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不摘的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四个不摘指的是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1、摘帽不摘责任。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在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党政领导干部调整频繁,一张蓝图难以干到底,继任者又要花费大量时间熟悉情况,不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贫困县摘帽后,落实责任依然不能松劲。要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摘帽不摘责”当成干部工作的“标配”。

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在后续的发展中,要强化责任意识与主体意识,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2、摘帽不摘政策。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从摘帽县的实际情况看,户脱贫、村出列,主要标准是贫困户的收入水平脱贫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问题解决了,但造成长期贫困的产业短板和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贫困乡村的延伸,仍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稳步脱贫、避免返贫,要留出缓冲期,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后,在脱贫攻坚期内仍可继续享受现有的国家扶持政策。

精准扶贫不是说立竿见影,发展产业、异地搬迁等很多扶贫举措见效都需要一个过程,贫困县摘帽后增强发展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客观上需要扶贫政策扶上马,送一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

3、摘帽不摘帮扶。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按照现有标准脱贫,摘帽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实际上,摘帽各县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道路上最难啃的骨头。如果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撤退,这个骨头就很难被啃下。

因此,无论摘帽以前还是摘帽以后,各级帮扶干部的心劲都不能松。扶贫干部要在“摘帽”之后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

同时,要抓好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志愿者这四支队伍,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确保有长期坚守阵地的团队。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4、摘帽不摘监管。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已经摘帽的贫困县,决不能认为已经摘掉穷帽,就可以放松要求了。贫困县摘帽后仍然是绝对标准较低的贫困,刚脱贫的群众,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还面临各种复杂的致贫返贫因素。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重返贫困。因此,贫困县退出后,要加大致贫返贫风险防控力度,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风险规避机制。

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发现返贫风险及时采取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户不返贫。

彰显浓浓为民情怀:

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当前我市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重点要在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上下功夫。要紧盯剩余贫困人口、监测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逐户逐人逐项精准补齐短板弱项,抓好最后的问题清零,确保不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是承诺更是责任担当、使命所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困难和挑战并存,需要全市党员干部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群众稳定脱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个不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