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色如聚沫 受如水泡 想如春焰 行如芭蕉 诸识如幻”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色如聚沫:色身如流水冲过而聚集的泡沫,流水过后,随即散灭;

    受如水泡:所受苦乐犹如水泡,生于无明,触动过后,刹那即灭;

    想如春焰:妄想如因烈日而生的海市蜃楼,因念而生,本来虚幻;【春焰,同阳焰、野马,皆为虚妄的海市蜃楼】

    行如芭蕉:行如徒有外表而无实心的芭蕉,看似有用,实质虚妄;

    诸识如幻:一切感知如观看幻术表演一般,看有实相,其实虚假。

此五样东西,都是虚假的,不真的,而用此五样东西作喻,也便是说明其本体“色受想行识”(也就是“五蕴”),也是假的,不真的,虚幻的(五蕴皆空)。修得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便可望向涅槃

原文摘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阿弥陀处恒河侧。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随流聚沫。明目士夫,谛观分别。谛观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无坚实故。如是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盛中时,野马流动。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马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想,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坚固材,执持利斧,入于山林,见大芭蕉树,佣直长大,即伐其根,斩截其峰,叶叶次剥,都无坚实。(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行,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诸行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头,幻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幻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识无坚实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
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周匝谛思惟,正念善观察,
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于此苦阴身,大智分别说:
离于三法者,身为成弃物。寿、暖及诸识,离此余身分,
永弃丘冢间,如木无识想。此身常如是,幻伪诱愚夫,
如杀、如毒刺,无有坚固者,比丘勤修习,观察此阴身,
昼夜常专精,正智系念住,有为行长息,永得清凉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