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题所述

如何激发农村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让语文课堂流动生命的活水?从九月份到农村小学任教以来,我一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实践中思考,在教学中尝试。以语文课标为航线,以生动丰富的语文文本为载体,我的农村语文之行开始起航。
一、 以“读”激发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标的学段目标中,对每一个学段在阅读板块的首要目标都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执教中发现农村孩子对感情朗读课文挺感兴趣的,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带动很快能激发起孩子的情感因子。
1.老师有感情的范读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开始,我很注重课堂对文章的范读。他们最初是出于模仿,你怎么范读了他们学你的语气朗读。你还别说,这种模仿朗读打破了以往语文课堂的死气沉沉。渐渐地,农村孩子略显呆滞的目光在模仿朗读中有了些许灵性,读着读着,他们似乎读出了文章中的画面。尤其是学习第一单元的《爱什么颜色》和《金色的草地》时,我分明看到有些学生读的很投入。
2.螺旋循环式朗读训练能激发学文的兴趣
后来,我尽量不先范读文章,而是启发孩子从字里行间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比如学习《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时,当在美国的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的消息时,疾步走进客厅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给妻子,于是文章就由此有一段激动人心的对话。教学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华罗庚和妻子的对话(当华罗庚把祖国解放的消息告诉妻子后,妻子心情激动地问华罗庚怎么办,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然后在点评中随机引导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华罗庚和妻子的对话。点评指导后,学生朗读到此句时便自然而然读出了华罗庚这位爱国学者的坚决,毫不犹豫的态度。学完课文后,让全班参与分角色朗读全文。当读到文章最后,美国
教授劝华罗庚别回中国去,他认为华罗庚把学识抛到贫穷落后的祖国是很遗憾的。华罗庚说的一句话学生读得铿锵有力感人至深。在那一刻,我完全相信农村孩子也会爱上语文课的。
生尝试读——师引导生点评,随机引导理解重点词——再感情朗读即兴指导——全员参与分角色朗读,师升华情感小结——最后朗诵文中精彩语句或感人至深的语句,这种螺旋循环式的朗读训练大大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表演式朗读、轻声在想象中朗读,读出语文所传递的美。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见识少,家长忙于生存加之文化素质限制,孩子对语文的美感几乎从家庭和课外无法得到陶冶。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善于表演意象。鉴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启发孩子带动作朗读,没想到稍加引导启发,学生就自然而然带出简单的动作辅助朗读,我称之为表演式朗读。比如学习《爱什么颜色》一文,学生读到“我爱蔚蓝的颜色,因为——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我将来要当一名海军战士,乘风破浪。保卫海疆…”他们随文一会读中指窗外的天空,一会读中指前方,好像他们看到了眼前是无边的蔚蓝的大海。学习《你一定会听见》一文时,引导学生轻声读文,读中想象文中所写的大自然的各种微妙的细微的声音。读出语文课文所描绘的、所传递的美,我想用语文学科用一篇篇美文给农村孩子带来美的熏陶。轻声朗读《小镇的早晨》,带他们走进江南水乡;想象朗读《葡萄沟》,带他们来到塞北的新疆吐鲁番。只要他们爱读了,读着读着,语文的美就读出来了。
二、 读写结合,从读中领悟写的方法,从而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要由写话进入写文章,许多孩子有为难情绪,也因此孩子怕学语文。尤其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家里根本没人辅导孩子怎么写作文。
怎么让孩子消除怕作文的情绪呢?我利用语文课文,很好地进行读写结合。首先注意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其次引导领悟简单的写作方法,抓好仿写训练。比如学习《爱什么颜色》一文,熟读成诵后引导学生仿照诗歌再编一节,当堂范读好的仿写并指导修改怎么仿写。学习《小镇的早晨》一文后,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句展开写具体的方法写一段话,随文进行片段仿写练习。学生的兴趣浓厚,当堂的修改对学生启发很大,学生写作的兴趣大增。当然仿写的练习一定先来源于随文启发孩子去观察大自然,去细心地感受生活。比如学习《金色的草地》一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作者有什么新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新发现?学生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学生自然而然能领悟到作者多么爱观察大自然——早晨看草地,中午仔细观察傍晚又去看,才有了那么多发现。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文章中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细腻地描写,都来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与感受。随文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启发孩子细致观察大自然,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写法把自己看的、感受到的写下来,作文就不会有那么困难了。
以语文课标为航线,以语文课本为载体,以激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为白帆,我将带领农村孩子在语文的蔚蓝色海洋中远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1
谁写字好的,或者写文章好的都有奖金
第2个回答  2017-12-01
  一、树立学习语文信念,激起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一直都很迷茫,缺乏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学习总是敷衍、厌倦。初次接触乡村四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眼眸里看出更多的是困惑、无耐、沮丧和自卑,令我感到一股说不出的凄凉。课堂上注重教学目的的同时我巧用课文中有关的细节巧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时我通过父亲种菜的过程,抓住父亲为什么在获得收成时不急于享乐,而是把那一片豌豆苗全翻在泥土里,目的是让这片土地更肥沃这一细节。结合实际,通过对比,联系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达到一定的收成,就要科学种养,依靠科技知识,显然具备语文基础知识是基础。虽然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思想渗透,但能击起学生心湖的涟漪,起到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找回迷失的方向。

二、加强感情朗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受环境和方言的影响,语言基础差,不容易领 悟语句的内涵,无法体验、感受、欣赏语句带来的美。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就成了一大障碍,枯燥无味的朗读也成了习惯。由此,课堂上我尽不平铺直叙,而是造就波澜、激荡情感、以读悟情、以情促读。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峨眉道上》有这样一句:“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是一句赞美铺路人的语句,也是课文的中心句。如何让学生去领会课文内容,理解无名英雄是怎样的人?我设置了这样一朗读悬念:“作者从内心对铺路人的赞美,语句充满浓厚的真实赞美情感,谁想当一回作者呢?”这一问,点燃了学生心头的火花。趣趣欲试的同学在我的鼓励下大胆举手,虽然读得并不很好,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给他们读好的机会。随后,我虚心请求说:“你们读得这么有感情,我也想试试行吗?在同意声中我用发自内心的赞美语气朗读时,在“啊”字的朗读中我故意情不自禁地张开双手并发出真实的感慨。看在眼里,笑在心里的学生生感羡慕,尝试的欲望更加强烈,有些甚至站了起来还想再试。于是我花费许多时间让给自愿者试朗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领会了以上的问题,还感到有感情朗读课文别有一翻风味。如此一来,感情朗读课文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学生的心头。

三、激发自主参与学习,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自主参与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过程,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课堂发生展开讨论、评价、交流,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猎人海力布》一课,海力布变成石头的原因是他把听懂动物语言的秘密告诉了人们。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设置了“在海力布变成石头之前焦急的时刻,谁能为海力布想出好的办法,让他不必把秘密说出就能把人们从灾难中救出?”一问。既然吸引注了学生,守口如瓶的学生境然也欲发表自已的看法。其中有一位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想法:“老师,告诉海力布先把含在嘴里的宝石取出来再说不就行了。”这一说我一下不知所措,只好再让学生讨论:“这样行吗?”在行与否的争执中,学生对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评议中也提高了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课堂一时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之中;又如《落花生》一课,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后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各抒已见的同学涌现出许多天真的想法,于是我让学生课后回去自查资料,把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留了下来,促动学生自我寻找答案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初步获得语文学习兴趣时更不满足课文的学习,大千世界,所有怪事,风云奥秘都会把学生从囿于课文学习中吸引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历史、民间传说、科普等课文故事激励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宇宙奥秘等问题悬挂在高高的课外书上,触动学生揭开答案的心。如教学积累、运用四中的阅读短文《一堂生物课的启示》,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总结的人生哲理后,我还多问了“树叶为什么会变成各种颜色?”为了从实质上科学地去解答,于是我向学生推荐了几本课外书有《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等,除此之外,在《登山》的教学中我推荐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我推荐了《三国演议》等儿童版课外书,并寻建议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在阅读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功效无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掌语文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