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蒙氏教学的认识?

如题所述

蒙氏教育认为蒙氏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越“无为”越好,这话怎么理解呢?就是尽量少去干涉孩子的自由活动。如果全班的孩子,每一个人都在玩自己喜欢的教具或游戏,没有人去无端地打扰别人,即使这个教室里不是那么安静,甚至有些吵闹(如有的孩子在唱歌),老师都不必去管他们,当然,老师得从旁观察。
这个老师的“无为”理论体现最深的就是蒙氏教育的“三步教学法”。下面举例说明。

当孩子到了学习语言的时候,家长或老师有义务教给他们正确的语言(或名称),以便让他们把感觉和语言联系起来(在蒙氏教育中,教语言是在孩子们熟悉了感官训练之后的工作)。譬如:摸到盛了热水的杯子,教给他“热”这个语言。其他的感官认识如视觉方面:看到的物体是“粗的”还是“细的”、“大的”还是“小的”、“长方形的”还是“三角形的”;触觉方面:摸到的物体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味觉方面:酸甜苦辣咸等等,无穷无尽。

以“粗的”、“细的”为例:教具还是那套长短一样,但粗细不等的圆柱体。老师把这些圆柱体一排溜摆在桌子上,从粗到细排列。

老师从两头拿起最粗的和最细的两个圆柱体,把粗的展示给孩子们,说:

“这是粗的。”

然后把细的展示给孩子们,说:

“这是细的。”

第一步完成了,把表达“粗”和“细”的这个语言(名称)告诉了孩子。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老师的语气一定要缓慢而清晰。

第二步,老师提请求:

“请把粗的给我。”、“请把细的给我。”

孩子如果先前听明白了,他会做出正确的反应,即按照老师的请求把粗的或是细的圆柱体拿给老师。

第三步,老师指着粗的圆柱体问孩子:

“这是什么样的?”自然,孩子应该能回答:“这是粗的。”

老师又指着细的圆柱体问孩子:

“这是什么样的?”同样,孩子要回答:“这是细的。”

如此,三步教学法完成。

老师的“无为”体现在哪里呢?三个方面:

一,语言一定要简洁,不要有任何的解释性语言,要做到纯粹就事论事,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两根圆柱体上,任何其他的东西即使是相关的东西都不要涉及。

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出了错,譬如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中不能按照老师的提问说出正确的答案,老师也不要纠正。因为此时孩子没有准备好学习这些东西,即使当时纠正了,孩子也未必学得来。此时的正确做法是,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把所有教具拿走,以后找机会再重新进行。

三、如果孩子一遍就记住了,那么这两个圆柱体弃之不用,接下来拿剩下的粗细对比强烈的圆柱体,重复这三步。如此,直到把所有的圆柱体都拿完教完。在这里,又体现了蒙氏教育一直在强调的实体训练理念,经过重复的实体训练,概念就在孩子心中确立下来了。

我对这个“三步教学法”特感兴趣,觉得很有意思,这里面蕴含了人从小到大的一个成长规律方面的认识问题。对于一个刚出生两三年的孩子,他身边的一切对于他,都是新奇陌生需要学习的,而他的心智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非常简单,接受不了复杂而冗长的东西,所以,给予他的任何语言和概念都必须是简洁、明白、客观的。但作为成人,因为懂得很多,在教孩子时,就免不了罗里罗嗦、旁征博引地大加解释,以为这样可以加强孩子的理解、联想和记忆,其实这恰恰适得其反,把孩子弄得脑子里是一团浆糊,云里雾里,从而扰乱了他的心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5
我认为要学就学三字经,三字经是最好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13-10-15
蒙氏教育提倡让孩子去探索以及混龄的教学方式。
大孩子带小孩子,小孩子得到大孩子的帮助,更早的和大孩子玩在一起等等。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自我喜好来选择该进什么样的班。:)
蒙氏班就是蒙台梭利教学法,好处就是孩子在里面比较自由,什么都能接触。最重要的是他的教学工具比较多比较全,其他的没么特点。说实话,我觉得上那种班没必要。呵呵呵。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8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帮助儿童能够良好发展的环境,蒙氏说的最具体的就是:“儿童之家”。我们现在就简单扼要地介绍给中国的母亲们。
  1、它必须像个家
  蒙氏说:“所谓‘儿童之家’是指能够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注:不要误会为孤儿收容所),这种学校并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按经济情况与客观环境而定。”
  “不过它必须像个家。”也就是说,不能光是一两间同样大小的教室,必须有几个房间,有庭院,院子里有遮风避雨的设备……孩子可以在户外活动,让他们放些自己喜爱并能自己照顾的小花小草、小动物和小摆设。
  “家”中的主要房间是智力活动的“工作室”。另外,再配上较小的浴室、餐厅、会客室、健身房、休息室等让孩子活动和生活的空间。
  当然,像台北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生活居住空间狭小,不是每个父母都拥有如此庭院式的房子,所以只要是你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气氛,为他安排一间“工作室”,陈设些经你慎选的益智玩具(最好不要是市面上的电动玩具)以及他的“工作”成绩;另外的一间是专用的卧室兼起居室。并且要常常带他到野外去踏青,以补没有院子的不足,这样也就是一个很好的蒙台梭利教育环境了。
  2、以幼儿为中心
  “家”中设备的主要特色就是,一切以孩子为主。不但教具内容要适合孩子智力发展的阶段,所有的硬体设备也都以孩子的高度为标准,因为在儿童之家内,一切事务都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完成。
  3、从最简单的说起:  
  食:吃饭的桌、椅、匙、抹布、手布……等,都应适合孩子的尺寸,你只要设想:从孩子一上饭桌,到吃饭完后下桌的中间会经过哪些手续?而哪些是过程中所需用的物品?以及它们的大小、轻重等等,都必须是适合孩子使用的。
  衣:是否已为他安排了一个高度适中的衣柜,让他可以轻易地打开,将自己的衣物放入、挂好……
  住:假如家中有六、七个月大的婴儿,你是否能为他安排一大片可供他爬的空间(或客厅改造,卧房改造),至于到婴儿会走以后,客厅、卧室都应特别设计,随孩子的成长而准备、改变……。
  行:除了为他安排了各类适用的小鞋外,是否在门外安排了一个空间,可让他把自己的鞋子放整齐……。为什么要以孩子为中心设计环境呢?因为我们的安排,不是只看见近程目标(适合他活动),而是为了培养他能够一切自己动手,不会依赖他人的“独立”性格。 我想说一句不客气的话,现在大部分的妈妈往往太小看了自己的孩子,以为她二岁半的“宝贝”什么都不会,其实,他不但会自己擦鼻涕、折衣服、脱鞋子,还会打扫环境呢!
  关键就在你是否大胆而耐心地给他机会“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导他“去做”,“如何做”。
  4、布置要安全、美观、有秩序
  至于所有的硬体安排,必须要注意到安全性,例如:你给孩子用的椅子,应避免用夹层的,因为孩子还无法控制重量,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夹伤,最好是固定型的。陈设的架子是否稳固,
  门是否钉牢等等,都是大人必须细想周虑的重点。
  要想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和养成他爱好整洁的习性,设备布置的美观与否也是重点之一。应该要朴实亮丽,而不是“昂贵的,就是最好的”,太过的奢华耀目或复杂灵巧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有秩序”,并不只是说每样东西都有条不紊。而是更进一步地指陈设的顺序,都经过大人考量过小孩的接受程度、需要,使用上以及归还是否能够方便而言。因为秩序对幼儿的意义重大,幼儿会在有秩序的环境中,容易经由“自己的观察”,找出自身之外物与物以及自己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促增心智的吸收。同时,有秩序、爱整洁的习性,也都是经由美好的环境而培养的。
  总之,预备好的环境应也是具有文化素养的地方。
  它能
  1.充分发挥孩子的生命力。
  2.保护孩子,给他安全感。
  3.供给孩子自由活动的场所。
  4.让孩子感觉亲切,并具有一定的美感。
  5.有限制──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适应,而不是因为好奇而吸引他。
  6.有秩序,要随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有渐进地变化。所以要给孩子智能上的启发,环境中的设计和整备是第一步要您下番功夫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15
还有中华字经,这个也很好的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