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流浪地球》的成功,对科技界也是大新闻?

《流浪地球》的火热见证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逃离地球是不是人类未来的唯一选择?科技能否拯救人类?大家怎么看?

春节上映的《流浪地球》一路勇往直前,虽然止步于《战狼2》如珠穆朗玛峰般的票房前,也有人说作为中国第一个硬核科幻电影它仅仅才及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获得了成功且圈粉无数,这对科技界无疑是大新闻。

为什么说是大新闻,因为这部科幻片的背景架构是从大刘(刘佩慈)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提取的,吴京为特别出演,在电影中饰演一名中国航天员,这部电影的成功本身就带着国家崛起的意味。尤其是在科幻电影领域,更是代表着中国科技的腾飞。

科幻是源于科技的展望与延伸,科技是科幻最基础的内核。电影与小说不同的是,电影需要为小说构建的世界描摹出框架,渲染上色彩。科幻电影的难点在于它大多构建的是一个未来世界,这个世界需要符合现实科技认知的物理逻辑,又要添加一定的未来感。温度、海拔、历史、地理以及世界构架都是需要考虑的。因此,《流浪地球》的成功本质上就代表着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崛起。

不仅如此《流浪地球》在票房上的成功,同时意味这大家对科技的认同。科技的创新不是科技界一个圈子的事情,是需要全民科技意识增强的大环境为支持的。而全民的认可与圈粉也正是表达了这种支持与认可。

科技是无国界的,但是这不能阻碍我们为中国腾飞而骄傲,中国科技在科技界的崛起,《流浪地球》的成功就是在传媒界树起的第一个里程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7
大胆的想象有时也是另辟溪径!有时科学受限于科学!很多时候会因为太严谨而否认某些事!但万事都在还断变化,一切都有可能,所以大胆的想象也是一种启示!
第2个回答  2019-03-20

首先,这部电影对国内的科幻电影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这部电影在当时创作的时候几经波折,光是剧本就改了好几次,拍摄中途又因为投资人撤资等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拍摄过程一度十分艰难,其究极原因就是因为制作特效的难度之大,还要考虑客观实际原因。

作为一部脑洞大开的科幻电影,故事情节设置的让人意想不到。剧中人们在地球面临危机的第一反应不是丢下它迅速逃离,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建造推进器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让科学界为之一颤,人们都在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局限于现有的物理观,科学观。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在宇宙的某处,我们所信奉的这些规律都将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做的是大胆假设,宇宙之大,什么都有可能!

第3个回答  2019-03-20
对科幻片确实是个里程碑,但是对科学这个脑洞太大
当时郭帆请来了中科院的科学家们。
其中一位科学家一进门就脱口而出:“地球不可能被推走的,地球是推不走的。”
原因是,地球假如是一个鸡蛋,里面是液体的,地壳跟鸡蛋壳按比例是一样的,大压强推过去的话,根本撑不住。 (其实我觉得地球还不如鸡蛋壳,因为地表有板块活动,基本就是个裂开的鸡蛋)
郭帆:“我说老师别这样,这样项目就黄了,我们得假定它能够被推走。然后要找到这种合理性……什么是科幻片呢,就是我们基于科学,把它逐渐地合理化
第4个回答  2019-03-20

因为科学是非常奥妙的,即使到今天我们人类所掌握的东西仍然只是九牛一毛,所以对于科学应该抱有猜想的态度,《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虽然它本身没有什么可行性,但是对于科学界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是科学家们必备的,但是适当的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家们应该大胆的提出猜想,然后再努力去证实自己的猜想,而这部影视作品就是源自于人们的猜想,后来科学家们经过推断得出结论,电影里的场面是不能视线的,但是不得不说《流浪地球》确实是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所以说它对科学界来说也是一个大新闻。

另外,它还是我们国家科幻电影方面的标杆作品,它的成功鼓舞了许多从事科幻作品的人,所以说《流浪地球》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