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不爱学习的孩子,有什么好的方法让他爱学习?

如题所述

儿童文学作家乐多多曾在她的作品《胡小闹日记》里说过这个问题,贴一部分参考下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们往往有太多的困惑:

自己付出很多,但孩子却并不领情;
自己说的都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却嫌自己唠叨……

关于“学习”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多多以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关键。爱因斯坦就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学会放手,不要担心孩子犯错。

经常有家长抱怨: “我家孩子只知道玩,学习上的事儿一点都不自觉。”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只责怪孩子,家长也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

为什么呢?

想一想,我们有没有教孩子做事的方法?有没有给他尝试的机会?有没有告诉孩子如何安排学习?

据我所知,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犯错,或者认为孩子在故意捣乱而越俎代庖,慢慢地孩子就习惯于什么都由父母帮助了。试想,如果因为担心孩子摔倒,而阻止他学习走路,是不是很可笑?所以,家长们,请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放手让孩子尝试着自己管理自己。

刚刚放手之时,孩子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家长们要耐心坚持,不要过多责备,适当地给予一些鼓励就会见到好的转变。

    2.让孩子自由支配时间。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下午放学后让孩子做家庭作业成了一大难题。因为父母过度的关注,以至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是为父母而学,所以,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儿:只要你认真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接下来的时间你可以自由安排。

这又涉及时间管理问题了。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首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支配放学后的时间。做家庭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娱乐用了多少时间?看课外书用了多少时间……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孩子自己心中有数,并可以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

我认识的一位家长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每天都工整地把做作业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对照先前几天的用时,再总结一下为什么同样多的作业今天用时更多或更少了呢?”

让孩子自己有个对比,他就会更加珍惜时间了,慢慢孩子对时间的管理也就得心应手了。

    3.孩子的缺点要克服。

缺点是孩子在学习上遭遇困境的根源所在。缺点是各种各样的,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就像本书里的胡小闹、长安和小樱桃,他们各有各的缺点。如胡小闹的马虎不认真、长安的爱溜号、小樱桃的没规划……这几点其实也是现在大多数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想克服自身的缺点,首先就要准确地找出它们,然后去寻找正确的方法改正它们,如胡小闹的关键词标注法、长安的字条提醒法等。

    4.对孩子做出切合实际的要求。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估计,切勿要求过高。要知道,过高的指标和期望,是孩子努力了也达不到的,只能造成孩子一次次失败,一次比一次更不自信,继而就会“破罐子破摔”。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合理,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了父母的要求,他就会获得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6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厌学。

根据我国权威调查显示:2014年的数据,70%的中小学生、80%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厌学情绪。数据是惊人的。愈演愈烈的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心头的一颗毒瘤。

通过大量案例的回顾,发现:发生学习动力不足或者厌学的孩子,如果在在早期家长意识到问题,尽早进行调整,得到来自父母恰当支持,从而中断恶性循环的过程。也会让孩子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加多少欢乐和欢笑。厌学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与家长个人的问题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10个有同样状况孩子的背后,一定有10个不一样的家庭秘密。那么孩子厌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厌学心理分析

     01恐惧

一个三年级男孩做作业拖拉,因为妈妈断断续续催孩子快点,后来慢慢嗓门越来越高,尖声失控。

了解到,妈妈常常用孩子玩的架子鼓的小鼓槌打他。在这里,厌学的根源是恐惧,恐惧的原因是母亲情绪失控,失控原因:

1,妈妈不懂如何陪孩子做功课,如何耐心引导;

2,爸爸在外工作,经常不回家,母亲心理很大的怨恨。

正因为爸爸对孩子没什么要求,但是没有安抚好太太,孩子就遭殃了。对于小学阶段孩子来说,生活恐惧来源于:父母对学习过高的要求、父母关系的不和,同学的霸凌,老师的某种歧视等。

02习得性无助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长期遇到困难,父母没能帮助他在学习上有突破,或者不能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强项,孩子很容易就会形成一种深度的抑郁,常常表现出一种无助、无力的感觉。

孩子成绩不好,不愿做功课,当然有直接原因,但对于家长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在孩子学业遇到困难时,有智慧地帮到孩子,而不是徒增更大的恐惧,最终演变成持久的心理困扰。不然这就会成为心理学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03内在自我的无力

很多孩子在初中阶段发生厌学,都与人际冲突有直接关联。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内在的心理逻辑,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哪里做错了,也就会自然觉得孩子的反应很不可理喻。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逻辑是这样的:

1. 青春期,孩子会通过各种冲突、搞怪来探索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建立真实自我。

2. 如果家长老师接纳度高,孩子内在自我就会顺利发展壮大。

3. 自我越强大,就越有力量、越有灵活度和创造性去面对学业的困难和暂时的挫败。

可惜很多家长眼光只放在学习一个目标上,基本放弃了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心灵成长、与恋爱等方面与孩子共同探讨的角色,全面压制孩子在学习以外的各种自我探索。所以,初中阶段的厌学表面上看是对学习的畏惧,却实际上是孩子自我发展受挫而导致自我信心的全面丧失。

总结一下:厌学的原因分析客观上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恐惧、习得性无助和内在自我的无力是核心心理原因。

怎么帮助孩子喜欢上学习?

对于孩子厌学这个非常实际的困难,这有一套独特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一个关键点,要从整个家庭系统出发,去理解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真正原因。例如,孩子不愿认真准备高考,可能是与父亲的疏远,得不到关注,孩子不能很好的认同父亲。同时,母亲在婚姻中受到冷落,就会无意识的希望孩子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以弥补感情的缺失。这其实更多的是父母之间的问题导致的孩子厌学的问题。所以更多的是从家长中找原因,找到影响孩子导致厌学的原因。

第二个关键点,要非常注重调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能量,促进整个系统发生改变。很多时候,父亲的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有很大的缺失,这时就需要,母亲真正地去带动父亲角色的进入,母亲可以稍稍后退,给父子更多的空间。全家一起动,孩子才会动。

第三个关键点,要注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父母之间讨论孩子如何解决孩子厌学的方法,从一些细节出发,科学合理的管理孩子的时间,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希望家长们,在孩子出现不愿学习、恐惧学习、对抗学校的情况时,能冷静下来去分析内心的厌学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肯定,帮助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爱上学习。同时,家长们应该更多注重家庭的教育,除了孩子的成长,更注重家长自己的成长。家长改变1%,孩子改变100%。相信父母提高对自己和孩子的认知,孩子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我个人认为,孩子爱玩,不爱学习,一般都是孩子的德育这块没跟上,试想一下,如果以一个乖巧懂事,孝顺父母,尊敬老师的孩子,怎么会不爱学习?至于学习成绩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去不去做才是关注点,我们想想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怎么来的?从小就接受圣贤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师长,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明白做人的道理,有理想,反之,现在这个时代,人心浮躁,学校教育不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古圣先贤的经典也不学了,最起码的,启蒙教育的,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这些经典不学,不学不知礼,从小学语数外这些知识,孩子的心是散的,学了经典,孩子的心是定,定而后能生慧,孩子自然成长的好,不需要父母操心,我说这么多,是想讲清楚一个问题:孩子不爱学习的根源在于没有学习圣贤教诲,还根本不知道做人的目的和意义,所以要从这里着手,有以下方面可以更参考,引导孩子看一些弟子规、三字经、等儒释道的浅显读物(网上都有买)以及四书五经,然后还有二十孝等关于孝亲尊师的动画片以及佛教入门的一些因果教育、爱生护生的动画片,这些淘宝上,当当网,京东网上都有卖,这些经典用来干什么?教育孩子如理如法做人,只有他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一个人如果能生起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动物,他必定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一个有德行的人,学习,父母就不用操心了,他自己就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需要你想破脑袋,这孩子怎么不爱学习呢?所以当父母的,要给他引导,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13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我说说我的做法。孩子都贪玩,我敢说99%的孩子都没有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少儿阶段。我是个孩子爸爸,今天46岁,孩子大四了。我儿子就不爱学习,特别爱电脑,玩电脑不吃不喝都行,但我们大人知道,这样不行啊!儿子爱电脑,是因为他对电脑有兴趣,说实话,我这个成年人,也爱玩电脑。开始,我们对孩子的每个进步都给予关注与喝彩,比如,孩子单科有进步了、受老师表扬了,我们会鼓励,做好吃的、带孩子玩,总之,我的做法是:多花费时间、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个节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喝彩!
第4个回答  2013-11-13
先让他认知知识的重要性,然后就是培养他的兴趣,再者就是给予他支持和鼓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