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虚假广告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例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他们可能会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如“经理”或“总监”,但实际上只是“办事员”、“业务员”。
色情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
传销陷阱: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做晌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骗求职者去进行非法传销活动。
协议陷阱: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可能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有: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不将承诺写入合同,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
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决非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一些用人单位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打出试用期的牌子,看起来非常规范。但试用期一过,以种种理由告诉求职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就将其解聘。
收费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设立各种名目向毕业生收取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违约金、培训费等。一些单位可能规模不大,薪水不高,但开出诱人条件,如在某大中城市工作或能解决这些城市的户口问题。
薪酬陷阱: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前来求职的毕业生,等到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针对薪酬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
智力陷阱:有些单位按程序假装对应聘毕业生进行面试、笔试。在面试、笔试时,把本单位遇到的问题以考察的形式要求前来应聘者作答或设计。待毕业生利用专业优势完成项目后,再找出各种理由推辞,结果无一人被录用,用人单位却将应聘者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