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这个字怎么念?

如题所述

【读音】shè xī 

【部首】欠

【五笔】WGKW

【解释】

歙 <名词>shè

(1) 县名。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县。徽墨、歙砚为其特产。

歙<动词> xī

(1) 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

歙,缩鼻也。从欠,翕声。--《说文》。字亦作噏。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老子河上本》

崩腾歙众流,泱漭环中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歙蠡吞沱。--《石帆铭》

(2) 通"翕"。收缩,敛息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老子》

开阖张歙。--《淮南子·本经》

开闭张歙。--《淮南子·精神》

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淮南子》

(3) 又如:歙肩(耸肩。形容身子微缩,作恐惧、谄媚状)

(4) 聚集。如:歙集(聚集)

歙<形容词> xī

(1) 和谐,融洽

郡中歙然。--《汉书·韩延寿传》

(2) 又如:歙然(和洽的样子;安定的样子);歙歙(无所偏执的样子;投合的样子,朋比为奸的样子)

【出处】

【辰集下】【欠字部】 歙

1.【唐韵】【正韵】【集韵】【韵会】迄及切,$音吸

2.缩鼻也。一曰敛气也。--【说文】

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老子·道德经】

4.开闭歙张,各有经纪。 又与翕同。--【淮南子·精神训】

5.郡中歙然。--【前汉·韩延寿传】

6.歙然归仁。--【匡衡传】

7.翕翕訿訿。--【诗·小雅】

8.作歙歙訿訿。--【汉书】;

9.作噏噏呰呰。又与胁通。--【荀子】

10.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张衡·应闲】

【注】歙,亦胁也。又芔歙,林木鼓动之声。

11.藰莅芔歙。--【司马相如·上林赋】

【注】芔,古卉字。 又歙赩,赤色盛貌;

12.皓壁㉞曜以日照,丹柱歙赩以电烶。--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13.又【广韵】书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失涉切,音摄。义同又县名;

14.丹阳有歙县。--【前汉·地理志】

15.【师古注】音摄。

【词语】

    歙砚:   [She inkstone] 砚台中的名品,是用安徽歙县、江西婺源县所产石料制成

    歙砉:   迅速貌。 宋 苏轼 《上清辞》:“乘飞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扫灭而无踪。”

    歙赩:   红色。《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丹柱歙赩而电烶。” 吕延济 注:“歙赩,赤色也。”

    歙习:   同“ 翕习 ”。1.谓不断张扬。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识妍蚩,共...(2).狎习,放荡。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宋 齐 之间...

    歙歙:   (1).无所偏执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王弼 注:“圣...(2).投合貌,朋比为奸貌。《汉书·刘向传》:“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

    歙然:   (1).聚集貌。《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 王先谦 集解引 清 王引...(2).和洽貌;安定貌。《汉书·韩延寿传》:“郡中歙然,莫不相敕厉。”《汉书·...

    歙漆阿胶:   词语解释 shè qī ē jiāo ㄕㄜˋ ㄑㄧ ㄜ ㄐㄧㄠ 歙漆阿胶(歙漆阿胶) 以胶漆相容,喻情意相投。歙漆, 安徽 歙县 之漆;阿胶, 山东 东阿县 之胶。《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

    歙肩:   犹言耸肩。形容身子微缩,作恐惧、谄媚状。《后汉书·张衡传》:“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李贤 注:“歙,敛也。”

    歙集:   聚集。 清 钱谦益 《顾端文公淑人朱氏墓志》:“辟讲堂於 东林 ,朋徒歙集。”

    歙动:   谓嘴唇一张一合。《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玉成应试扛大炮》:“歙动着嘴唇,不知说甚么话好。” 靳以 《小红和阿兰》:“她看见 阿兰 在上铺睡得很好,火闪亮的时候看到她的嘴在微微歙动,好像在说话的样子。”

    歙钵:   古代 歙州 出产的一种钵。 宋 韩驹 《食煮菜简吕居仁》诗:“争贪歙钵暖,不觉定盌空。” 宋 陆游 《晨起偶题》诗:“风炉歙钵生涯在,且试新寒芋糁羹。”

    歙钵:   古代 歙州 出产的一种钵。 宋 韩驹 《食煮菜简吕居仁》诗:“争贪歙钵暖,不觉定盌空。” 宋 陆游 《晨起偶题》诗:“风炉歙钵生涯在,且试新寒芋糁羹。”

    嘘歙:   呼吸。犹言瞬息之间。 唐 司空图 《释怨》:“指顾而倾曦回驭,嘘歙而穷律惊春。”

    欻歙:   见“ 欻翕 ”。

    芔歙:   (1).风动林木声。(2).驰逐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莅飒芔歙焱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

    张歙:   亦作“ 张翕 ”。张开、关闭。《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 河 ,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 陆德明 释文:“张,开也。歙,歛也。”《淮南子·本经训》:“开阖张歙,不失其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卉歙:   见“ 卉翕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