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月销过万证明什么?中国救了特斯拉

如题所述

看了3月销量数据,埃隆?马斯克也许一边哭泣,一边笑爆。

为什么?受美国不可遏制的疫情影响,特斯拉美国工厂关闭了,他们正在大规模裁员,据说要裁掉75%。生于硅谷,长在加州,特斯拉母国的灾难,有可能让这位好莱坞钢铁侠伤心到落泪。而同时,上海特斯拉工厂创造的全球第一,已经让整个行业拍案叫绝,这让特斯拉注定上演的悲剧,反转成了一出喜剧。

3月,国产Model 3销量达到了10160辆,可谓一枝独秀,不但在电动车榜单上领先,而且单车30万的售价,使得特斯拉在综合市场豪华阵营中展露头角。这个大礼,应该让马斯克笑到后脚跟疼吧。

上海滩挽救了特斯拉。中国高效的抗疫成果,拯救了美国最耀眼的汽车制造商。

这就是当下全球车市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往后演绎,是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还是重复农夫与蛇或者东郭先生的老套路?我们来试着剧透一下:

首先,单一电动车车型月销过万辆,Model 3热卖意味着什么?

这当然是一个出色的战绩。同月,被寄予厚望的全新比亚迪秦EV,卖掉5066台,已是优等生了。历史上,电动车月销超过1万台,都算亮瞎眼的数字。何况,特斯拉Model 3挑战的价格区间是30万上下。这恰恰是国内车企或品牌望尘莫及的“空气稀薄地带”。

可以明确判断,特斯拉在上海工厂加持下,他的“小三战略”打赢了第一枪。即便各个渠道反馈来的消息,对国产Model 3的性能、配置及服务诟病不断,但这并没有阻挡特斯拉拥趸的追爱。中国制造的Model 3已然是爆款。

应该承认特斯拉的成绩。这是马斯克多年以来坚持不懈进行消费者“心智塑造”的成果,也是中国市场对美国品牌深厚认同感的客观反映。有个叫“北美崔哥”的网红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热爱美国的,除了美国人,就是中国人。他说对了。因为如果不是中国人的热爱和支持,美国能否保持今天的地位,美国制造能否保持其品牌优势,还真是个问题。

而这一次,特斯拉“小三战略”成功,关键点在于马斯克站队站对了!在去年,他非常明智的跟特朗普闹掰了,开始下决心不顾美国“再工业化”号召,不顾总统先生“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苦心呼唤,坚定不移跑到中国上海,建设最先进的全球样板工厂。

想一想吧,如果没有上海工厂这个战略选择,今天的特斯拉会怎么样?!很可能,他们真的就像那次火箭营销一样,被新冠疫情发射到太空中当垃圾去了。

今天看,走量的Model 3,是特斯拉真正实现盈利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则,前期所有高端化车型做足的秀儿,积累的口碑,都不能落地,很可能打水漂了。没有Model 3在中国落地,没有Model 3变成中国爆款,再赶上美欧工厂关闭,美国股市狂泻,马斯克还有力气在他的推特里发表外星人式的高论吗?!

特斯拉并不伟大,他只是在中国重新投胎了。这就是Model 3热卖的实质。

其次,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会不会演化为“鲨鱼效应”?

Model 3热卖同时,给中国车企或中国品牌,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有形的压力,是市场份额。特斯拉一款车,就占领了新能源市场大约四分之一,再加上刚上市的长续航版,以及更多车型落地,是不是特斯拉会由一条鲶鱼,变成一头鲨鱼,强者恒强,独吞中国市场?

无形的压力,是品牌认同。中国车企正在进行艰苦的“品牌向上”战役,水滴APP之前说过,这就像打一场“上甘岭”,中国车企在品牌塑造和价值认同上,不论是重武器数量还是弹药饱和程度,都远逊于对手。特斯拉如今已经变成了“友军”,他在中国生产,在中国制造,在中国销售,他尽享了所有的中国优势,还拥有美国高科技品牌的特殊品牌势能,这个仗怎么打?

有些担忧,可以理解。但如果这些担忧,转化成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懈怠的“畏敌情绪”,或某种程度的失败主义,那就是错误的。

我们要从力量对比与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车市未来战况。

特斯拉的优势,一是技术先发的成熟度优势,二是基于数字化制造形成的组织架构创新优势,三是围绕埃隆?马斯克人设,形成的全方位网红营销体系优势。

这三方面优势,事实上,都不可持续。

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很多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都分析过了,其实是一个空壳。不过“尝第一口汤”的车主受众们,压根儿不会去在意这些内幕和细节。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和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突破,比特斯拉一点不差,甚至很多方面都有所超越。这很少为市场所知,或者说,并没有体现在消费者认知上。

同样,国内新势力车企比如蔚来、理想等,在更加互联网化和聚焦创新的组织架构上,也做出了尝试。随着华为这样的ICT供应商加入,中国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互联网创新意识和团队攻关上,已经具备快速赶超美国的态势。当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开始产生变异、化合、重组的反应之后,中国车企的数字化创新能力短板会补上,而且很可能形成长期优势。

再看一看马斯克的人设营销,他会一直保持热度吗?眼下看,非常热。就像特朗普在四年前赢得历史上少有的支持率一样,可是今天呢?在新冠疫情的攻击下,美国会走向哪里,我们还看不到尽头,有一点可以肯定,灯塔国的光辉在病毒的攻击下,已经黯然失色了。

水滴APP之前判断:如果说苹果手机是美国制造蒙住全球消费者双眼的最后“一块红布”,那么特斯拉汽车就是美国制造献给人们的最后一块纸尿布。因为,支撑乔布斯、马斯克的品牌与心智制高点,并非技术优势,而是美国文化优势,是“美国第一”的全球心理优势。但是,这一切正在过去。相信在这次全球大疫情过后,美国文化的泡沫,就像他们的股市泡沫一样,不会完全崩盘,也会一地鸡毛。

当美国的“灯塔背书”消散和衰败之时,好莱坞制造的“钢铁侠”还能打遍全世界吗?这个人设符号还有那么强大号召力吗?也许还有。但是,有多少人经历或者目睹感受过美国疫情的恐慌和悲催,这种文化和品牌影响力就会打多少折扣。

天底下不会有永恒的光环。百年品牌从来都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表演维系。乔布斯之后,苹果颓势显露。特斯拉的品牌优势同样后劲不足,甚至危机重重。马斯克也许正在冥思苦想,如何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刻证明他的不可战胜。他在推特里的胡言乱语,可以PK特朗普了。但是,那些特斯拉拥趸们,很可能就像今年春节后急火火跑到美国避难的中国人一样,会遇到他们一生中相当肥大的一只黑天鹅。

特斯拉的当下,他的制造体系也就是身体手足,已经搬到中国了,供养他的禽肉蛋奶水谷精微,也在中国市场,不过,他的头还在美国硅谷。特斯拉的未来,面临一个选择,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赢得长久优势,就必须把头也搬过来。而完成“中国化”的特斯拉,今后不会是一条鲨鱼,相反,当鲶鱼效应释放殆尽之后,他大概率会变成一条娃娃鱼。

最后,需要谈一谈,中国车企和中国品牌,如何应对眼下特斯拉的巨大压强?

毋庸置疑,特斯拉已然形成超强品牌势能,不可能一夜间消失。只有正确的应对,在战术上重视这个对手,集中优势兵力,在重要的细分市场上,迎难而上,重点突破,打造爆款,中国车企才能成为未来车市的“逆行者”。

要看到,在30万上下的高端市场,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在于他的差异化。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辆电动车,而是一辆特斯拉。这种粉丝聚焦效应,就像之前的苹果手机,就像哈雷摩托,满足的是一种基于心智占领和价值认同的深层消费需求。中国品牌缺少的,就是这种催化剂和发酵剂。

馒头可以用来解饥,但市场上并不缺少馒头,所以“五道口的枣糕”就成为爆款了。“枣糕”的流行,在于以一种拿手绝活儿,重新定义了另一种充饥解饿的方式。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欧疫情的不确定性,会给市场留出了一个空档期。中国车企应在此时,把自己的“黑科技”、“红科技”都拿出来晒一晒,要在核心技术突破上,亮出自己的绝活儿。中国车企必须加大在关键技术点上的推广和营销,要告诉市场和受众,在哪些技术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具有非常强大且确定无疑的世界领先水平。

当美国四艘航母都“感染”后,西太平洋就剩下辽宁舰和山东舰了。中国车企的“航母”在哪里?如果有,就别藏着掖着了。如果没有,赶快加班加点加紧攻关,自己造出来吧。如果再继续按部就班,等待欧美车企的技术外溢或输入,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谓大危即大机,考验的是你是否有所准备,是否未雨绸缪。

在品牌推广上,中国车企要有“以我为主”的思路和策略,继续“跟跑主义”没太大戏。水滴汽车APP在《后疫情时代的8个预言》中探讨了一些方法,也许有些参考作用。而熟知市场真实战况车企,要在知彼知己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绝活儿。

兵书是可以参考的,也可以讨论和争论。但枪声一响,谁还有机会纸上谈兵呢?唯一的准则是,打破教条,释放自我!有一句互联网企业的流行语,叫做“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今年后半程,中国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中国产业链的积聚效应会凸显,中国车企面临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把暴露出来的产业链短板补齐,把综合制造优势的潜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

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但扭转时局的拐点,往往是偶然性推动的。有时候,三十年只是过了一天;有时候一天就相当于三十年。

特斯拉Model 3月销过万,很多人对此的解释,是自怨自艾。他们说,中国车企“不行了,不行了”。短期看,他们的说法也许是对的,但并不全面。

如果从全局和未来的视野看,中国汽车业还处于十八岁的青春期,新冠疫情确实类似一场“流感”,事实证明我们的免疫力是最强的。在中国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曲折成长史上,我们仍处于强健的上升期,把那些力比多、荷尔蒙分泌过度的毛病改一改,我们仍拥有远大的前途。

特斯拉得救了,因为中国拯救了他。中国制造强大的动能已经重启,也许还可能去拯救全世界。但有个前提: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主场,打出漂亮的品牌翻身仗!(完)

文/正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