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合同和口头协议不一样时,但已经签订了合同该怎么办?

在购房过程中,买方与中介口头说好的中介费是1%,在出售房屋流程结束后,买方已经拿到产证了,中介又要买方拿1%的中介费。
理由:
从上所述很显然,这份协议是中介人起草的,买方也没有通过认真阅读以后签了这份2%协议的,协议签了以后,至买方付清1%中介费后,中介公司也没有提醒买方,后续到办完产证,拿到房子以后的2个星期中介公司再要买方付1%,买方才知道自已中介费是2%,现在买方应该怎么办?

您好,根据《民法典》规定,口头的承诺也算是合同,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从证据角度来讲,一旦发生争议,不利的一方就可能不承认他的承诺,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法院难以支持。建议尽量主张将相关承诺落实于纸面上。如果口头协议和书面协议都未履行,应坚持签订在先的原则;如果已经按照口头协议或者书面协议开始履行,应坚持履行在先原则。

由于口头协议一旦发生争议,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法院也难以支持,因此建议发生书面协议与口头协议不一致的情况时,建议双方重新签订补充协议落实合作条款。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合同订立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3
书面合同和口头协议不一样时,但已经签订了合同,应以书面合同为准。
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以合同为准,口头协议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也有效。所以如果有一方否认了口头协议,就得证明对方答应过口头协议,一般是取得录音。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之外,口头的承诺也算是合同,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口头协议有纠纷,应当以书面合同为准。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第四百六十七条 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02
口头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要注意有其他实际的证据佐证。
假如买卖双方因买卖合同纠纷闹上法庭的,口头合同往往不能很好地证明双方当事人的交易细节,所以需要一些实际的证据佐证,在法院诉讼中要证明口头合同的存在,可以收集以下证据资料:
1、书证。当事人签署的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或者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
2、物证。当事人移交的货物、产品等。
3、证人证言。
4、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等。
第3个回答  2020-05-25
肯定是由书面合同为主的,口头协议都是不算数的,只能说是因为你没有认真看合同,被中介给坑了而已,现在都是这种坑人的陷阱,只能说你口头说的时候没有问清楚,所以导致吃亏了,吃一堑长一智吧。
第4个回答  2020-05-25
按照书面合同的协议进行处理。
就是因为口头协议容易带来纠纷,法律才规定必须签订书面协议的。
如果你有口头协议的录音的话,或者可能进行申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