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人事科如何为企业及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稳定做好服务?

具体点!

  人才是马桥镇非公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动力。为进一步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推进非公经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我镇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创新服务,积极探索和改进对非公企业人才公共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一、基本情况
  我镇非公经济稳定发展,为我镇及周边乡镇、街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07年底,我镇户籍人口11205户,34716人。我镇共有非公经济企业509家。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25家,外商投资企业7家,其中21家企业从业人员均达100人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8809人,拥有各类人才7000余名,非公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额791390万元。年缴纳税收37808万元。非公企业拥有党员人数278人,已建立党组织的有103家。其中,建立党总支部的1家,单独建立党支部的31家,建立联合支部的71家。
  二、基本做法
  近年来,非公企业人才意识大大提高,人才工作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在健全机制、优化环境、抓好队伍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的好做法、好经验,人才工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健全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一是镇党政部门及领导干部始终站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高度,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非公企业中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二是通过健全完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会议制度、领导干部联系企业人才制度等,及时联系帮助解决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纳入镇有关部门、村、社区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形成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统分结合的领导机制。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围绕镇党委、政府近期及中长期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每年初制订《马桥镇人事人才工作要点》,确定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和马桥特色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的企业人才发展与管理体制的战略目标。二是开展年度人才调查。建立非公企业人才年报制度和定期普查制度,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掌握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引导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变经营理念,树立企业发展人才是“硬家当”的意识,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合理引进、使用和培养人才。
  3、健全培训机制。一是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建立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教育培训投资机制,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拓宽人才培训投资渠道,建立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非公企业进行人才培训的投入机制。二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社区学校、就业部门和上海交大、群益职校等周边高校的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2007年,在“合作办学”理念的倡导下,我镇社区学校和就业部门共为非公企业开设了24个专业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800余人。
  (二)优化环境
  1、构筑完善配套的政策环境。一是积极落实有关政策。落实一系列人才开发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如通过落实闵行区人事局关于《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资助》等工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研发资金,增进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的科研实力。二是加强人事法制建设。通过开设各类法制宣传培训讲座和咨询,维护用人企业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事法制环境。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举措,依托镇人才服务管理所,深层次推进非公企业公共人事人才服务。
  2、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一是突出党员政治地位。通过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积极培养和发展非公企业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人才入党,同时将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人才选送到镇党校进行培养。二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建立非公企业专项资金奖励制度,通过预算、划拨、专项款等形式,保证奖励经费,定期开展非公企业优秀党员、优秀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从而调动人才积极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建设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一是优化人居环境。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域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完善生活、休闲、娱乐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为各类人才来马桥工作提供优良的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马桥安家落户。二是落实各类保障。通过加大与区人才服务中心合作力度,积极为区域内企业办理《居住证》。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为人才落实各类社会保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4、建设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08年9月,镇成立了马桥镇企业人才沙龙。会员由镇内21家骨干企业分管人事人才工作的副总经理或部门经理和6位区领军人才及镇综合党委的同志组成。通过“人才沙龙”载体,人事人才管理服务部门定期组织企业人事人才工作者座谈、参观、学习,为企业提供一系列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规范人事管理,提供人才政策咨询,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水平;为沙龙会员单位提供一个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沟通、交流的载体和组织依靠,同时丰富会员单位业余生活,增强企业活力;加强企业和人才之间的相互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流动,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三)抓好队伍
  1、积极探索非公经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企业中最主要的人才是企业家自身,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镇切实把企业家队伍建设放在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了二支队伍,一支是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另一支是女企业家沙龙。定期组织企业家开展联谊活动,从而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脉搏。
  2、加强非公企业专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以职称评审为抓手,鼓励人才积极申报各类技术职称,从而不断发展和壮大非公企业人才队伍。二是认真落实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组织专技人才参加区人事局举办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2007年,我镇有416人参加专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3、推动非公经济企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镇骨干企业中共有区领军人才6名。通过完善领军人才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领军人才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培养开发上,培养和选拔优秀领军人才;在日常管理上,组织走访、跟踪了解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领军人才所在企业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力度;在资金扶持上,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协同科协,积极帮助申领资金资助;在服务保障上,为领军人才自主组建团队创造必要条件,加大对领军人才的关心力度,从而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各行业的引领作用。
  4、建立非公经济行业人才团队建设。通过“组织搭建平台、人才团队共建”的组织形式,采取会议、培训等方式,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同行业的企业互通信息、共享经验,推动企业共同提高。今年3月,团结普瑞玛与铁闵钢市举办了企业结对签约仪式。通过结合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延安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签约团队共建,并承诺人才团队共建中要以“互帮互助、促进工作、共同提高”为目标,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共建机制。
  三、几点思考
  我镇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正处于逐步提高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从总体上看: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不高,实用、高级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企业人才流动性过大;规模企业急需走出家族式,但存在对高级管理人才渴求与实用上存疑虑的矛盾;重使用轻培养,重技术型人才轻管理型人才。从企业角度看: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仍将会是各企业长期的工作,企业肯定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除了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还要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更快更好更直接地接触、物色到各类所需的人才。二是有许多专业上的问题,跨行业跨专业的,公司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厂校挂钩的办法,寻找合作和互动,另一方面想借助政府服务平台,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自身并不专业的例如工艺、材料等方面的困难通过与业界团队、人才沙龙等形式进行交流,就地就近找到真正的“专家”、“内行”,解决困难,相互帮助,互利互惠。三是企业的行业虽然各不相同,但管理是相通的。通过有效途径把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诸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问题拿出来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管理水准,推进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面对当前的“金融海啸”冲击,市场千变万化的格局,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更显得重要。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搭建一个更加有效的非公企业党管人才平台
  通过三支队伍建设,解决非公企业党员凝聚力建设问题,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发挥企业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作用。
  1、加强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政工)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选拔党务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有较高威信的书记(政工)队伍,逐步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
  2、加强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提高非公企业党员素质,在企业中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非公企业作报告、在非公企业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非公企业人才政治素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3、加强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在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的同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党员工作上,重点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党章学习、教育、引导、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非公企业人才培育体系
  利用我镇非公企业相对成熟、自有及周边教育资源充足、与闵行区域内高等院校联系紧密等优势,整合各种人才培训资源,建立起系统的非公企业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积极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行业协会、非公企业,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实行联合办学;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创新办学模式,为非公企业人才培训提供“菜单式”和“订单式”人才培训服务;三是积极引导和推动非公企业、社会团体对非公企业人才培训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政府拨款为引导、非公企业投入为主体、个人支付为补充的非公企业人才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三)营造一种更加优良的非公企业人才服务环境
  1、镇人才服务管理所扩展服务渠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使人才引进向非公经济企业倾斜,有效缓解人才供需矛盾,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承办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户籍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办理材料的受理、申报;通过申领上海市居住证的形式,为非公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为非公企业劳动者和就业单位提供公共人事政策咨询,做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的指导工作,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面向非公企业就业。
  2、通过“两新”组织党建加大非公企业人才服务力度。以“两新”党建网络为载体,打破领域、隶属限制,推动非公企业中各类人才的服务工作,尤其是把高层次人才纳入到人才服务范畴,通过人才服务达到促进人才培养和开发的目的。
  3、通过“企业人才沙龙”,搭建人才服务平台。目前,我镇筹建了“企业人才沙龙”,正依托镇人才服务管理所,本着“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为企业提供各类公共人事人才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下阶段将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络,力争会员单位达30家左右,根据发展需要,做好与区域内紫江集团企业、闵行开发区企业的交流沟通和协作。同时,进一步规范沙龙活动制度,促进沙龙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