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大学还有用吗

如题所述

《大学》当中有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很有智慧的,如果迷茫,那就去国学中去寻找你自己。

别人说的再多都只是毒鸡汤,听听也就罢了,自己悟出来的才是道理。

读大学有什么用,或许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等你读了几年大学出来,你那些当年一早就出去的同学伙伴,已经有了几年的工作经历。你花了几年时间,花了几万块钱;而那些早出去的人已经挣了几万块钱,已经多了几年的工作经历,而你好像却只有一张纸——文凭。

大学只是刚毕业工资和没读大学的差不多(甚至更低),工作4年以后差距就出来了(以后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大学毕业做的是脑力劳动,工作轻松;没读大学做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繁重。
都说上大学没有用,那我们该怎么反驳“大学无用论”?“那不是大学无用,而是你自己没用,如果你成为了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历史学家等…那就是有用。因为你能力不足,没达到那个高度,所以是你自身没用,不是那些学科没用。
读书,是很多人的梦想,好好读书,读好书,将来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人读了大学才发现读大学并不是改变命运的起点,也并不是读了大学就有了害的前途,读大学只是改变命运的跳板,有了它你才会跳的更高,飞的更远。

大学四年过得有多快,大学四年赋予了我们什么。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去形容。

这四年,不同于其他上学阶段的岁月。以前初高中,大家好像同时齐头并进,每天一起上学下学吃饭写作业。

而大学的时间,零散随意,就连上课,也不会有固定的教室与固定的座位,当然还有很多人选择不去。

这四年,有的人拼命奔跑,用力吮吸,补给自己。有的人坐以待毙,耗费光阴,蹉跎了生命。

大学的意义,就像一道残酷的分水岭。我们同时在一个关卡里打怪升级,有的人愈战愈勇,最终击倒大BOSS,有的人瘫倒原地,不愿再爬起。

一个为了帮助大学生成长操碎了心的90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1

读书真的有用吗?上大学真的有用吗?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是非常之高的。在美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是42%,日本的比例是45%,英国的比例是38%。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是多少呢?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包括专科在内的大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只占8%点儿7 ,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4%。也就是说,在我国大学以上学历不到10%,高中以下学历有77%的人,十个人里,七个都是初中和小学的学历,只有一个是大学生。听完这组数据,您是不是会很吃惊?有人说你也不看一看人口的基数,每年八千多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百分之。八十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一毕业就失业,用一麻袋钱换来的文凭,可能连一个麻袋都买不起,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更痛心的是,周围很多的人在告诉你,大学教的很多都是过时没用的知识。社会大学学到的才是真智慧,没有学历,没有文凭的网红,赚钱最多,最调皮捣蛋的孩子才最有出息。这都是一些多么无知和愚昧的论调,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以为只靠蛮力,胆子和关系就能成功吗?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不例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假如你每天只知道埋头读书,不缺身体力行的实践,那只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夸夸其谈风华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啥也不会,你读的书还有什么用呢?另一个极端是,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力争,每天只懂得努力去干活做事,天天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更不读书学习,靠自己的经验见识成功,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说的道理。数不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就是你的平静,你现在的困境和失败,都是你过去成功的经验所造成的。没错,学历并不代表能力,文凭也不代表水平,知识并不等于智慧,但读书也并不代表没用。

记住了人和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习的能力。一个人的强大,靠的是文化,一个企业的强大,靠的是文化,一个。家族的强大同样靠的是文化,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是文化。少年强则国强,没有高素质的国民,没有高素质的教育,何来民族的强大和复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强,您认同吗?评论区告诉我,我是孙德义,关注我,为你分享更多的道家智慧。上大学不是为了第一年找到工作,也不是为了第一年就拿高工资。上大学和我刚才说的这个住宿的理论是一样的。他是为了这个树底下有一个肥沃的这个土壤。如果我们要上大学的农村,那么我的社会关系就仅限于我们那个村庄。那我现在我的社会关系呢已经是遍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现在鼓吹读大学毫无意义的无非是两种人。

一种是从未读过大学的局外人。

他们或居心叵测,虚张声势,通过贬低大学来掩盖自身学历的自卑。

像喜欢找“大学生小姐”的土老板,以为自己艹了个大学生,灵魂就得到了升华一样。这种人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其本质依旧是无能的Loser。

他们或混沌未开,目光短浅。靠着自己勤劳打拼下的财富,沉迷于屌丝的自满。

这种人最为危险,因为他们往往会把这种想法贯彻到对子女的教育上。以为只要有钱,孩子就算成绩不好,也可以继承家业。可殊不知,属于他们那个凭着“勇气和勤劳”就能一夜暴富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知识和财富的综合较量才是新时代主题。

他们或麻痹愚昧,自甘认命。

这种人是最多的,譬如我母亲当年。他们不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贫苦的他们认为把自己劳累终身的积蓄留给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听之任之,舍不得多花一点银子,却不知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资。越是贫困的地方越不重视教育,越不重视教育就越是贫困。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第二种鼓吹大学无意义的是部分作为“局中人”的大学生。

随着“大学生包分配”的取消,从小接受到“考上大学就轻松了,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大学生们一次次地遭到社会无情的打击。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寒窗苦读十年书,如今抢着去打工。当大学生们发现自己投了一堆简历,却收不到一张offer,好不容易找到个工作,结果到手的工资还比不上民工时,忍不住吐槽“读大学有个鸟用啊”

我不会给你说“虽然找不到工作,但读大学可以升华你的灵魂”这种鸡汤。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读大学的目的,就是找个好工作!

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否就等于读大学没有意义?

首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逻辑不严谨的伪命题。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某楼下洗碗大妈说到“现在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了”时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时,我就忍不住想告诉她“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那些年轻漂亮,体力又好的大学生应聘洗碗工,指不定比你有核心竞争力”。

其次: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本正常。部分人大学四年,除了年龄和体重外,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虽然是大学毕业,但能力和智商仍然停留在高三水平,甚至下滑。

未来对于大三的我来说还很遥远。

我也可能会因为一项“只招收985 211应届毕业生”被许多单位拒之门外;我也会因为薪水不及隔壁初中毕业的小王,得到“大学毕业还挣那么少”的嘲笑。

这些我都知道,

但这些也都不重要。

因为我知道,大学对于我来说虽然不是生活的免死金牌,但却是我走向更好生活的一张入场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9-04
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你考上的是二本以上还是要读的,如果是三本专科的话就得看自己家庭经济情况以及自己的学习兴趣如何了。个人认为如果自己对于学习本身没什么兴趣,上学也就只是混了个文凭也没意思,有的甚至一进去就打游戏什么证书也拿不到,那就更是没意思。再者,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读三本或者专科按目前的费用来说大致在6-10万,有的三本院校或者是艺术类专业可能读下来还要高些,说实话现在专科生出来也就1000多一点,本科生都是白菜价,更何况3年后的事情,中国的教育体制发展成这个样子坑爹也没办法。举个例子,我是2010届的,宿舍一姐妹儿的妹妹初中毕业在服装厂工作,一个月3000多,厂里还提供较好的住宿条件,而我姐妹儿读了4年书,花了5万(挺节约,还经常打工),结果出来工作放眼一望全是1000多的,还得自己租房,合租房租都得200多,还算便宜的,这很是让她崩溃。当然我不是说上大学就不好,我觉得上大学和没上大学的本质区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上大学得人可能看待事情会全面一点,比较长远一点,眼界要宽一些,如果有资本积累的话,后续发展就会更快。但是没上学的人呢,他们多在社会上历练好几年,多几年的社会经验,多一些原始资本积累,比较多机会去从商(现在很多大企业的老板也是成功后去进修、培训提升自己嘛)。而上学的人呢,出来就20多些了,混一两年就涉及结婚买房之类的事情,经济压力之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勇气和雄心敢去冒险做生意做贸易之类的,而较多的想着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往上爬。
以上是个人看法,这个问题就得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了,祝你幸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3-13
因人而异,有的人读大学就没用,有的人没读大学,初中毕业,,单干,年薪20多万也不少,看自己能力,牛逼的人物,不读大学也牛逼,上大学就是一个选择,不要觉得读大学就高大上。有很多人初中不读的,学钢琴吉他,玩的厉害,去给公司年会表演伴奏,还给别人婚礼伴奏啥的,钱不少挣得。只要能把技能玩好,有头脑就行。没这些,读哈佛也是废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