美你一通,并不会忘记你使他美名远播。

美国罗斯福总统有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赞美有一套见解:背后赞美,比当面赞美更有效。

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扬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悦耳呢?因为那是赞语。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属下,便有计划地在别人面前赞扬和吹捧这个属下。他所说的话最后传到那个敌视他的属下的耳朵里,后来两人成为无话不说的政治盟友。

这是一种巧妙的驭人术。在背后赞美人,会使人感到更真实,如果传话的人再夸张点,那就更悦人,更能产生奇效。

现在的年轻人犹不喜欢赞美,不外乎这几种原因。一是不屑,认为赞美是趋炎附势,有损人格;二是眼光太高,看不起别人,没人值得赞美;三是以为赞美别人,自己会地位下降,相形见绌;四是不好意思,怕被别人笑话。其实,赞美不是吹嘘,有根有据,而非捕风捉影,更关键的是,适当的赞美对完善朋友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当然对办事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把对方赞美上天,不帮你将有损他的自尊心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人们会不同程度地“有求于人”。怎样才能求得对方替你办事,而不至于被对方拒绝呢?这就需要你巧妙地赞美他,将对方引入你设定的情景,然后提出你的要求,这样会使你的要求成功地得到满足。

这种赞美、恭维对方的方式,是一种高超的“绵里藏针”,能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当对方飘飘然时,突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在话里话外,使对方感到你在怀疑他的能力和权威,一旦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他就必须尽全力证明给你看。如果办不到你所求的事,就会有损自己的自尊心,这时他只有想方设法硬着头皮为你办事了。

把对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

把对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那么道义上的事对方必然当仁不让。例如,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正好谈到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有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想求母亲为他买一条牛仔裤,但儿子怕母亲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了。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最漂亮的妈妈,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一个小孩子,以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他从母子道义上刺激母亲,让母亲觉得儿子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过分的。

这种事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也许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感觉到什么特殊之处,但又确实是凭着道义达到了办事的目的。这时,人的自尊、名声、道义、荣誉、能力等,都可以成为你求人办事的武器。

把对方标榜为能力上的“超人”

把对方标榜为能力上的“超人”,那么分内的小事自然不在话下。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修建一座办公楼,但在资金上还有300万美元的空缺,他出入多家银行都没有贷到这笔款。建造持续施工到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约一家银行的主管一起吃饭。席间,银行主管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谈吧。”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该银行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要拿到贷款。”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一天之内就能办妥这种事的先例。”银行主管说。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好?”

对方微笑着说:“你真是会逼人,不过,还是让我试试看。”这个银行主管试过以后,本来以为办不到的事竟然办到了,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拿到了这笔贷款。这里的关键是找到并击中了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来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

赞美对方与你的需要相对的能力或成绩

当一个人很有兴趣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或他的业务成果时,你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时刻,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成功率最大,这是经过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的实验所证明的。当你有求于人时,就去赞美他,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

宋某是一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和妻子两地分居10多年了,钱花了很多,礼也送了不少,可就是没办法将妻子调过来陪他。这事搞得宋某精疲力竭,又无可奈何。此时,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又换局长了,新上任的是从外地来的朱局长,宋某听说这位朱局长能急人之急,为群众办事,他先了解了几个受朱局长帮助的例子,然后登门拜访。

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赞美朱局长,说他比较突出的政绩。朱局长也很谦虚,直说:哪里、哪里,的确他们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不能在一起,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到了这个关口,宋某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朱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你,我和妻子已经两地分居10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找了,听大家都提起您,心中仰慕,来请您帮帮忙。”接着宋某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朱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一纸人事令到手,宋某全家团聚。

在这个事例中,宋某是有求于人的,他所求的正是这位局长的分内之事,并且这位局长也因之名声远播。宋某首先对局长进行赞美,使局长在兴头上轻松地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像有些人,只知道自己诉苦,让别人帮忙,激发别人的同情心,这是不够的。

求人办事,赞美对方的能力和权威,如果他不能帮你办事,他就会在自尊心上受不住,脸上无光。只要你赞美得当,抓住对方的弱点,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没事常联络

人生活在社会当中,时时刻刻都要在群体活动中度过,没有群体活动的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社会交际、朋友间的联络便成了人生的焦点问题之一。人际交往是简单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每个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都离不开与别人交往,联系和交往是那样地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同时它又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的心理特点,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和欲望的。每个人都有难以把握的心理因素,有着猜不透的秘密。因此在进行交往和联络的过程中必须讲究一定的技巧和艺术。

人脉关系需要精心经营和维护,在与朋友间的交往中需要培养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也要记得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络。如果平时连一声问候也没有,到了有事相求时才找出尘封已久的名片簿查找别人的联系方式,与别人联络,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试想,如果你的一位10多年前的小学同学,其实你们住同一城市,彼此都知道对方的联系方式,但是在逢年过节或者你遭遇不顺时,他从来都未对你问候过。突然有一天,他主动地打电话过来要你帮他一个忙,你会怎么想呢?多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不太乐意去帮他吧。反过来,如果你与他或许有几次的联络,在节日或你的生日时问候过你,在你患难的时候关心过你,这时他打电话过来寻求你的帮忙,你心里就乐意多了吧。

观察各种性格的人,哪种人的朋友最多呢?为人细心、周到、热心肠的人拥有的朋友比较多。因为他们关心朋友的感受、平时愿意主动去联络朋友的感情、去关心别人,并让朋友真正体会到自己的关心。

朋友之间的感情发展,就像银行业务中的零存整取,平时一点儿一点儿的储蓄,到了一年、两年后就有一笔钱了。朋友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维护和经营,平时互相不来往,相当于不存钱;有事才想到找朋友帮忙,相当于从存折中取钱,只取不存,存折迟早会空的。以这种方式对待朋友,朋友之间的情感最终会枯竭,这种情况肯定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平时要多与朋友联系,感谢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要适当地拜访朋友,主动关心朋友、帮助朋友,这样可以增进了解、培养感情。交朋友有功利性目的,但并不是朋友间的每一次来往都是以利益来估价的。朋友间的大部分交往还是出于增进感情的目的,需要一点点地累积,这其实也就是不断地为你的人脉关系添加润滑剂,使你的人际交往更自如。

当年刘备读私塾时,十分聪明,讲义气,经常帮助同学,即使后来大家分开了,刘备仍与同学常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个叫石全的朋友,十分真诚,家中很贫苦。刘备不嫌石全家贫,常邀石全到自己家做客,谈论天下局势。

后来,刘备在一次战役中兵败,受到敌人的追杀,是石全冒着生命危险将刘备藏了起来,救了刘备一命。

可见,朋友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朋友关系的维系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在与朋友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联系,那关系的维系也便无从谈起。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能够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朋友关系,你的人际面就会更加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感情来自交流。平时多加强联系,是加深朋友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

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因为人是有情之灵物,人人都难逃一个“情”字。

圈内人之间在平时人际交往中也需“感情投资”。

所谓“感情投资”,就是在平时交往之外多了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当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生意不成人情在”。

例如,你在生意场上遇到了彼此之间比较投缘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缘”的人。有缘自然有情,双方为了加深友谊,会为对方付出,但是只有懂得保护和持续这种朋友关系的人,才能继续爱护它、增进它,使双方的友谊天长地久。

当然,就算双方有“缘”,彼此能够一拍即合,要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相互关照的关系也不那么容易,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感情投资”。

在商场上,这种问题表现尤其突出。每个人都为各自的利益做事,彼此都晓得商人多诈多奸,人与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结果“缘”就会由合作转为对立,人情变成了敌意。最好的朋友常常会变成最恨的人,这在商场上也屡见不鲜。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是原先最亲密的伙伴。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双方忽略了“感情投资”的结果。一些人常犯这种毛病:一旦与对方建立了良好关系,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往往会忽略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堆积成难以化解的矛盾。

更有甚者,在与对方成为朋友之后,总是一味地向朋友索取回报,而不继续进行感情投资。这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但是别人对于自己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这种做法必然会损害双方的关系。

生活告诉我们,友谊之花需要爱心的滋润,否则它会枯萎。朋友之间的“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并非可有可无的。人们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要从小处、细处着眼,事事落在实处。

如果你是企业领导人,“没事常联络”所包含的对象就更扩展了一层,在没事的时候不仅要与自己私人的朋友经常保持联络,而且要与政府、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相关群体中的重要部门或人员联络,增进彼此的感情。尤其要重视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与政府合作,主动与政府常来常往,主动向政府汇报自己的构想、计划,企业的情况、困难,并经常向政府提供有关企业的资料,让政府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长期来往可以培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感情,积极地消除或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与摩擦。这对企业或自己事业的成功都非常有用。特别是当在这种公共关系交往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对企业与政府的沟通、企业问题的解决以及个人事业的成功都是很有帮助的。

多帮助别人

前面提到了良好的人脉关系是在平时的交往和联络中建立起来的,没事相求时也要想到与圈子里面的人们交流一下思想、道一声问候。在这种交往、联络过程中我们更强调真心和坦诚,而不是一种形式和纯利用的商业化关系。如果你只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刻意去培养友谊或者纯粹把它作为促进自身事业的一种手段,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你与你周围的人关系良好,你对别人也友善热情,但别人一旦发现你的意图之后,就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在你经营失败或遇到灾难的时候,那些表面的朋友都会一个个离开你,原因就是你平时不是真心待别人,而是在利用别人,从未不求回报地帮助过别人。如果想交到真正的朋友,建立牢固的人脉关系,还必须努力培养一些高尚的品质,比如宽宏大量、发自内心深处的友善和施恩不图报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许多人在谈及自己的提升或最初的成功时,都忘不了说到自己乐于助人,林肯在这方面就有突出的表现。他乐于助人,他在任何场合都能与别人打成一片。他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亨恩顿先生说:“在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满了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床让给别人,然后他自己就到店里的柜台上睡,卷一卷布当做枕头。似乎谁有困难都会想到向他求助。”他的这种品质就像一块磁石,可以吸引别人的目光,吸引别人的心。

如果你是怀着一颗诚恳的心与别人交往,不图回报地去帮助别人,虽然忘掉了自我,忘掉了提供帮助和友爱能给你带来的好处,但是,正如著名企业家吉田所说:“播种善的人也会得到善,善会循环给我们,让善不停地循环,大家都得到善的恩惠。”

所以不要老是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应该想我能够给予别人什么,付出什么样的服务与价值来让对方先获得好处。当你能持续这么做,并且大量帮助别人获得价值的时候,也就是你成功的时候了。因为那些获得你帮助的人会慢慢累积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回馈你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有人说,社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存在,它能一直都保持公平,给予就会被给予。如果你作为一家企业的经营者,尽管获利是你经营企业的目的,但如果你愿意本着施恩不图报的心地提供部分免费或超低价好商品给顾客,你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远远大于你施予别人所带来的损失。

名古屋有一家叫做“加它”的店,它是一家因制造咖啡用新奶酪而闻名的名古屋制酪公司。这里的社长日比孝吉先生十分乐善好施,无论是什么都免费或超低价供给。

一种无味大蒜是由一个拥有此项开发技术的人推销到日比先生这儿的。据说日比先生自己试过后感觉很好,于是就买下了这项技术,然后让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来的研究人员对其效能进行研究。原来这种特别方法制成的无味大蒜中含有一种叫“阿霍安”的物质,它能净化血液,除了对预防癌症有效之外,还有助于白内障、高血压、哮喘等病的治疗。

有一次,一个朋友来要点儿过年用的咖啡。“那么,这个也给你,一起用着试试看。”日比先生顺手将无味大蒜也给了这位朋友一些。没想到这成了一个开端。据说到现在为止,这种无味大蒜已经派发给了全国25000余人。

结果,有感谢信寄来:“这种无味大蒜效果惊人。”其中还有人写信来联系道:“哪怕只付邮费呢?”“不能白白接受啊!”

这正是有趣之处。对后者,日比先生进行了劝服:“那样的话,就请多多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或帮助宣传一下‘加它’的产品就行了。”

派发给25000余人,简单算算,这需要多少经费呢?每年竟然要超过25亿日元。

但是,自从派发这种无味大蒜以后,公司的营业额迅猛增长,1994年年收入超过了700亿日元。日比先生说想把派送给无味大蒜的人数增加到10万人,考虑一下,据说成本花费达到100亿日元,“可是,那个时候公司的营业额也会达到3000亿日元吧”。

虽然都知道提供这种服务可以吸引更多顾客,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又有几个呢?

日比先生说过:“给予就会被给予。报恩方式可以促进公司发展,我只是对此做了一下实践而已。”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施恩给顾客。同事与同事之间,即使互相是竞争对手,也同样需要有施恩不图报的思想去帮助同事完成某项任务,同事除了一方面敬佩你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1-01-16
我们要保持谦虚、坦诚之心,自我反省,努力塑造一个理想的团体。作家杨大侠指出,谦逊之人才能出类拔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