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如题所述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如下: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文言文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正确语序是“我少年中国美哉”,强调“美哉”。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以下情况,宾语要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确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正确语序是“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鸿门宴》正确语序是“沛公在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正确语序是“三岁贯汝,莫肯顾我。”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

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之”没有实在意义。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没有实在意义。唯余马首是瞻。——《左传》正确语序是“唯瞻余马首。”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即“居高庙堂”,“处江湖之远”即“处远江湖”。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爪牙之利”即“利爪牙”,“筋骨之强”即“强筋骨”。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核舟一”即“一核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尽粟一石”即“尽一石粟”。

四、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1、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受地于先王”即“于先王受地”。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步于中庭”即“于中庭步”。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狼》“投以骨”即“以骨投”。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祭以尉首”即“以尉首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即“以大事寄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