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在刚学走路的时候都是用踮着脚走路的方式,这让妈妈们很焦虑,特别害怕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担心宝宝以后总是这样走路,影响美观。家长也不担心,可以教你一些纠正宝宝踮脚的小技巧。
宝宝踮脚怎么矫正?
1.慢慢拉起来坐起来。
经常趴着的宝宝学会爬、坐、走的速度更快,还没学会爬的宝宝可以多趴着。另外,如果宝宝躺在床上,可以轻轻把他拉起来,用手坐(像做仰卧起坐一样),这样可以锻炼颈部肌肉和上半身的肌肉。
2.在床上打滚
把宝宝放在床中间,陪伴他,鼓励他,让他在床上多打滚。这样也可以训练宝宝的肌肉,让他更强壮。多陪他玩游戏,让他习惯手脚能动的感觉。
3.踢你的腿和脚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窝,托起宝宝,让他做踢腿弹跳,以此来练习宝宝腿部的拉伸能力。
4.爬,爬,爬
当婴儿能够站立时,可以训练他简单地行走。在沙发或茶几上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和他的身高差不多,鼓励他站起来。
5.练习放手和站立。
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肯定会害怕放手和站立。爸爸妈妈可以用一些他喜欢的玩具诱导他,然后不自觉的放手。(注意安全防护)
6.帮助训练
学步的宝宝往往是扶着墙、沙发、茶几、婴儿床、婴儿车、椅子等慢慢走。爸爸妈妈可以跟在宝宝身后,看着他走路;也可以抱着宝宝的胳膊,帮助他走路,然后慢慢过渡,直到可以用一只胳膊走路。
7.训练宝宝走路。
宝宝对走路感兴趣的时候,不要经常抱他。让他多试几次。一开始可以蹲在宝宝面前,用玩具诱导。等宝宝过来了,再搬回来。更熟练走路后,可以蹲在宝宝的前后方向,用他喜欢的玩具诱导他来回走动。摔倒后给宝宝安慰!
小心翼翼的原因
踮脚走路在医学上称为“脚尖步态”,简称“脚尖”。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即正常和异常。
1.生理尖脚
在蹒跚学步阶段,宝宝的腿部肌肉经常紧张。走路时重心前倾,身体协调性不够,脚缺乏触地感,所以踮脚。踮脚现象一般会随着生长发育而消失。如果你的宝宝在2岁以内只是偶尔踮脚,也不用担心。但也有少部分宝宝因为腿部发育异常,跟腱过短而踮着脚走路。这种情况,轻者可以通过肌肉训练来矫正,重者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2.病态尖头脚
如果是病理性脚尖,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大脑发育异常。学会单独站立或深蹲后,经常踮起脚尖,踮起脚尖的频率很高。两岁多经常踮着脚。同时还伴随着知觉损伤:简单来说就是视听反应不灵敏。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宝宝踮脚走路的纠正方法有以下几种:
仰卧举腿:家长用双手抓住宝宝的小腿,使宝宝的两腿伸直,再慢慢把宝宝的腿向上抬起,接近宝宝的胸腹部,反复进行该动作的练习,有助于缓解踮脚走路的现象。
按摩拉伸:家长在宝宝踮脚走路时,及时将宝宝脚部进行拉伸舒展,进行被动的足部按摩,减轻宝宝踮脚尖的情况。
青蛙腿蹦跳:家长可以将宝宝双腿并拢,用布条或绳子等轻轻将膝盖处绑在一起,再进行青蛙腿蹦跳练习,能够使宝宝改善踮脚走路的姿势。
踮脚走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生理因素:通常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或学会走路没多长时间,宝宝还不能适应走路的过程,为了维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宝宝就会踮脚走路。这种情况一般在1到2个月或2到3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足内翻:足内翻除了踮着脚走路以外,还可以表现为脚内收、内翻的现象。对于该情况,可给予宝宝足底按摩来进行矫正。另外,在按摩矫正后可以通过打石膏的方法来进行辅助固定。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如果儿童患有脑性瘫痪,可能会导致下肢肌张力明显偏高,此时宝宝走路就会出现踮着脚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比如可以通过下肢肌肉的按摩、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