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非遗传人捏面人还原春晚经典,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些老手艺?

如题所述

近日,一段用面团还原春晚经典小品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里的主人公郎佳子彧是“面人郎”第三代传人。普通的面团在这位95后小伙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灵动的手指创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人。我们在惊叹于他的手艺的同时不禁思考传:传统手艺何去何从?倘若不是这一视频的爆火,我们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一传统手艺?又有多少传统手艺正在寂静中默默面临失传?近两年我们一直提倡“工匠精神”,在此号召下,总能激起些许浪花,体现着我们要珍惜传统手艺,重视非物质遗产,但到了实际操作中,却又如同浪花,转瞬即逝。

 

传承老手艺可谓任重道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产品的出现,使得许多传统手工工艺渐渐处于劣势,面临传承无人的局面,处在一个濒危的状态,很多文化形式都默默伴随着时间消失。其次,传统手工工艺是非常不稳定的,它的传承方式比较脆弱。例如,民间文化的传承大多都是靠口口相传、代代传承。如果传承人不在了,那么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消失了。民间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在传承的时候会“留一手”致使某些手艺没能尽数传承,还有“传男不传女”、传统手艺难以维持生计等缘由,使得传承难度加大。由此可见,传统手工工艺的抢救和保护的急切性。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老手艺留给人们太多珍贵的回忆,同时作为先人的智慧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老手艺的传承势在必行,当然,单靠民间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比如,加大对此类手艺、文化的支持力度、宣传力度。支持鼓励传承活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挖掘其经济效益,合理开发,以经济带动文化,又以文化带动经济,形成文化——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社会对该类手艺的支持力度,重视传统手艺。同时大力宣传传统手艺,激发年轻人的热情,鼓励学习。同时,手艺人也应该改变观点,切忌故步自封,传承又创新,与时俱进,对于传统手艺不在藏一露十,改变以往的封闭的授艺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有很多非文化遗产,比如捏面人皮影戏苏绣的这些都是古时候传下来的老手艺,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进很多人都引进了外国的文化,所以中国的文化慢慢的被淡忘也没有人传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老手艺传承下去并且捡回来呢?

1.关注老手艺

很多老手艺都被大王并且失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利用现在有的发达网络,将这些老手艺,发在网上让所有人都可以关注到老手艺的动向,这样的话,这些非遗纵然是被淡忘了,但是在不同的渠道当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啊。相信很多现在的年轻人,看到非遗这些捏面人的这些老手艺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会找到他们的出处并进行学习。

2.找到传承人

有绝大部分的老手艺,非文化遗产失传的原因是因为古时候,就有讲究这些传下来的老手艺,只能传给自己的传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女儿都不可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希望这些手艺人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分清楚主次不能因为自己的古老的想法而推迟了对手艺的传承,应该最重要的任务是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只要找到珍惜学习的人,珍惜学习的传人,就可以将自己的手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将非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直到100年一千年以后,也可以看到被文化遗产的身影,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说传男传女不一样的这种想法,阻碍了他的传承。


3.让下一代人了解

我觉得除了以上比较重要的问题,还应该让小的下一代00后10后在课堂上也可以了解到非文化遗产。在特殊的山区学校有非文化遗产的地区,可以开设非文化遗产的课程,让下一代的00后10后了解非文化遗产,也可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传下去。不仅让他们了解,有条件还可以开设课程,让他们体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在以后的时代,都可以看见每一样的非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渴望在我们都老了的时代,可以看见非文化遗产的身影在中国呈现在外国呈现。让我们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可以看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2个回答  2021-02-06
继承这些老手艺不应该是喊喊口号,应该是从兴趣开始,培养一些真正对这些文化感兴趣的人,来继承这些老手艺。
第3个回答  2021-02-06
向当地的老一辈艺人学习,并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将这门手艺传给自己的孩子。
第4个回答  2021-02-06
我觉得可以将这些老手艺传承给一些年轻人,而且也可以开设相应的兴趣班,而且也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相关的视频,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让这门老手艺传递下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