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中的通假字

快一点,最好在今天上午以内,急用!!!!!!!!

晏子使楚
【文章出处】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
家和外交家。
【词语注解】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及“以何”,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人琴俱亡
俱:都。
笃:(病)重。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总,竟。
了: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去看望丧事。
素:一向,向来。
好:喜欢。
径:径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既:已经。
调:协调。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中止。
良:很。
恸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小石潭记

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即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质的装饰物,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4.乐:意动用法,单字翻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
5.取:这里指开辟.
6.清冽:清澈。
7.下:在下面。
8.见:露出,显出。
9.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为:成为;作为。
10.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
11.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高出水面。
1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坻,水中高地。屿,岛屿。嵁,不平的岩石。
1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4.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约数词,上下,表示数目不确定,左右。
15.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布:照映,分布。澈:透。
17.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8.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9.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
21.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22.不可知:不知道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凄:使……凄楚。寒:(使动用法)使……寒透。
24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清:凄清,冷清。
25.居:停留. 之:代小石潭的景物
26.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7.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从,动词。
28.小生:少年,年轻人。

记承天寺夜游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将要。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堂屋的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与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如积水空明:好像积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叉错杂。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
耳:罢了。

治水必躬亲
. 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题目是编者所加。躬亲(gōng qīn), 〈书〉亲身去做:事必~。
2.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泥(nì):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4.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妄易:轻易。
5.盖:原因是,是因为。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6.潴:水停聚的地方。
7.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8.相度:观察和测量。
9.情:真实情况。
10.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1.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12.致:事理。
13.是以:因此,所以; 以:因为。
14.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15. 躬:古义,亲自。今义,弯腰。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16.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17.海忠介:海瑞,明代的官,谥“忠介”。
18.布袍缓带:指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19. 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例句: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0.横索:横行勒索。
21.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22.计利而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计:盘算,考虑。
23.远:远离,远远躲开
24.则:那么
25.兴: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0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编辑本段]本文简要概括
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编辑本段]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的这样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叫它橘,生长在淮北就叫它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编辑本段]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蔑,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淮南”是指:淮河以南,喻体就是“齐国”
古今异义词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晏子:机智善辩,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善于外交,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聪明机智。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想侮辱齐国,大度,知错能改。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俱:都 笃:病重 左右:近侍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总,竟 了: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去看望丧事 素:一向,向来 好:喜欢 径:直往 琴:动词,弹琴 既:已经 调:协调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终止死亡 良:很 恸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编辑本段]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编辑本段]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献之卒,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释义:子猷:王徽之 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王献之 字子敬 王羲之的儿子 亡:死去,不存在。都:总,竟。了(liǎo):完全。舆(yú):轿子。调:协调。“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典故: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将军府参谋)。他性格奔放超脱、不受约束,常蓬松着头发,衣带也不系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街寻友,出门访客。闲散成性的王徽之对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也不常过问。他做过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管哪方面的事啊?”他含含糊糊回道:“大概是管马吧。”桓冲又问:“管多少马呢?”他回道:“我不懂马,是个外行,管它有多少哩!”桓冲再问:“近来,马死掉可多?”他干脆说:“活马我尚且弄不清,哪里还弄得清死马!”王徽之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也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徽之、献之兄弟俩感情非常好,年轻时同住在一个房间里。平时,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有一天,家里失火。徽之吓得连鞋也来不及穿,慌忙逃走;献之却神色不变,泰然地被仆人扶出。一天半夜,他们家里钻进来一个小偷,打算把凡能拿走的东西都偷走。王献之发觉后,就慢吞吞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旧物,就把它留下来吧。”小偷一听,惊慌地逃跑了。他们兄弟俩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兴致很高。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后来,王徽之任黄门侍郎(皇帝身旁的侍从官),因不习惯宫廷那一套十分拘束的生活,就辞职回家。说也巧,他回家没多久,居然和王献之同时生起病来,而且两人的病都不轻。当时有个术士(看相占卜为业的人)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忙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术士摇摇头:“代人去死,必需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去世。徽之在办丧事时居然一声不哭,只是呆呆地坐着。他把献之生前用的琴取过来,想弹个曲子。但调了半天弦,却总是调不好。他再也没心思调下去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失去了啊!” 王徽之因极度悲伤,没多久病情转重,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你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的竹林和树木环绕着,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 篁(huáng)竹:竹林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洌,清。(“洌”意为清澈)

6、 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

7、 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 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翠绿的藤蔓。

12、 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14、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 ,穿过,透过。

16、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7、 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

18、 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

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0、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21、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22、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 以:以为。

24、 清:凄清,冷清清。

25、 居,停留。

26、 去,离开。

27、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8、 龚古:作者的朋友。
29、 宗玄:作者的堂弟。
30、 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人。
31、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第2个回答  2010-01-12
《晏子使楚》

一、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

2、古今异义

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

王曰,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

3、一词多义

使:晏子将使楚 (出使)

上使外将兵(派)

闻:楚王闻之(听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

谓:谓左右曰(对)

太守谓谁(是)

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学而时习之(复习)

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

4、文言句式

何以也(倒装句。何以,即“以何”)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省略句)

5、整体感知:

《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6、文章结构: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

晏子反驳楚王(高潮)

楚王低头认输(结局)

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

7、写作技巧:

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

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政治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

《人琴俱亡》

一、文言知识

1、 一词多义

亡:而子敬先亡(死)

亡羊补牢(丢失)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已:此已丧矣(已经)

惧其不已(停止)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

以为妙绝(极点)

沿溯阻绝(断)

群响毕绝(消失)

2、 文言句式

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死了,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通过写子猷掷琴,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结尾“月余亦卒”,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全文基调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三、结构内容

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

四、写作特色

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语言十分简洁

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情节的展示中,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令读者唏嘘扼腕,感叹世事无常!

《小石潭记》

一、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

2、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以……为乐,有“感到”“觉得”之意)

山水之乐(乐趣)

醉能同其乐(欢乐)

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翻译)

必以情(以,按照)

何以战(凭、用、靠)

以其境过清(因为)

为:为坻(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蔓:青树翠蔓(蔓:茎蔓)

不蔓不枝(蔓:牵牵连连)

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二、整体感知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结构内容

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四、疑难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

乐与忧并不矛盾,这是柳宗元在特定背景复杂情感的流露。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之时,便随友人游览山水。在游小石潭时,作者被小石潭的清幽秀丽打动,于是,便产生了喜悦的情绪;但作者的情感主流是郁闷的,短暂的快乐之后,一旦看到清幽的景物,便睹物伤怀而产生“忧”的心绪。因此,“乐”与“忧”并不矛盾,它们极和谐地融入本文,使文章产生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2、文中的“小石潭”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

小石潭景色清幽,秀丽奇异,但却被世人忘却,无人欣赏,又远离尘嚣,这正象征乐作者怀才不遇、被人贬斥的处境,这也正是《永州八记》的一大风格,即用被遗弃于荒郊野外、不被人发现的美好景物象征自身处境,从而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

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的方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五、写作特色

1、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加以描绘

2、借景抒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入:月色入户(照进)

便舍船,从口入(进去)

欲:解衣欲睡(准备)

从民欲也(愿望)

念:念无与乐者(想)

念鬼(考虑、思索)

交:水中藻荇交横(交叉)

阡陌交通(交错)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谪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这篇仅有80多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照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绪。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诗耐人寻味,意味无穷。

三、文章结构

月色入户——交代时间、地点、原因(记叙)

月光澄澈——比喻修辞、动静结合手法(描写)

无人赏月——表达作者复杂的心情(抒情)

借景抒情

四、有人说,本人最有深意的句子都在结尾,你能作出解释吗?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是作者面对现实而产生的两问,但均未置答,其意不言而喻,月色常有,竹、柏常有,但像“吾两人”一样的“闲人”却不多啊!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试想,两位有远大抱负而又才华横溢的有志之士却被贬于黄州,空有一腔热血而无处施展才干,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闲人”,但又能据“闲人”而娱于美好景色之中,脱离尘嚣污浊,又士万幸之事,作者面对此情此景,畅想平生,感悟人世,因此有这两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事作者多种心境的一种糅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坎坷,与友赏月的欣喜,漫步共叙的悠闲——种种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又凝练、含蓄、深沉、精美。

《治水必躬亲》

一、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一:长烟一空(全)

既不可执一(一端)

既:既不可执一(连词)

既克(已经)

势:势有曲直(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其高下之势(形势)

举: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办事成功)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

二、整体感知:

文章开头,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不可偏执一端;接着引初下文,解释不可偏执一端的原因,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性,作者先用事实作论据,从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采用假设论证的方法说明治水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结果。全文论证严密,发人深省,警策有力。

三、文章结构梳理

论点:治水必躬亲

论据:事可举——海忠介“躬亲”且清廉(正)——举例论证

事不举——好逸恶劳,计利忘义,远嫌避怨(反)——假设论证 对比论证

四、这篇短文有何现实意义?

钱泳事清代人,他写的这篇文章就狭义范围看,主要阐述了“治水必躬亲”,治水必清廉,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就广义范围看,它应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不能将看问题的角度仅停留在“治水”之事上。在当今社会也应具有普遍意义,对于现今的情形来说,“治水”可能根本不成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国力强大,经济力量雄厚,科技高度发达;但随之而来也可能晖在奔小康出现一些新问题,作为人民百姓的领导者,无论身处何职,官居何位,都应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人民为念,以国家为念,以民族为念,能吃苦耐劳,能清廉为公,为他人树立良好榜样,从而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永远为人民崇敬,敬仰。
第3个回答  2010-01-18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哀的样子。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哀的样子。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第4个回答  2010-01-10
晏子使楚:曷, 同“何”,意为什么

就知道这一个
不好意思
第5个回答  2010-01-19
晏子使楚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小石潭记
具通俱“ 都”的意思
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
没有吧
治水必躬亲
没有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