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星想知道】吴君如想知道:北京有什么特产或者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可以送给小朋友的?

2010年1月31日,吴君如将做客百度娱乐沸点2009年度盘点盛典,她提前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邀网友回答并参与盛典。
【大明星想知道】吴君如想知道:北京有什么特产或者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可以送给小朋友的?

附:大明星想知道活动页面:http://www.baidu.com/search/zhidao/zhuti-amusement/index2.html
如果你知道答案请来告诉她吧,参与可能获奖哦!

北京特产,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含糖量在15%以上,蛋白质、钙、磷、铁等成分的含量比苹果、梨、桃、杏都高,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苹果酸、胡萝卜素、葡萄糖和果糖。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主要产地:北京市房山区,是房山区较有名气的北京特产之一。

北京特产,滋补传统名点茯苓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拌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北京特产,北京鸭梨:
果皮薄,果心小,果肉厚、且细嫩而清脆,石细胞极少;外表光滑,呈淡黄色,有粽色斑点;果内水汁多,味甜稍带酸,并具有清香气味。

北京特产,庞各庄西瓜:
西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原产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北地区。西瓜一词,最早见于宋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书。距今1000多年前,河北省已有种植,并传入北京。大兴为著名的西瓜主产地和集散地。大约400年前,明万历年间,大兴西瓜即有入贡的记载。

北京特产,北京绢人:
北京绢人是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士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赏和收藏价值。

北京特产,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北京烤鸭的烤制,分明炉(即挂炉)和焖炉两法。全聚德烤鸭店的特色,就是使用挂炉烤法烤制,它是从清宫廷御膳房烤制乳猪特制的挂炉方法移植过来的。所烤出的鸭子,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而所谓“焖炉”,其实是一种地炉,炉身用砖砌成,大小约一米见方左右。烤鸭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将其削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叶饼涂上甜面酱,然后放上香葱、蒜泥、烤鸭片等卷而食之,极为香美,是中外闻名的北京特产之一。

北京传统特产 秋梨膏:
秋梨膏传说为唐朝名相魏征所创。魏母患了严重的咳嗽病,却不肯服药,久治不愈,病情日重。正无可奈何时,魏征忽然想起其母爱吃梨,便投其所好,买来许多鸭梨,将治咳草药研磨成粉,与梨、冰糖共煮成膏,其母吃后非常欢喜,膏未食尽,病已痊愈。

秋梨膏大有来头和讲究,据说过去是宫廷内专用的药品,150多年前,太医院有人将秋梨膏的秘方传给前门外通三益食品店,从此秋梨膏就在民间流传开了。又由于后来一直用北京郊区的秋梨调制,并在京城售卖,所以成为了传统北京特产。

北京特产,玉雕:
作为著名的北京特产,北京玉雕的技艺源远流长,深厚精湛,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尤以俏色见长。我们在识别北京玉雕时,一般从玉雕的质地、色泽、雕工和纹理入手。首先北京玉雕的质地坚硬、晶莹细腻,而南派玉雕用的一般是软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绚丽,玲珑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第三,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注重造型,具有宫廷艺术的风格,而南派玉雕一般造型比较随意,风格比较粗犷。总之北京玉雕不仅色润形美,能保存千年万载,因此深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是较为珍贵的北京特产之一。可以送给小朋友可爱有寓意的玉雕,栩栩如生,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

北京特产,良乡板栗:
良乡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乡而得名,又因原产地在房山一带,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个圆,壳薄易剥,含糖量高且营养丰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为糕点、佳肴的佐料。现除房山外,怀柔、密云、昌平、平谷等地也生产板栗。

北京特产,源自皇宫御膳房的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个品 种、几百个规格的各类产品。
特点:选料精、加工细,所以产品色泽好,味道正,柔软爽口。色泽由浅黄到桔黄,呈椭圆形,不破不烂,不反糖,不粘手,吃起来柔软,酸甜适口。

北京特产,景泰蓝:
北京是景泰蓝的发源地。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去珐琅彩釉,然后烧成。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尤以明朝宣德年间的出产最为精致。到明朝景泰年间,即1450年至1456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所以叫景泰蓝,较为珍贵的北京特产之一。

北京灵水核桃
核桃,是落叶乔木,雌雄同株,果实球形,富含营养。不仅可以食用、榨油、还可入药。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分析,京西核桃每个在10克以上,出油率在45-65%。每百克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克,脂肪63克,碳水化合物10.7克,钙108毫克,磷329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 0.17毫克,维生素b10.32毫克,b20.11毫克,尼克酸1毫克。特别是脂肪含量占干果之首。核桃仁榨油后,剩渣可作核桃酱;干炒或油炸核桃仁更是特色小吃;青雀牌核桃乳独具特色,备受欢迎。除此外,核桃还是祛病健身的药膳佳品,具有健身、补血、健脑、润肺、益胃之功效。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独特的名菜,誉满中外。烤鸭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以前中国南北朝已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公元1330年)的御膳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列入了席上珍品"烧鸭子",便是今日的烤鸭。那时烤鸭之法为叉烧,是将鸭子的内脏取出后,把羊肚、香菜、葱、盐拌匀,置鸭腹内,用叉在炭火上烤熟。如今的北京烤鸭是选用北京郊区饲养的填鸭制作的。烤制前,先把鸭子腿毛洗净,取出内脏。然后在皮和肉之间压进空气,使皮肉分离,再在鸭体上涂上麦芽糖浆,晾干。这样整个鸭子色呈深红,好似上了一层红漆,因而有些外国人就风趣地把北京烤鸭说成“漆鸭”了。其烤法是把鸭子送进烤炉之前,在鸭膛内灌入开水,待鸭子烤熟后才把开水放出。烤炉里用枣、桃、梨等硬木作燃料,这些燃料少烟且有香味,火力文而不烈。

一得阁墨汁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 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 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谢氏身后 无子。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

北京沙田柚
因原产地在广西容县沙田乡而名, 早在2000多年前就享有很高声誉。后来渐渐引种至北京、柳州等地。沙田柚果体大小适中, 单果重750—2500克, 底部中间微凹, 有一圈圆形凸起的印环(俗称金钱兜); 果皮销厚, 内有12片~15片崐瓤, 瓢皮薄; 果肉白色至淡红色, 味甜如蜜, 果汁充足, 营养丰富。有“天然罐头”的美称。果肉有润肺、清肠、利便、补血之效, 对人体骨骼、血液、肌肉的发育及预防坏血病、脚气病均有好处。果皮可制蜜饯, 也可加工风味独特的菜肴。在全国水果质量评比中, 北京沙田柚获第一名。已成为传统大宗出口商品,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个品种、几百个规格的各类产品。 历史:北京的果脯蜜饯制作来源于皇宫御膳房。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后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工艺:采摘讲究,果实要成熟到果核与果肉能够分离,马上摘下送到工厂加工,鲜杏去核成两瓣,用白糖溶液煮制,或者浸糖液用抽空压缩机抽去果内水分。 特点:选料精、加工细,所以产品色泽好,味道正,柔软爽口。色泽由浅黄到桔黄,呈椭圆形,不破不烂,不反糖,不粘手,吃起来柔软,酸甜适口。

北京金桔
果呈倒卵形, 外皮金黄色, 果肉淡黄色。可鲜食, 又可制成蜜桔、罐头、桔饼和提取果汁。北京阳朔、荔浦、恭城县有出产; 阳朔白沙乡所产金桔色美、个大、肉厚、质脆、气香、酸甜可口, 含糖类(18~20%), 维生素C1、B2、B1、P及钙、铁、磷等营养物质, 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的地方将金桔矮化作盆景树, 金黄色的瑞果挂满枝头, 象征硕果累累的丰年景象。

北京永福罗汉果
因其块根形象似佛肚而名。瓜果椭圆形或球形, 表面生有淡黄色柔毛。主产北京市和北京地区, 以永和临桂县所产最为著名, 约有百余年栽培历史。罗汉果是北京的特产经济植物, 为传统中药和出口商品之一, 营养价值高, 有清热解暑、化痰止咳、凉血舒骨、清肺润肠和生津止渴等功效; 可治急慢性气管炎、咽喉炎、哮喘、百日咳、胃热、便秘、急性扁桃体炎等症, 糖尿病患者亦宜服用。用其果泡制的凉茶, 久负盛名。还可作为调味品用于炖品、清汤及制糕点、糖果、饼干。目前, 除干果出口外, 制品尚有冲剂、糖浆、果精、止咳露和浓缩果露等。

北京荔浦芋头
荔浦芋因原出于荔浦县而名。剖开芋头可见芋肉布满细小红筋, 类似槟榔花纹, 载培学称之为槟榔芋各地均有栽种。母芋椭圆形, 子芋5个~8个。以产母芋为主, 一般单个重1000~1500克, 大的可达2500克。芋肉白色、质松软者品质上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淀粉)、较高的钙和一定的维生素。荔浦芋的香糯、松粉、略甜口感, 可与肉类煮或焖, 也可切片入火锅烫食, 以及做芋末丸子等。最在特色的吃法是荔浦芋扣肉、芋、肉同时入口, 色、香、味、型俱佳。

北京阳朔中果红皮栗
又称阳朔板栗。阳朔是广西产板栗最多的县, 最高年产量1200吨。中果红板栗品质最好, 主产于阳朔洞口、古板等地。果皮赤褐色, 有油亮光泽; 质重、饱满、颗粒大, 一般每千克76粒, 单果重14克~18克。出子率约50%, 出仁率在80%以上。果肉味甜, 细腻, 带清香。是广西传统出口商口之一。生食清香脆口, 熟食常用于包粽子、蒸年糕、做八宝饭、焖肉等。沙爆板栗, 具有特别的香甜味。因其是多年生木本粮食植物, 一年种数十年收, 民间称之为“铁杆庄稼”。

北京阳朔牛心柿
又名柿花。花于4月中旬开放。果实心状球形, 橙黄色, 10月上旬至11月成熟时变为红色, 通常无子有少数种子。产于北京阳朔、临桂、荔浦、平乐、恭城等县, 苍梧、容县、平南、玉林等地亦有。阳朔为主产地, 阳朔与恭城两崐县鲜柿年产量达4000多吨。主要优点是: 果型中等, 单果重170克~196克; 外形美观, 光滑、多粉; 果肉橙红, 质脆味甜, 肉厚汁多, 含糖量达18%。适于生食, 也适于制柿饼, 出饼率20%~30%; 产量较高, 单株产果150千克~250千克, 丰产株达1200千克。柿饼有润肺止咳、生津、润肠之效, 蒸食可治咽喉痛、咳嗽咽干。

北京白果(银杏)
俗称白果, 又叫公孙树、鸭掌树。在植物界现仅一科一属一种, 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子遗植物, 素有活化石”之称。4月中旬开花, 8月~9月果熟。果(种实)为圆形或长圆形、卵形、椭圆形, 外种皮肉质, 中种皮骨质, 内种皮膜质。种核(白果)椭圆, 卵形或长椭圆形, 每千克种核数300粒~600粒。用其制作饮料和食品, 有敛肺气、平皱、益气、平喘缩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经常食用, 可使肌肤爽润, 面部平皱, 两颊红润。北京是全国银杏著名产区之一, 年产量为1500吨~2000吨, 居全国第二位。北京市、地各县均有分布, 以灵川、兴安、全州3县为主产区。灵川县海洋乡有银杏2万多株, 年产400吨, 居全国乡级之冠, 素称“银杏之乡”。

北京腐竹
豆制品, 其形似干竹枝而名。北京腐乳厂20多家企业生产, 年产量1000多吨。选用优质大豆磨成豆浆, 放入锅加热。将凝结的豆浆薄膜用手扯起来搭在竹竿上晾干或烘干即成。北京生产腐竹已有千多年历史。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制作工艺, 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 枝条肥胖, 空心松脆, 品质优良。含蛋白质45%, 脂肪25%, 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因其崐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 故被称为“素食之最”, 远在唐代已成为居民尤其是僧人的常菜。腐竹的吃法很多, 炸炖炒焖皆可。无论作主菜或配菜, 都可熟饪出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酥脆嫩滑、风韵别致的荤、素佳肴。销国内各地和出口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象山牌”腐竹1981年来3次获国家食品银质奖, 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获轻工部首届博览会金奖, 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漓江牌”腐竹1990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

北京南糖
北京酥糖、桂花寸金糖、桂花芝麻片、花生酥、花生糖的总称。始产于清代乾隆年间, 是北京著名特产之一, 也是北京人春节必备的传统年货和款待宾客的佳品。以芝麻仁、花生仁、白糖为主要原料, 具有香、甜、松、酥、脆的独特风味。北京酥糖是南糖中的珍品。吸收前代“城内酥”、“城外酥”两大派系的制作技艺, 将精心配制的粉状原料压成长方形小块, 四小块为一包。入口酥松易化, 细腻滋润, 老少皆宜。桂花寸金糖有南糖一枝花的美称。呈柱状, 比小指略细, 寸许长, 中空酥心, 外布芝麻仁, 色泽似金。桂花芝麻片外形方正, 薄如蝉翼; 花生糖和花生酥各具特色, 令人食之不忘。北京南糖自1985年以来, 连获广西优质食品奖、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89年参加国家科委主办的莫斯科“中国科技日”展览获好评, 1990年获全国轻工博览会铜奖。主要生产厂家为北京糖果厂。

北京毛尖茶
北京茶叶科学研究所本世纪70年代初创制的名贵绿茶。采用本所载培的优良茶树品种、清明前后采摘的细嫩芽叶精制而成。条索紧细匀整, 锋苗挺秀, 色泽翠润, 白毫显露, 冲泡后汤色清澈, 叶底绿亮, 清香持久, 滋味醇厚, 回味甘甜。经中国茶叶检测中心检测, 符合名茶品质要求, 而且含硒特别高, 为广西特有富硒茶, 对防癌抗癌有独特功效。除供应国内各地, 还远销德国。1985年、1989年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连续两次被评为农业部优质茶。

北京桂花茶
生产历史悠久, 加工工艺精细, 技术要求严格。选择气味清香的烘青茶坯和优质金桂花, 通过窨花拌、通花散热、复火、提花、夺堆成荫而成。形似绿叶缀金花, 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甘和醇爽, 茶香花香并茂, 冷香清雅持久, 是桂花茶一大特色。长期饮用, 对口腔炎、牙周炎、皮肤干裂、声音沙哑有一定疗郊。本世纪70年代开始销往日本和香港等国和地区, 深受欢迎。

北京西瓜霜
北京西瓜霜是北京首创的国内品腔咽喉圣药 , 是国家中药名牌产品 ,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 具有清热解毒 , 消炎止痛等功能。

竹扇竹扇
竹扇竹扇整把扇子仅用一根精竹剖开制成,做精湛,样工典雅,扇骨与扇柄一气呵成,扇面绘有北京山水等图案以及名家的诗词字画等,扇形古香古色,高雅脱俗。 转自百度空间:新京味儿
个人建议送给小朋友北京绢人(工艺精湛,可以请人雕刻小朋友喜欢的人物),玉雕(同上),秋梨膏(最近天气很多变,提醒小朋友注意防寒保暖)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eijingstyle/blog/item/8b6e8559d186478b810a185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3
北京 果脯。 北京 全聚德 或者是 便(bian)宜坊 的烤鸭。两家都是北京老字号,非常不错的!!

再有就是北京的糕点。例如: 稻香村 和 桂香春。

稻香村的点心(都是当时装的,,按送的人来定,,老年人可以要软的,之类的,,也不贵,,一盒也就几十元就搞定了,)
还有一好吃的,,,叫"糖耳朵儿",,,很好吃,,地安门有个小吃店卖的很好吃,,就在十字路口,,碗豆黄也不错,,都是可以保存好几天的,,

茯苓夹饼、’奶香‘系列果脯、满口香。
一般在大型商场的地下超市有卖!

北京特色糕点“驴打滚”...

烤鸭
游客到北京第一要吃的是"北京烤鸭",你肯定知道"全聚德"。"全聚德"在北京有三家
本店:和平门店、前门店、王府井店。如果你是大款或公款,不多言,如果是食友就千
万 不要去,咱吃个鸭子何必多花几倍的钱?(这三家店不仅菜价高,而且要收服务费,北
京人自己通常都不去的)凡是到过北京的人一定都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北京烤鸭"吓
着,因为这是招牌了,所以大家都卖,难免价格不一、良莠不齐。不过以本人的经验,7
0元左右一套的烤鸭比较有保证。一般的家常菜烤鸭店还有不到40元的(38元),30-40
元左右的烤鸭除非你证实过,否则对于好不容易来趟北京的游客来说就别图便宜坏了兴
致。 相对可靠些的牌子有家常的"天外天"(亚运村、翠微大厦、西外、东内等很多),价
廉物美。再上些档次的烤鸭就数大名鼎鼎的"鸭王"(建国门外大街赛特西侧)。

可以带回来的美食
茯苓饼要看各人口味的
有人喜欢
有人不喜欢(他们会说自己在吃塑料,当然有点夸张)
所以买茯苓饼一定要买好牌子 推荐"红螺牌" 可称斤散装买 也可买盒装的

至于普遍的大家都喜欢的食品
我推荐"豌豆黄""栗子羹"等
要买真空包装的那种
尽管其实还是新鲜的更佳
但是你是要带回上海来啊 所以没办法了

再者还可以买一些老字号的北京特色糕点
比如"桂香春""稻香村""大顺斋"等店的
"麻酱卷""江米条""油枣""椒盐角""蜜三刀(角)""蜜供"……
太多了
口水ing

北京果脯也是挺好的 不过现在哪里都可以买得到
而且也不是大家都很感兴趣
如果一定要买,可以买点酸甜的东西,就是山楂制品了。铁山楂(山楂卷)、金糕(山
楂糕)很好,推荐买"怡达"、"亚田"的。现在蜜饯制品,质量参差不齐,还是买好牌子
吃的放心。

好玩的就 拨浪鼓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1-24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独特的名菜,誉满中外。烤鸭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以前中国南北朝已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公元1330年)的御膳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列入了席上珍品"烧鸭子",便是今日的烤鸭。那时烤鸭之法为叉烧,是将鸭子的内脏取出后,把羊肚、香菜、葱、盐拌匀,置鸭腹内,用叉在炭火上烤熟。如今的北京烤鸭是选用北京郊区饲养的填鸭制作的。烤制前,先把鸭子腿毛洗净,取出内脏。然后在皮和肉之间压进空气,使皮肉分离,再在鸭体上涂上麦芽糖浆,晾干。这样整个鸭子色呈深红,好似上了一层红漆,因而有些外国人就风趣地把北京烤鸭说成“漆鸭”了。其烤法是把鸭子送进烤炉之前,在鸭膛内灌入开水,待鸭子烤熟后才把开水放出。烤炉里用枣、桃、梨等硬木作燃料,这些燃料少烟且有香味,火力文而不烈。每只鸭子经过40分钟左右的烤制,外焦里嫩,肉层丰满。吃烤鸭是有讲究的:先把一张薄饼放在手上,夹上几片烤鸭,蘸上甜面酱,再加上几根葱白,然后把薄饼卷起来吃,油而不腻,酥脆爽口。在正式吃烤鸭之前,聪明的厨师还把鸭的腰、心、肝、掌、翅、蛋做成各种冷盆,或烹制椒盐炸鸭心、炸鸭舌、炸鸭腰等熟菜。即使是鸭骨也可熬汤喝,味道鲜美。一个高级厨师可用鸭身上之物加工成80多种冷热菜肴,组成别有风味的“全鸭席”。

景泰蓝

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由于它在明代景泰年间非常盛行,人们习惯称它为“景泰蓝”。景泰蓝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它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景泰蓝以铜为胎,掐丝和点蓝是一道重要的制作工序,也是一道艺术创作的过程。景泰蓝的造型优美,花纹精巧,色彩华丽,加以镀金而闪烁着灿烂的光泽,成为北京独特的传统工艺品。

北京雕漆 TOP

北京雕漆创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为历代皇帝皇妃宠爱和享用,属于宫廷艺术。1949年以后,雕漆从宫廷走向社会,成为与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工艺品。雕漆制作独特,多以黄铜为内胎,兼有脱胎(布胎)、木胎等。胎型外涂天然大漆,一般的雕漆至少要涂70层,镂空雕的高档雕漆则要涂500层以上大漆,漆厚约300毫米。然后再在漆层上进行精雕细琢。传统的雕漆以红色为主兼黑、黄色,现代雕漆以红黑为主,并发展了绿、蓝、棕、白、桔黄等多种色彩。传统的雕刻方法只有浮雕、浅雕,当今的艺人又创造了圆雕、半镂空和全镂空雕。雕漆雕刻后,还要进行磨退、作里、烘烤等几十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完成一件雕漆至少需3个月,多则需1至2年时间。

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盘柿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酱菜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最初,这里是一家酒店,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相传,铺面门前悬挂的金字匾额系嘉靖年间十分得宠的武英殿大学士严嵩所书。严蒿虽然是一个奸佞之徒,但其书法却颇见功底。加上他当时身为宰相权势显赫,那时候确实给“六必居”增色不少。后来,这家酒肆改行成为酱菜园,名声更振。“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却一代一代继承沿袭下来。比如:它那里制作酱菜,选菜讲究产地、讲究规格、讲究时节。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黄瓜必要“顶花带刺”二两(旧秤)一条;芥菜头必要“两道门”的均匀个;糖蒜选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进厂,每头四至五六瓣。这里制酱,每年春节一过去时就把黄豆蒸熟发酵,制成“黄子”,然后晒干碾碎人缸,直到“处暑”才能起缸。解放以后,随着北京蔬菜类的增多、产量增加、酱菜制作技术提高,六必居酱菜的品种和产量也大大增加。目前,那晶红透亮、又香又脆、色味俱佳的六必居酱菜,在全市各大菜市场都可买到。不少传统名牌酱菜,还制成罐头,远销国外。

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红虾酥糖为上乘佳品。酥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京的酥糖一向享有盛名。解放前,北京的一些店铺和作坊用刻有小孩形状的铜模加工出酥糖,因此,北京人常叫它为“小孩酥”。解放后,几十家私人作坊合并加入北京第一食品厂,“小孩酥”成了这个厂的名品。1963年,他们再度研制成功“红虾酥糖”,很快成为出口产品,并且畅销国际市场。几十年来,产量不断增加,仍满足不了客商需要。红虾酥糖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银质奖章。外商称赞说:“红虾酥,不仅美国的王牌——金丝酥比不了,其他国家的酥糖也比不了。” 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香、甜”四个字。在制作上集中了传统工艺的精华,用料考究。一律选用优质榴花砂糖,高浓度葡萄糖浆和“二八麻酱”,经多次熬炼拔拉折包而成。这种糖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不留残渣。

茯苓夹饼

北京特产茯苓夹饼,原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这可难坏了御膳房。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食后,十分满意。后来,这种茯苓夹心饼传入民间,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京华风味小吃。但,解放前只是东安市场的一些小摊贩经营,数量很少。解放后,政府统一管理,使许多风味食品得到了恢复发展。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著名风味品店稻香春,专门把北京的茯苓夹饼作为本店的重点自产自销品种之一。这家商店生产的夹饼选料考究,作工精细。用高级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以稻香春产品为佳。

烤鸭、果脯、景泰蓝

北京鸭梨、京白梨、白鸡、烧鸭、油鸡、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夹饼、北京酥糖、六必居酱菜、北京织毯、北京雕漆、景泰蓝、北京玉器、内画壶、北京葡萄酒、北京白凤龙、安宫牛黄丸、虎骨酒、京绣、桃补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大磨盘柿、密云金丝小枣、少峰山玫瑰花、门头沟大核桃。
其中有一些知名特产一直为北京人津津乐道,包括10大名吃:
1.爆肚冯的爆肚
2.小肠陈的卤煮火烧
3.天兴居的炒肝
4.锦馨的豆汁/焦圈
5.白魁老号的白水羊头
6.不老泉的冰糖葫芦/蒸饺
7.都一处的烧卖
8.全聚德的烤鸭
9.东来顺的涮羊肉
10.天福号的酱肉
第3个回答  2010-01-22
北京特产——良乡板栗
良乡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乡而得名,又因原产地在房山一带,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个圆,壳薄易剥,含糖量高且营养丰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为糕点、佳肴的佐料。现除房山外,怀柔、密云、昌平、平谷等地也生产板栗。

北京特产——茯苓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北京特产--景泰蓝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得名于明朝景泰蓝年间,且以蓝釉为其特点。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北京特产——烤鸭
烤鸭是北京独特的名菜,誉满中外。烤鸭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以前中国南北朝已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公元1330年)的御膳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列入了席上珍品"烧鸭子",便是今日的烤鸭。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创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为历代皇帝皇妃宠爱和享用,属于宫廷艺术。1949年以后,雕漆从宫廷走向社会,成为与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工艺品。雕漆制作独特,多以黄铜为内胎,兼有脱胎(布胎)、木胎等。胎型外涂天然大漆,一般的雕漆至少要涂70层,镂空雕的高档雕漆则要涂500层以上大漆,漆厚约300毫米。然后再在漆层上进行精雕细琢。传统的雕漆以红色为主兼黑、黄色,现代雕漆以红黑为主,并发展了绿、蓝、棕、白、桔黄等多种色彩。传统的雕刻方法只有浮雕、浅雕,当今的艺人又创造了圆雕、半镂空和全镂空雕。 雕漆雕刻后,还要进行磨退、作里、烘烤等几十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完成一件雕漆至少需3个月,多则需1至2年时间。

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盘柿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酱菜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 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最初,这里是一家酒店,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相传,铺面门前悬挂的金字匾额系嘉靖年间十分得宠的武英殿大学士严嵩所书。严蒿虽然是一个奸佞之徒,但其书法却颇见功底。加上他当时身为宰相权势显赫,那时候确实给“六必居”增色不少。后来,这家酒肆改行成为酱菜园,名声更振。“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却一代一代继承沿袭下来。比如:它那里制作酱菜,选菜讲究产地、讲究规格、讲究时节。 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黄瓜必要“顶花带刺”二两(旧秤)一条;芥菜头必要“两道门”的均匀个;糖蒜选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进厂,每头四至五六瓣。这里制酱,每年春节一过去时就把黄豆蒸熟发酵,制成“黄子”,然后晒干碾碎人缸,直到“处暑”才能起缸。解放以后,随着北京蔬菜类的增多、产量增加、酱菜制作技术提高,六必居酱菜的品种和产量也大大增加。目前,那晶红透亮、又香又脆、色味俱佳的六必居酱菜,在全市各大菜市场都可买到。不少传统名牌酱菜,还制成罐头,远销国外。

北京酥糖
北京特产茯苓夹饼,原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这可难坏了御膳房。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食后,十分满意。后来,这种茯苓夹心饼传入民间,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京华风味小吃。但,解放前只是东安市场的一些小摊贩经营,数量很少。解放后,政府统一管理,使许多风味食品得到了恢复发展。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著名风味品店稻香春,专门把北京的茯苓夹饼作为本店的重点自产自销品种之一。这家商店生产的夹饼选料考究,作工精细。用高级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以稻香春产品为佳。
第4个回答  2010-01-24
北京特产——良乡板栗
良乡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乡而得名,又因原产地在房山一带,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个圆,壳薄易剥,含糖量高且营养丰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为糕点、佳肴的佐料。现除房山外,怀柔、密云、昌平、平谷等地也生产板栗。

北京特产——茯苓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北京特产--景泰蓝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得名于明朝景泰蓝年间,且以蓝釉为其特点。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北京特产——烤鸭
烤鸭是北京独特的名菜,誉满中外。烤鸭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以前中国南北朝已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公元1330年)的御膳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列入了席上珍品"烧鸭子",便是今日的烤鸭。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创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为历代皇帝皇妃宠爱和享用,属于宫廷艺术。1949年以后,雕漆从宫廷走向社会,成为与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工艺品。雕漆制作独特,多以黄铜为内胎,兼有脱胎(布胎)、木胎等。胎型外涂天然大漆,一般的雕漆至少要涂70层,镂空雕的高档雕漆则要涂500层以上大漆,漆厚约300毫米。然后再在漆层上进行精雕细琢。传统的雕漆以红色为主兼黑、黄色,现代雕漆以红黑为主,并发展了绿、蓝、棕、白、桔黄等多种色彩。传统的雕刻方法只有浮雕、浅雕,当今的艺人又创造了圆雕、半镂空和全镂空雕。 雕漆雕刻后,还要进行磨退、作里、烘烤等几十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完成一件雕漆至少需3个月,多则需1至2年时间。

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盘柿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酱菜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 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最初,这里是一家酒店,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相传,铺面门前悬挂的金字匾额系嘉靖年间十分得宠的武英殿大学士严嵩所书。严蒿虽然是一个奸佞之徒,但其书法却颇见功底。加上他当时身为宰相权势显赫,那时候确实给“六必居”增色不少。后来,这家酒肆改行成为酱菜园,名声更振。“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却一代一代继承沿袭下来。比如:它那里制作酱菜,选菜讲究产地、讲究规格、讲究时节。 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黄瓜必要“顶花带刺”二两(旧秤)一条;芥菜头必要“两道门”的均匀个;糖蒜选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进厂,每头四至五六瓣。这里制酱,每年春节一过去时就把黄豆蒸熟发酵,制成“黄子”,然后晒干碾碎人缸,直到“处暑”才能起缸。解放以后,随着北京蔬菜类的增多、产量增加、酱菜制作技术提高,六必居酱菜的品种和产量也大大增加。目前,那晶红透亮、又香又脆、色味俱佳的六必居酱菜,在全市各大菜市场都可买到。不少传统名牌酱菜,还制成罐头,远销国外。

北京酥糖
北京特产茯苓夹饼,原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这可难坏了御膳房。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食后,十分满意。后来,这种茯苓夹心饼传入民间,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京华风味小吃。但,解放前只是东安市场的一些小摊贩经营,数量很少。解放后,政府统一管理,使许多风味食品得到了恢复发展。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著名风味品店稻香春,专门把北京的茯苓夹饼作为本店的重点自产自销品种之一。这家商店生产的夹饼选料考究,作工精细。用高级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以稻香春产品为佳。

I LO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