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的时代,我们看到的作品,开始慢慢偏向于“爽文”以及很多带有离谱剧情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就是看个乐,看完之后索然无味。
想要提高文学作品的深刻性,个人感觉主要需要从三个方面下手:让作品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并且需要升华主题:
本人比较喜欢看一些文学作品,但是看现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已经远远脱离了生活,比如一些热门的都市文学,里面都有很多离谱的剧情,丑小鸭变天鹅只是少数,但是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带有这样的剧情,这些文章也只是偏向娱乐性,并不会形成深刻的主题。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活着》、《朝花夕拾》等文学作品,阅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人性,感受到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产生共鸣。
如果文学作品只是单纯地描述生活,或许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但是读者也会感受到生活的单调和乏味,因此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学作品,还需要高于生活。
很多经典、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都会有矛盾的突出和激化。比如阅读《活着》,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欢乐和痛苦,同时也会感受到生活对富贵的折磨,富贵所经历的,是一种夸张的生活,但是我们却感到十分真实。
升华主题,可以说是文学作品中最难的部分,这一部分一般出现在结尾,而无论是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甚至是动漫作品,结尾都是最难的地方。
一个闭合的结局,或许能够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在心中不断思考,走不出作品带来的震撼;一个开放的结局,或许会让人引发大量的联想,让每一个读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结局。
相信大家都曾经经历过,在看完一本文学作品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从故事中走出来,这些作品,就是具有深刻性的作品!
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浆出发了。 --博尔赫斯
时代发展到了一个繁华的时期,过快的发展让人内心变的浮躁,整个社会也很浮躁。因此,一个泛娱乐化时代出现了,在这种时代里,文学作品也变得简单没有深度,那么如何提高文学作品的深刻性呢?
靠近现实
文学作品起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想写出深刻的文学作品,你就得进入现实,看深层的现实。
去观察农民。去看他们如何汗流浃背,去看他们长满粗茧的手,去看反复下跌的粮价,去看他们沧桑的脸。那样你才知道,三伏天有多热,下地劳作原来可以凌晨三点起,辛勤劳作一年竟然只赚到几千块钱,你才知道10多块钱的奶茶是他们会感到震惊的,去看看吧;
去观察普通职工。去看他们平凡的一天,去看他们朝九晚五,去看他们家庭的争执,去看他们养育孩子的不容易,去看他们生病舍不得看。那样你才知道,普通人有多普通,承担整个家庭有多困难,你才知道原来普通也很难;
去观察富人。去看他们华丽的生活,去看他们华丽背后的故事,去看他们是否幸福。那样你才知道,钱不能带来一切,那样你才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你还可以去看偏远地区的风景,去看街道僻静处的样子,去看繁华城市的夜晚……
了解复杂的感情
感情让世界变得复杂,一部文学作品最好的就是让人主动代入,和书中的人感情互通,因此我们要见识很多情绪。
医院。医院是一个观察各种情绪的好地方,在这里你能见证爱情,见证亲情,见证友情,也能看见病人痊愈后的喜极而泣,看见家属疲惫不堪但仍然坚持的身体,看见医生尽力挽救生命的真诚;
学校。可能是幼儿园,可能是小学,可能是初中,可能是高中,也可能是大学,我们要去看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学生的行为,学生对某些事物的认知,看他们的感情,看他们的情绪,看他们的懵懂无知,也看他们的积极向上。
提高自己的文笔
一个作家,自己的文笔不到位,内心有千万种语句、千万种想法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多看其他作家的作品。借鉴学习是最快的方式,你要看他们如何描述苦难,如何描述幸福,如何看风景隐喻人物;
多润色作品。一部好的作品,必然经过无数次推敲,最后达到一个最好的境界,因此文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的过程。
📚结语:文字不要只写表面,社会是深层的,要看到娱乐时代之下的东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在“泛娱乐化”时代下网络文学沿着历史的虚无,真善美的背弃,法律的挑战,庸俗化一切的倾向肆意发展,而商业模式的单一,精品内容的稀缺,屏蔽了读者急迫的审美需求与有限的想象空间。优质文学作品只得从以下三点立足纵向发展:
①戒掉“奶头乐”:
美国学者智囊布热津斯提出Tittytainment战略,迎合了约80%人群,以爽文形式起着麻痹作用,使人们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而锻炼大脑逻辑思维能力,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比如散文大师林清玄,少用生僻词,文字依旧隽永晶莹,道理提示发人深省,思想。学习思维逻辑方式,了解大脑运作原理,反复提问题,不断复盘。
②留一点严肃:
时代娱乐普及,我们要保有深度,需要认真严肃地对待文学作品。文学是时代的一角缩影,爽文盛行,严肃文学被挤压,创作文学需要经过作者的打磨、读者的筛选、世间的洗涤之后仍能够在读者面前翻页才算数。严肃小说的作者与消遣小说的作者之间的区别,是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按照蓝图着手工作的人是绝对值得尊敬的,然而跟绘制蓝图的人比起来,他只能退居次席了。
③多一分思量:
生活是阳光,文学是月光。斯泰格认为,是好的作者是生活感官细节的贩卖者,事物感知者和处理者。人们更可能在优质文学的指引下走出碎片化迷雾,反之,在不断调整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过程中发现成就所有的艺术都是简化。如:海明威删去丰富的词汇,留下光秃的主干,甚至简化人物,简化主题,呈现一种极端的艺术简化。学会观察生活,哪怕没有成为优秀的文艺创作者,也会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创作产生于感官,成型于语言,在意义和思想走到终点。在创作中发现新我,以促成形成新的文学形态,构造新的文艺类型,释发新的文学观念,才是提高文学作品深刻性的归宿。
在当今信息共享化、碎片化的时代,传统且具有深意的文学作品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这现象的背后,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作者本身被如今的泛娱乐化时代影响,更是有受众及整个时代发展走向的作用。想要提高文学作品深刻性并让其“破壁出圈”,不仅仅需要作者一方努力,更要多方共同打造。
与时俱进,结合时代。
在当今,短视频平台、娱乐游戏等飞速发展,可以说是已经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些产品的出现及发展,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其弊端你我或许也都会有感受,就拿最简单的现象来说:刷完抖音或者打完游戏,放下手机的时候空虚感顿生。这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些都是缺少深刻性的,仿佛没有了灵魂。无论是资方或是作者,不妨借此推出既能让受众喜欢,又有深刻性的作品,这样不仅结合时代有了观众,而且还能改变如今的状态。
形式创新,抓住观众。
时代在发展,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注重深刻性是必要的,但是并不能仅仅注意到这一点。如果只关注其深刻性,则容易出现枯燥无味的作品,观众可能并不会买账。论技巧、能力等等,在文学方面来说或许是成功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作品便是成功的。成功与否,还应看观众的反应。因为文学作品本就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在文学作品创作上,不仅要注意其深刻性,更应注重形式上的创新,结合当今的发展方式,从而让其更具影响力。就如《朗读者》、《上新了,故宫》、《经典咏流传》等这类,不仅具有深度,而且还能收获观众,这样来看想要提高深刻性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当然,不论形式怎么创新,作者更应注重本身能力,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作者的功底。其实,当实力到达一定高度,自然而然也就会吸引观众深入其中。如果自身能力不够高、功底欠缺,反而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这样也是没有意义的。想要提高文学作品的深刻性,自身的能力功底是不可或缺的。
在泛娱乐化时代,想要提高文学作品深刻性可能并非易事,但是不断去尝试探索、不断提升自己,新时代下的深刻性文学作品也是会冲出“壁垒”,成为观众所“追捧”的一类。
对于现在的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处于描绘阶段,只描述出一个事物的表象,非常浅显直露。没有去带领读者探索生活表象下的本质,失去了文学作品的特性。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迎合大众需要
为了满足短暂的精神愉悦和美好的幻想,有些读者总是倾向阅读直白的,不切实际的文章,比如霸道总裁文和爽文,文章里可能写的毫无逻辑的也没关系,反正读者开心就好,读的人多了就有流量,然后赚钱。因此,为了迎合市场,有些文笔很差,剧情十分狗血的作品层出不穷。
作家门槛降低
网文作家的门槛低,只要你能把故事完整的叙述出来,你就是一名作者。网络成就了很多不该成就的人,甚至有些毫无文化底蕴的人都能成为作家发表文章,还有人专门写让人难以启齿的“颜色小说”。
二、这种现象怎么改善?
1.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提高对文学作品要求,严格把握作家门槛。
2.个人提高文学赏美,有选择性的阅读,多思考。
3、作家树立正确写作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任何类型的文章,我们都应该支持,但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深化,不是简单的描绘场面。作者应该有自己的自觉性,提高自己的视角和眼界以及写作能力,坚持基本的职业素养,不要为了短暂的流量去妥协,写些毫无逻辑和俗气的文章赚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三、提高文学作品的深刻性有什么好处?
文学的深度主要分为四个维度,思想维度,生活维度,形式维度,人性维度。
一个有深度的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无限的精神力量和蕴含。深刻才是事物的本质,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的作品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