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面有一句话,气正了形就正了,形正了身体就没病了,这里的病包不包括心理疾病,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如题所述

中医里面没有这句话(你那是现代语言)。
但中医理论里面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与邪气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多数情况下,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而发病,是因为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因而,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据,居于主导地位。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
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特别是肺与皮毛功能低下,卫气虚弱,外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
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障碍,不仅可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性病邪,还可导致内火、内寒、内湿、内燥、内风等内生五邪的发生。
正气的盛衰决定疾病的发展与预后:正邪交争后,虽正不胜邪而发病,但相对来说,正气充盛的患者发病轻,病位浅,病程短,预后良好;而正气虚弱者,发病重,病位深,病程长,预后差。如正气虚甚,则不能消弱、中止邪气侵害,造成慢性病证迁延不愈,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病情恶化。
这些中医理论概括了中医养生的法则及中医的病理和医理,也是做人的硬道理。
正气足了人就不会得病。无论防病、“治未病”还是“治已病”,皆依此理。其知道者,行之,足矣!即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养生才能强身。
正气内存的前提,首先要心安、心正。因为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统领全身一切器官。
如果心乱、心邪,则邪气必干。
所以养生以调心、养心为主,即保持恬淡虚无之状,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对于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季寒暑的变化,保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节欲保精。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和死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