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软体动物?

如题所述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种类繁多,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虽然在形态上差异很大,但身体一般都可以分为头、足和内脏团3个部分,外面具有外套膜。足一般位于身体的腹面,是由体壁伸出的一个肌肉质的运动器官,内脏团位于身体背面,由许多内脏器官所构成,并被柔软的体壁所包围。

外套膜是由身体背部的体壁延伸下垂而形成的一个或一对膜,并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空腔称为外套腔。外套膜能够分泌碳酸钙,形成一个或两个外壳包围整个身体的壳,少数种类的壳消失。软体动物可分为7个类群:单板类、多板类、无板类、腹足类、双壳类、掘足类和头足类。其中腹足类和双壳类种类最为丰富,占软体动物的95%以上,其他类群均为海洋生活。

南海除单板类外,其余各类均有分布,构成了南海动物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软体动物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在食用方面,如鲍鱼、玉螺、香螺、蚶、贻贝、扇贝、江珧、牡蛎、文蛤、竹蛏、乌贼、章鱼等,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是名副其实的海珍品;在药用方面,有石决明(鲍鱼的贝壳)、珍珠、海螵蛸等;在工业方面,贝壳是烧制石灰的良好原料之一,珍珠层较厚的贝壳也是制作纽扣的良好原料;在工艺和装饰品方面,很多贝壳具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富有光泽,绚丽多彩,是古今中外人士喜欢收集的玩赏品,如四大名螺的万宝螺、唐冠螺、法螺和鹦鹉螺。

吸附在岩石表面的石鳖

石鳖是一种附着在潮间带岩石或藻类上的多板类软体动物,通常身体呈卵圆形,扁平,中间稍隆起,身体的颜色与附着的岩石或生物的颜色十分相似,具有很好的保护色。身体背面一般有8块覆瓦状排列的石灰质壳板所构成,各个壳板之间可以前后抽拉移动,因此石鳖脱离附着的物体后,可以将身体曲卷起来。

贝壳的周围有一圈外套膜,又称环带,因其上有丛生的小针和小棘刺,整个背部形似古代士兵的盔甲,所以也有时候把它叫作“石鳖鱼将军”。该类动物一般都以附生在岩石上的海藻作为食物,其口内的齿舌是非常有效的取食工具,它的足几乎占据了整个身体的腹面,适于吸附在岩石表面和匍匐爬行的生活方式,而且吸附力极强,一旦受到外部的干扰,就很难将其从附着的岩石上分离下来。

鲍鱼不是鱼

鲍鱼并不是鱼类,而是属于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类动物类群。鲍鱼的贝壳呈耳形或卵圆形,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海耳”,而尤以鲍鱼中的一种名叫耳鲍的更为形象逼真。贝壳左侧有一列小孔,前面几个通常开口,而后面的几个多是封闭的。鲍鱼主要栖息于浅海,在潮流通畅、藻类丛生的环境中,利用其发达的足部吸附在岩石上生活,以藻类为食。

鲍鱼浑身全是宝,其足部肌肉十分发达,而且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海产品,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海产的“八珍”之一,也有人将其誉为“餐桌上的软黄金”;鲍鱼的壳在中药上被称为“石决明”,古书上也有将其叫为“千里光”,因为具有明目的功效,因而得名;鲍壳的内面常呈现有青、绿、红、蓝等色交相辉映的珍珠光泽,因此常被用作贝雕工艺品。

马蹄螺壳非马蹄状

很多人可能认为马蹄螺是因为螺壳的形状像“马蹄”而得名,实际上并非如此。马蹄螺的贝壳大多数是呈圆锥形或蜗牛形的,还有的是耳状的,那么为什么称之为马蹄螺呢?主要是因为马蹄螺的壳口形似马蹄。马蹄螺常栖息于潮间带以及浅海的岩石、沙或泥沙质的海底,主要以藻类为食。大马蹄螺是南海常见的种类,也是马蹄螺中个体最大的种类,贝壳的珍珠层较厚,常被用作纽扣的原料或贝雕的工艺品,大马蹄螺的壳在中药上也被称为“海决明”、“马蹄子”,而且壳粉比较光润,适于用作喷漆的调和物,但由于过度开采,已经日益减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9

软体动物都长什么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