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悟,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下面谈谈我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我的教学策略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是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三、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是: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3、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四、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1、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起点行为而定的,如果不清楚学生的起点行为,那就会出现学生不要“听”或“听”不懂的现象。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课堂上“为何要问”,“问什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而定,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等目标的融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本节课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学中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漫无目的频繁提问不仅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3、提问必须注重过程的调控教师提问要从容自然,应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不宜操之过急,更不能.包办代替,应合理地候答与理答。候答的时间不宜过短,过短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点名回答应注意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如果提问后缺少停顿也是导致只有少数优秀学生参与课堂。4、提问必须注重表达的灵活语言表达是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它具有灵活、多变、不受条件制约、教师掌握性和支配性很强等优点.。通过讲述能引起悬念,由悬念产生思维,思维的矛盾和冲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在设计教学整体时,对设疑内容解答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也应作充分准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适时适度、有针对性、有艺术性地灵活应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抛砖引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总之,在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不仅能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自身知识广博,教学富有启发性,语言生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深受学生欢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时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其教学实施的一般程序而言,教师先行琢磨、通过教学不断建模、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为之着魔是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 1、回顾、猜想: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生:运用了转化地方法。 师:猜一猜圆锥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的体积?它会与学过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关?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有的猜能转化成圆柱、有的猜能转化成长、正方体。 2、动手验证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和圆锥空盒(其中圆柱和圆锥有等底等高关系的、有不等底不等高关系的,圆锥与其他形体没有等底或等高关系)、沙子等学具,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3、反馈交流 生1:我们选取了一个圆锥和一个正方体进行实验,将正方体中倒满沙子,然后倒入圆锥容器中,到了四次,还剩下一些,发现圆锥体与这个圆柱体之间没有关系。生2:我们组选取的是圆锥和圆柱,这个圆锥与这个圆柱之间也没存在关系,然后我们换了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三倍。 4、归纳总结。师:那么存在3倍关系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高又有什么关系? 生3: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师: 圆柱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的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师:是不是所有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都存在这样的关系?请每个组都选出这样的学具进行操作验证。生汇报后师板书: 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师:如果没有圆柱这一辅助工具,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生: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1/3。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学生需要从中挑选出解决问题必须的材料进行研究。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步到位的,通过不断地猜测、验证、修订实验方案,再猜测、再验证这样的过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更一般的情景,学生在主动探索尝试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学习,以抽象概括方式自主总结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策略性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历猜测与验证、分析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