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扩展资料:
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中写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由此可见,俞伯牙的琴艺非常高超。话说,俞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
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师是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和俞伯牙相比,史书对钟子期的简介少之又少。只知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是楚国人。
以今天的地名来说,钟子期是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一位樵夫。俞伯牙与钟子期能遇见,得益于俞伯牙出使楚国一事。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中秋节那天,俞伯牙坐船来到了汉江口。由于风浪很大,俞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风浪的平息。
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迷人。俞伯牙望着头上的明月,不禁琴兴大发,便席地而坐专心致志的弹起琴来。
优美的琴声,刚好让钟子期听见了。钟子期沉醉在俞伯牙的琴声中难以自拔。随后,俞伯牙又为钟子期演奏了《高山》和《流水》两首曲子,两人随即结为知音。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
作者旨在通过这则故事,告知世人好友难寻的道理。话说,俞伯牙遇到樵夫钟子期之后,俞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毕竟,钟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
俞伯牙演奏结束后,便和钟子期谈天论地,把酒言欢。两人越聊越投机,互相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拜为兄弟,并且约定每年的中秋节都要来此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的第二年中秋,俞伯牙按照约定来到了汉阳江口。俞伯牙等了很久,依然没有见到钟子期的影子。于是,俞伯牙席地而坐,希望通过自己的琴声能召唤来这位知音。
俞伯牙弹了很久,依然不见人来。到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过路的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这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在不久之前因身染重病而去世了。
临终前,钟子期留下遗言,让后人把坟墓修在江边,等到每年八月十五相会时,都可以听到俞伯牙的琴声了。听了老人的一席话,俞伯牙万分悲痛。
按照老人的指引,俞伯牙来到了钟子期的坟前。俞伯牙席地而坐,用凄楚的琴声演绎了一曲《高山流水》。
弹完,俞伯牙挑断了琴弦,并长叹一声,把自己心爱的瑶琴摔在了青石上,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我弹琴还能给谁听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子期
我们都知道一本书叫《知音》,知音这个典故来自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他们两个人有什么样故事呢?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乐师。俞伯牙是个音乐天才,又勤奋好学,跟随名师学习。
他受到高人指点,到了蓬莱,觉得此处是仙境,就在这里弹琴,那个琴声能够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他便在这里住了下来,每日与琴为伴,抚琴而歌,悠然自得。
有一天夜里,他乘船游览蓬莱仙境,面对清风明月,他有感而发,弹起琴来,琴声悠扬,穿越河面。在岸上有一个人叫好。他便邀请这个人到船上来,请他对自己的琴声进行评价。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真的很兴奋,以前没有人能够知道他表达的意思,认为听不懂,但是这个人却可以听出其中的意思,真的是知音。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知道了以后,悲伤不已。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
从此以后,俞伯牙再也没有弹过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音。知音一词也逐渐流传下来,成为好朋友的代称。要说知音,和珅跟乾隆也是。乾隆在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言语了,和珅通过乾隆表达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乾隆的想法,可见两个人的默契程度是不是跟伯牙子期一样?
知音现在已经换成了知己,有的人觉得有红颜知己,有的人有男闺蜜,这些都是古代所说的知音,你现在有知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