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清明不同,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清明不同,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

前者不拘一格,选出来的是真正的人才
后者是纯粹的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
隋唐科举制
隋设科举,以明经、进士两科取士.唐朝沿袭,并有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国家制度的健全,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兴起,要求提高社会地位,获得参政机会;唐朝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以此选拔合格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和笼络士人等.
考试内容,有经义、帖经、财务策、诗赋等,考生的来源有从国子监来的“生徒”和经州、县选送的“乡贡”.先由礼部考试录取,再经吏部考以身、言、书、判,合格后始能授官.当时明经科,不为社会重视,因有“杂色”之称.而进士科最为士人所趋,一经录取,被视为“登龙门”.唐朝的主要官员如太宗以后的宰相多由进士科出身,对社会影响极大.许多士人幻想“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儒家的经书和文选等典籍方面,因此,科举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起着很大作用.
隋唐科举考试只是当时选拔制度的一部分,隋唐的人才举荐制度依然实行.
而明清时代,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如果你是高中生,可能应回答隋唐科举推动了中国的文化普及,选官制度革新,唯才是举打破了门阀对选官的垄断.明清科举则禁锢了文化,成为王朝文化统治的重要方法,内容泥古不化,有些禁锢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实行的重要选官制度.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举制度产生后的一千多年中,不断有所变化,隋唐和明清就是我国科举制度变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隋唐是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完善时期,隋朝废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首开考试取士的先河,唐在隋朝的基础上使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明清是科举制度的鼎盛和衰亡时期,明朝使科举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完善,但同时也使它越来越繁琐,清末,随着社会的开放,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日甚,此制度也走向僵化和衰落.两个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一、两个时期科举制度考生来源和资格有所不同
隋唐时期,考生来源主要有两类,生徒和乡贡.中央与地方官学的学生经考试合格,由学校送尚书省参加省试,这些考生被称之为生徒.不在学校学习而学业有成者,则向州县“投牒自举”,经审查考试合格,由州县送省参加考试,称为乡贡.考生来源较广,资格审查较松,给大部分知识分子以科举取士的机会.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紧密结合,非经由学校出身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国子监是最高学府,监生可以直接做官.府、州、县是地方学校,学员称为生员,未取得生员资格者不得参加考试.进学校成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
二、两个时期科考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隋唐时期,科考的科目较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举等,以明经和进士科为主.考试内容涉及经义、时务、诗赋、杂文等,内容多,并且注重考查考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有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明清时期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变化,考试科目减少了,考试内容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得有自己的见解.考试形式笔试,规定必须用八股文的文体作文,严格规定答题文章的具体格式和写作步骤,有严格的程式、标准和规范,不允许有任何的个人发挥.
三、考试和录取程度不同
隋唐时期尤其在唐朝把考试分为常科考试和制科考试,常科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10月进行,唐初由吏部后由礼部主考,确定录取人之后送由中书门下进行复核,再把录取名单送给皇帝过目,省试录取,称之为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明清实行三级考试,首先是乡试,由各省主持,每三年一次,考中称为举人;其二是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举行,考中为举人;最后是殿试,皇帝亲自主持,主要考策问,殿试不会淘汰会试录取的人员,仅排出名次,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四、两个时期的科举制度的作用不同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拔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以及进入国家官员队伍的可能性.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学的人,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是进士出身,促进了隋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这种考试制度的外传,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选官制度提供了最初的模式.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虽选拔出了大批官员,维护了封建统治,其中也不乏能吏贤臣,如洪承畴、纪晓岚、刘墉,但从整体上来说,这种呆板的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新,引导着应试者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的方向发展,还浪费了大量人才,如蒲松龄、李时珍等人,都是科考的失意者.明清的科举制,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科技落后、中外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