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下雪?

如题所述

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2
地面的水(海水、河水、湖水、江水等等)受阳光照射而蒸发成水蒸汽升腾至空中,由于高空温度较地面要低很多,有时甚至于低到零度以下。在低温的环境中,水蒸汽凝聚成小水滴。天空中的云就是由这些小水滴聚集而形成的。云层中的这些小水滴受空气运动的带动作用而互相碰撞,使自己的粒度变得越来越大。逐渐不断变大的水滴又由于低温的作用而结冰形成小冰珠(实际就是雪),小冰珠又互相碰撞或其外表不断凝聚空中的水蒸汽,使自己的体积不断增大,过大的冰珠由于过重,使上升气流也无法支持而向地面坠落,在坠落中冰珠由于空气磨擦而升温及地面夏季的高温作用渐渐融化成水滴--雨滴;如果冰珠过大(实际可称为“冰球”)在落到地面之前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落到地面的稍小一点的可以来得及融化就成了雨,稍大一点的来不及融化就只能仍是冰雹。在空中漂浮的看似柔如棉花的云朵里的气流始终是处于剧烈运动之中,这样剧烈运动促使云层不断地上下运动,形成犹如白蘑菇的浓厚云层(夏日多常见的一种云层)。由于这种云层所处位置很高的极低温的环境中,因此形成的冰球也就越大,落到地面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所以夏季多降冰雹。冬季由于地面温度较低落下的冰雪也无法在中途融化成雨,所以冬天只会下雪。
第2个回答  2019-09-06
其实地面的水(海水、河水、湖水、江水等等)受阳光照射而蒸发成水蒸汽升腾至空中,由于高空温度较地面要低很多,有时甚至于低到零度以下。在低温的环境中,水蒸汽凝聚成小水滴。天空中的云就是由这些小水滴聚集而形成的。云层中的这些小水滴受空气运动的带动作用而互相碰撞,使自己的粒度变得越来越大。逐渐不断变大的水滴又由于低温的作用而结冰形成小冰珠(实际就是雪),小冰珠又互相碰撞或其外表不断凝聚空中的水蒸汽,使自己的体积不断增大,过大的冰珠由于过重,使上升气流也无法支持而向地面坠落,在坠落中冰珠由于空气磨擦而升温及地面夏季的高温作用渐渐融化成水滴--雨滴;如果冰珠过大(实际可称为“冰球”)在落到地面之前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落到地面的稍小一点的可以来得及融化就成了雨,稍大一点的来不及融化就只能仍是冰雹。在空中漂浮的看似柔如棉花的云朵里的气流始终是处于剧烈运动之中,这样剧烈运动促使云层不断地上下运动,形成犹如白蘑菇的浓厚云层(夏日多常见的一种云层)。由于这种云层所处位置很高的极低温的环境中,因此形成的冰球也就越大,落到地面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所以夏季多降冰雹。
冬季由于地面温度较低落下的冰雪也无法在中途融化成雨,所以冬天只会下雪。
第3个回答  2019-07-13
地面的水(海水、河水、湖水、江水等等)受阳光照射而蒸发成水蒸汽升腾至空中,由于高空温度较地面要低很多,有时甚至于低到零度以下。在低温的环境中,水蒸汽凝聚成小水滴。天空中的云就是由这些小水滴聚集而形成的。云层中的这些小水滴受空气运动的带动作用而互相碰撞,使自己的粒度变得越来越大。逐渐不断变大的水滴又由于低温的作用而结冰形成小冰珠(实际就是雪),小冰珠又互相碰撞或其外表不断凝聚空中的水蒸汽,使自己的体积不断增大,过大的冰珠由于过重,使上升气流也无法支持而向地面坠落,在坠落中冰珠由于空气磨擦而升温及地面夏季的高温作用渐渐融化成水滴--雨滴;如果冰珠过大(实际可称为“冰球”)在落到地面之前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落到地面的稍小一点的可以来得及融化就成了雨,稍大一点的来不及融化就只能仍是冰雹。在空中漂浮的看似柔如棉花的云朵里的气流始终是处于剧烈运动之中,这样剧烈运动促使云层不断地上下运动,形成犹如白蘑菇的浓厚云层(夏日多常见的一种云层)。由于这种云层所处位置很高的极低温的环境中,因此形成的冰球也就越大,落到地面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所以夏季多降冰雹。
冬季由于地面温度较低落下的冰雪也无法在中途融化成雨,所以冬天只会下雪。
第4个回答  2019-12-10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条件

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充分的水汽。
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
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