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

初三在各学科上该如何复习比较好?
请大家帮帮忙 谢谢

中考备考 一点心得与参考
现在距离中考越来越近,初三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相关老师建议,最后阶段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拾起知识遗漏点上。
由于剩余时间不多,很多考生不知要复习什么。学习好的考生觉得自己什么都会,知识都掌握了;基础薄弱的考生会感觉什么都没复习,心里敲小鼓,不知道该怎么复习。

其实这段时间,无论考生成绩好还是差,都要静下心来,对照各科中考《考试说明》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东直门中学教师杨革华认为,基础再牢的学生也会有薄弱点。学习好的考生在这段时间要放下偏题、难题,对《考试说明》中的每个知识点认真排查,如发现知识漏洞或比较生疏的知识点,要立即结合教材弄懂吃透。

老师建议,考生对知识遗漏点要有针对性地练习,通过实战做题巩固,对照课本上知识点后的例题、习题进行练习。现在的知识漏洞很可能在前一阶段的考试和练习中已暴露出来,因此考生可找出以前的试卷和习题,从中找到对应知识点的错题练习。

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段时间在跟上老师复习节奏的同时,可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征求老师意见,制定恰当的复习策略。

语文 读懂文章再动笔

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点之一,考生在做阅读题时,要读懂文章后再动笔答题。

阅读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多,又相对难以把握。考生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把精力重点放在这部分上。复习现代文阅读时,考生要把握议论、记叙、说明三种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将老师平时讲的这三种文体的阅读技巧运用起来。如写人写事的记叙文要抓住人物形象和情节,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议论文要注意论点和论据。考生要有意识地按不同文体阅读文章,不要完全凭语感。

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考生最好多请教老师,掌握一些解题经验。考生在阅读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读懂文章,有的考生拿到文章,草草读一遍就开始答题,甚至有的文章没读完,就着急做题,这是不可取的,考生要完全读懂文章后再开始答题。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文章都是老师讲过的,考生要抽出两天时间,把课本中所有文言文都看一遍,对一些重点课文里的关键词句,要做到明其意、能运用。考生在复习时要做到从基础入手,注重字词句的翻译,掌握文章和作者的背景资料,这对考生答题有帮助。

在做阅读时,考生一定要以文章为依据,以作者的观点思路为依据,不能完全凭自己的理解答题。

数学 回归基础细审题

考生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不是提高解题能力,而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避免失误上。

首先,查找知识漏洞。冲刺阶段剩下的复习时间很短,考生每做一道题都要把它吃透弄懂,不要留下疑点和漏洞。考生通过做题把知识点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来查找漏洞,对于一些看上去简单的题目,也要再认真做一遍。

其次,学会认真审题。考生对试卷中的每道题都要认真对待。很多考生对试卷后面的大题都会认真审题分析。事实上,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是前面分值相对较小的题目。考生不要用惯性的思维定式想当然地解题。到现在为止,考生已经做了大量的习题,题型看上去都很相似,如果用惯性思维去解题,就有可能忽略“埋伏”的知识点。

另外,考生在这个复习阶段要回归基础,不要再钻难题、偏题。考生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课本上的例题具有典型性,考生可以有选择地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特别注意,不要为了考高分或不丢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钻难题上,因为中考考查的知识点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英语 典型错题多分析

考生复习英语要多看以前考试和平时练习中的错题,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并坚持每天拿出时间背诵一些优秀英语范文。

初三生每月都有考试,平时还有单元测试。考生在这段时间,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认真整理每次考试和练习中摘录出来的错题上,对错题一定要知道正确答案,并再次分析以前错误的原因,反复记忆,保证做过的题目不再丢分。

考生在现阶段要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包括理清时态、记忆典型句式结构和固定词组的用法等,保证基础知识不丢分。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考生还可适当进行完形填空和阅读题的练习。

临考前,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考生还要有针对性地背诵几篇典型、优秀的英语作文,并着重记忆范文的结构和文中引用的典型事例等,进而积累自己写作的素材,保证考试中写作文时能够有事可写。

考生考前还要坚持听力训练,每天可用10至20分钟“磨磨耳朵”,听一些短文,提前让“耳朵”进入考试状态。

物理 一模试卷要用好

考生物理总复习不要搞题海战术,可充分利用各区的一模试卷复习。

中考还剩20天时间,考生不要再去盲目做题,要利用好各区的一模试卷。各区的一模试卷由老师和教研员精心命题,质量较高,用来冲刺复习非常合适。考生可将物理学科分为电、光、力、热四部分,再由四部分分为若干小的知识点,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找出各区该知识点对应的试题来做,查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杠杆部分知识弱的考生,就要找出各区一模试卷中杠杆方面的试题来做,看看自己错在哪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弥补。

复习物理时,考生要以梳理知识为主。平时基础较差的考生把精力放在基础题上,较难的题可选择放弃,先拿到能拿的分数。考生完成查漏补缺后,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复习,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是物理考试常涉及的内容。在物理试卷中,多选题一道占3分,少选得2分,错选0分,考生做选择题时,要运用排除法,只选自己认为肯定正确的,最大限度获取分值。尤其是中等考生,最容易在多选题上丢分。

最后的复习,考生可挑选一套试题,严格按考试时间做,练习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这样在考试时就可做到心中有数。

化学 化学实验别小瞧

到现阶段,化学复习已经基本结束,考生可将以前考试中的错题整理出来,分析典型错题,避免中考时再错。

初中化学是为高中阶段打基础,考查重点在掌握基础知识,这一时期,考生在复习中不要再纠缠难题,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打“疲劳战”。回归课本是调整状态的一个好办法,考生可将学过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串联起来,做到心中有数。最后20天,考生要强化重难点内容,如“物质的推断”、“实验探究题”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道题都反映出实验的内容,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重视化学实验。实验对考生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考生要在实验中理解、记忆、应用知识点。考生在复习时还要学会将化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在地震中使用的消毒剂、在雪灾中使用的融雪剂都和化学知识有关。

临近中考,考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合理分配考试答题时间,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在答题时,考生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答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0
初三复习至少要有三轮..

第一轮,在初三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自己要把所有初一初二学过的东西进行复习。这一轮中也分三个层次,第一是要做到定义和知识点倒背如流;第二是能准确详细的说出每一科(中考的科目)都学过什么;第三是提到一个知识点就能把所有学过的和它有关的东西都联系起来。

第二轮,跟着老师复习,这时会轻松很多,但还要尽量做到思维在老师的前面(听课时)。

第三轮,多做些题(不是题海),总结做题的技巧和规律,边做题边复习,查漏补缺,发现了还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就再去复习一遍这个知识点。
第2个回答  2010-01-10
对于语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平时的积累. 教课书上的古诗\文言要会背,重点段落要会翻译和默写.生词表上的单词要会写. 这是前面基础的10分. 后面的阅读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首先要多读好的文章, 注意积累其中的词汇. 读完一篇好的文章不仅仅是读了就完了,要像在语文课上一样做分析,分析一定要透彻,这样才有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 读不懂就再读, 要是真的读不懂,那么就是基础功不够了...关于作文首先卷面一定要整洁,有必要的话练下字去.平时要多读好文章\好作文,并深刻解析,这样对作文也会有帮助.但关键还是靠自己的感觉.

数学平时如果作业不多的话,自己多做一点题吧!一定记住:熟能生巧!这一点致关重要!!!去年中考我考了117,也是粗心...所以对于理科,做完了都要检查.检查的时候如果时间还多,那么把答案蒙起来,重新做一遍吧!时间紧就把你认为你没有把握的题目做一遍.最后加一点:切忌骄.

英语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关键看你有没有兴趣啦!上课注意听讲,语法不仅仅要背得,而且要熟练(这点跟数学一样),学习了语法就多用用,练习相信老师布置的已经够的多了.单词也一定要努力背诵,不要一次性背诵,要反复巩固,多学\多背\多用才是硬道理!也不要忽略课外的培养,多看一点适合自己的英语杂志\电视等等,并且我个人认为不要看中文了,这样有一点适当的压力未尝不是好事.语感的培养同样重要,有了较强语感可以大大加强速度及正确率.这全依赖与课外培养.

物理是一门理科,但同时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某个角度所,物理就是生活的学科.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周围的物理现象,比如打篮球的时候篮球飞了起来那是因为人的手对它做了功,它依靠惯性飞行;飞行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又转化成为动能等等.物理的公式\定理也要像数学一样的理解并且记忆,并且懂得举一反三的道理.做物理实验的时候不能马虎,注意观察,并且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政治考试的时候应该是开卷的(至少我们是).这样题型会相对灵活,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考试之前对教材一定要熟悉,我是采用通读教材的方式熟悉教材的,挺有效的.另外做题的时候要好好审题,答偏了可是一点分都不给....答一题的时间不能太长,简答题答清要点即可.如果闭卷一定要背得各个概念.

生物我认为挺简单的,我们初2时也是开卷考试.但是对教材也要熟悉,同样可以采用通读的方法.答题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发散.

历史对于大事件一定要清楚地记忆人物\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历史的背诵最好是平时就背诵了,你要临时记忆效果不会太好...历史是一门正宗的课外学科,所以课外的积累是最重要的.课外的掌握若是丰富了,自然不会怕考试.

学习地理同样是课外的积累,我个人推荐《中国地理杂志》一书,我认为对于有需要的人,它是不错的选择.学习地理我还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听天气预报,这对于记忆各省市行政区很有帮助.

最后一点,学习之余要注意劳逸结合.

我是刚刚毕业的初中生,对此深有体会.基础非常重要,你就是再厉害你也不能脱离基础,好好学习,祝你顺利渡过中考^_^
第3个回答  2010-01-10
初三化学试题: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亚硝酸盐中有一种工业用盐叫亚硝酸钠(NaNO2),我国曾多次发生将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下列对亚硝酸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它是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亚硝酸钠是由一个钠原子、一个氮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D.亚硝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9
2.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组成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3.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XO2N,化合价相同的X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 XO B XO2 C X2O3 D X2O7
4.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一定是同种元素
C 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D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5.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肯定不包括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电子
6.H2、CO、C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都需要加热 B 都有红色铜生成 C 都属于置换反应 D H2、CO、C都具有还原性
7. CO、CO2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表现在
A CO2具有氧化性,CO具有还原性 B CO的密度小于CO2的密度
C CO有刺激性气味,CO2没有 D 在分子组成上,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
8.将一瓶盐酸等分成三份,分别跟等质量的铝、铁、锌反应,且剩余金属的质量为铝>铁>锌,如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分别为A、B、C,则其关系是
A A>B>C B A=B=C C C>B>A D B>C >A
9.在A+B=C+2D的反应中,9.8克A和8克的B完全反应生成14.2克的C,同时得到C的质量是:
A 1.8克 B 3.6克 C 7.2克 D 14.4克
10.在一个SO2和一个SO3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A 硫元素 B 氧原子 C 硫原子 D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1. 23克的钠、24克的镁、27克的铝,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
A 1:1:1 B 1:2:3 C 3:2:1 D 1:1:3
12.某含碳的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时,消耗化合物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1:3,则该有机物是:
A CH4 B C2H6 C C3H6 D C2H6O
13.乙醇(C2H5OH)和乙烷(C2H6)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14.有20.75克的两种合金粉末组成的混合物,将它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克氢气,则混合物可能是
A Fe-Zn B Zn-Cu C Mg-Al D Zn-Al
15.除去N2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H2和CO2,实验操作有
① 通过浓H2SO4 ② 通过灼热的CuO ③ 通过NaOH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16. 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 净化后的空气 B 不含杂质的澄清石灰水 C 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D碱式碳酸铜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

17.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仰视读数是19毫升,倾出部分液体后再俯视读数是11毫升,则该同学倾出的液体是:
A 8毫升 B 大于8毫升 C 小于8毫升 D 无法判断
18. 关于水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由水分子构成 D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19.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 原子个数 D相对原子质量
20.某物质R是一种环境消毒剂,可杀死空气中的SARS病毒,但如果遇到H2S气体就会失效,其反应方程式为6R+5H2S==6HCl+5S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 )
A、HClO B、HClO3 C、ClO2 D、Cl2O
二、填空题
1.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为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未分解的石灰石,取一定量的粉末加入到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如果含石灰石则看到有 ,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则会看到 ,这是因为 ,其反应的化学式 。
3. R2-离子失去2个电子后,第三层比第二层少2个电子,则R2-的离子符号为 。
4.生铁中含碳量在 之间,钢中含碳量在 ,它们都属于 。
5.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磁铁矿 ,赤铁矿 ,菱铁矿 。
6.铝在高温条件下 性很强,可用来还原高熔点的金属,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种
俗称 的物质,化学式 ,化学名称 。
7.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有 ,通常认为这种最外层有 电子的结构,是一种 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原子的 关系密切。
8.金属和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如铁是由 构成的;少数非金属是由
构成的,如氮气是由 构成的;共价化合物一般是由 构成的,如 ;而离子化合物由 构成的,如 。
9.铁、镁、锌、铝四种足量的金属与适量的盐酸反应后生成的H2的质量相等,则所消耗的铁、镁、锌、铝的质量比为 。
10.某同学用较浓的盐酸跟足量的碳酸钠固体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他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发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11.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中为杂质)
物 质 需加入的试剂或方法 有关化学方程式
Fe粉(Fe3O4)
Cu粉(Zn粉)
CaO(CaCO3)
NaCl(Na2CO3)
12.指出错误:2001年元月30日,位于汉江市郊区的一煤窑井突然冒出大火,将正巧路过的四人烧伤。因附近无天然气管道,不可能是管道泄漏引起的煤气爆炸,估计是窑井中产生的煤气与空气中氧气遇明火引起的爆炸。其中的错误有: 。
报导错误的原因是 。
13.要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方法是: ,
14.变色眼镜的玻璃片中含溴化银(AgBr),光线强时,溴化银分解为银和单质溴(Br2),眼镜自动变暗;光线弱时,单质溴与银又化合生成溴化银,眼镜片变亮。试写出上述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15.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如果缺乏化学常识可能会发生事故。
(1)秸秆、煤炭、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就可能引起_________。
(2)酸雨对人类危害很大,当空气受到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污染时,雨水便呈酸性。
(3)有一种无色的气体,吸入后就能使人大笑不止,人们常称它为“笑气”。这种气体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其中氮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笑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废物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和浓硫酸以及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生产的气体中有杂质____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之外,该气体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_____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_____(“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某石灰石厂实验室用5.55g石灰石样品高温煅烧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分析,该实验室进行了四次高温中加热,并冷却后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杂质不参加反应)
操作次数 1 2 3 4
剩余固体质量(g) 4.25 3.95 3.35 3.35
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求分析产品中生石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测本地钢铁厂生铁产品的质量,在实验室中称取生铁屑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然后冷却、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34g 。计算:⑴生铁样品中杂质的含量是多少g?
⑵生产100t这种生铁,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C 4. D 5. D 6. C 7. A 8. B 9. B 10. C 11. B 12. D 13. B 14. D 15. B
16. D 17. B 18. B 19. A 20. C
二、填空题
1.N2O3 2. HCl,气泡,火焰熄灭,生成的CO2有灭火性,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
3.S2- 4. 2%-4.3% ,0.03%-2% ,铁合金 5.Fe3O4,Fe2O3,FeCO3
6.还原性,铜绿,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7.≥4,<4,8个电子,8,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8. 原子,铁原子,分子,氮气分子,分子,水,离子,氯化钠
9. 56:24:65:18
10.浓HCl有挥发性,会阻止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11.
物 质 需加入的试剂或方法 有关化学方程式
Fe粉(Fe3O4) CO 高温
Fe3O4 + 4CO == 3Fe + 4CO2↑
Cu粉(Zn粉) HCl Zn +2HCl== ZnCl2 + H2↑
CaO(CaCO3) 加热 高温
CaCO3===CaO + CO2↑
NaCl(Na2CO3) 适量HCl Na2CO3 +2HCl== 2NaCl+CO2↑
12.误将天然气说成煤气,缺乏化学常识
13.加足量盐酸
14. 2AgBr 2Ag + Br2;2Ag + Br2 ==== 2AgBr
15. (1)自燃 (2)SO2,NO2 (3)N2O
三、实验题
1.(1)①长颈漏斗 ②广口瓶
(2)H2O 二氧化硫气体 B、C b NaOH
(3)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四、计算题
1. 2.2克,5克,90.1%
2. 9.52克,170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