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

如题所述

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教学目的与目标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评价和选取评价方法时首先要考虑期望通过评价得到什么信息,是知识、理解、应用、思维能力、操作技能还是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直接地将评价与期望的学习结果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讲,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采用理论测试、上机考核、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电子档案袋或观察等方法进行不同方面的评价,这些方法由于侧重点不同,评价所反映的内容与操作手段也会随之不同。

(一)理论测试与上机考核相结合来测试知识与技能地掌握情况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目标要求,不仅要理解有关概念及特征,还要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有理论测试还要进行技能考核。理论测试适合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对于实际操作技能却不能很好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在平时上机中考查学生的上机技能。实际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上机考核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反过来说,理论测试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还对以后上机技能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知识基础。
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语法、算法的理论掌握,还要求设计的程序能在具体环境中的真实性运用。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一个真实性环境,来体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归纳出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的一般规律。
(二)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进行过程评价
新课改中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这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认为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方法进行。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法可由教师提供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评价,也可加入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等。让他们对照标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是优秀的,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等。这种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还会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表1-1是在讲授Flash动画课时,给予学生的一张自评表。
2、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建立在合作协作的基础上的。通过小组互评,不但让学生知道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协作共进的习惯,而且从横向上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小组互评适合于大型任务或作品的制作中,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需要分工协作来完成任务,而且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要求有一定的环境支持。
例如,让同学们协作制作一个网页,需要搜集材料、素材加工、脚本编写、程序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互评,来了解学生的制作过程及小组的制作情况。当然,教师与小组成员可以事先协商制定小组互评表。表2是进行网页设计课程中的一张小组评价表。

(三)建立电子档案袋,全面进行过程与成果评价
电子档案袋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非常有用。电子档案袋一般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录最优作品的成果记录袋和展示进步过程的成长记录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其中一种或者两者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也就说明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每节课的教学,还要建立课程总发展观。既要重视现在的教学,更要重视以往学生的知识积累;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取得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所运用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所以认为电子档案袋的设立可以达到两者的合二为一,既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平时教学中,在教师机器或者服务器上根据班级建立树型目录,每位同学都有一个文件夹。平时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的素材、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自己的作品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形成学生电子档案袋。
在“成品作品”中,学生将自己最优作品放于其中,作为证明自己成就的依据;“素材收集”可以收集图片、网址、音乐等素材,为进行大型作业提供资料;“学习体会”可以包含学生对于学习的体会、作品的自评价、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制作作品”包括学生的上机作业、作品草稿、修改稿等;“其他”内可以放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根据“成品作品”可以了解学生的最高水平,并适当给予指导和点评,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其中,作为一种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根据“制作作品”内作品的比较,了解学生阶段性进步,并提出需要改进或努力的地方。根据“学习体会”知道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学生对教师的建议,以利于及时改进教学。对于“其他”栏目的了解,可以看到学生个体的爱好、兴趣,以便于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
通过试行了电子档案袋后,发现学生更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了,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成果,有一种成功和自信。觉得这种方法在操作中虽然有些复杂,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但作为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评价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四)使用观察法来进行表现性评价
观察法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品质和态度方面的考察,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能力、爱好与情感进行观察记录。例如学生喜欢哪方面的东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投入的热情、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动性、学生是否按规定要求上机、是否在上课期间打游戏、是否热爱机器设备、是否会解决简单硬件故障、上课纪律以及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形成一个印象,作为平时表现性评价。不过, 也应知道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印象很容易是不完整的或带有偏见的。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观察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形成科学、合理、客观的结论。

总之,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才能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1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樊城区竹条二中 杨飞 【摘要】 :本文从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入手,简要描述了当今信 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然后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 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例谈了自己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教学的价值及发展前景的认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正文】 : 如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 何掌握知识才是尤其重要的, 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学生对知 识的获取,能力的逐步提高,习惯的逐渐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到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 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 行教学: 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 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师 传授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 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 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 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 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 而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 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 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 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 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 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基 发展 学习方式 变革 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呢?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它作为一 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信息技术的交互平台,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 设了良好条件。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 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 内, 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 究的时间, 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信息技术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首先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 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 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 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 QQ 寻求他人的指点,还 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 Internet 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寻求指导,突 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 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 net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 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2.信息技术的开放环境,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良好基础。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实 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 求。 而信息技术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 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 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 的过程。例如我利用局域网上的一节网络课《总复习——约数和倍数》 :我把这 节复习课分成问题情境、 知识点滴、 问题解决、 分层练习、 友情链接等几个大块, 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在先复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才能解 决; 有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觉得第一层练习太容易直接跳过第一层进入第二层甚 1 至第三层进行练习; 有的学生还在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徜徉在友情链接中汲取网 上其他知识的琼浆。 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 的链接, 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 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 也更为丰富, 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 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 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 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 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 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 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 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 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我们要真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实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不管在如 今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何种工具,充当着何种角色,发挥着何种作用, 它最终将成为辅助学生认知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信 息技术也必将走近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04
适当的夸奖,根据情况来看是不是有这方面的潜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