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面对即将到来的其中测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复习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各3分,8题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恹恹***yān*** 虬***qíu***枝 楠***nán***木 争妍***yán***斗艳

  B. 奇崛***jué*** 丰腴***yū*** 迸***bèng***溅 拈***niān***轻怕重

  C.贮***zhù***藏 凡几***jǐ*** 旁骛***wù*** 强聒***guō***不舍

  D. 亵***xié***渎 迥jiǒng异 棱***léng***镜 碧瓦飞甍***mén***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锤炼 疼楚 飘逸 旁逸斜出 仙露琼浆

  B.条幅 倦怠 枯瘠 大将风度 节衣缩食

  C.颖慧 踪迹 萎谢 聊以自娱 尤柔寡断

  D.臆度 惊愕 浩齿 坦荡如砥 以身殉职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上海迪士尼乐园2016年6月开园,将为游客提供无限可能,创造值得 ① 一生的回忆。上海迪士尼乐园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欢笑没有年龄之分——孩子们将能和他们最爱的迪士尼朋友见面互动,爸妈们一定会在旁微笑着记录下每一个 ②瞬间;青少年穿上“喷气背包飞行器” ③ 天际,祖父母则可以在花园里散步休憩。这里同样将是年轻人的乐土——乐园里无处不在的新奇、 ④和冒险都在等着他们去开启梦想。

  A①珍爱②精美③腾飞④激动

  B. ①珍藏 ②精彩 ③翱翔 ④ ***

  C. ①珍藏②精致③飞翔④ ***

  D. ①珍视 ②精彩 ③ 翱翔 ④激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笑的前仰后合,还令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 他本来很一般,但由于双方都争取他,他便成无足轻重的人物了。

  C. 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

  D.夏天的池塘里,粉的、白的荷花竞相开放,睡莲也不示弱地开起来了,满眼都是万紫千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

  B.用生动的故事,抓住了国外听众的兴趣点,启开强烈的共鸣。

  C. 中国贡献著全球经济增量的1/3,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无可替代.

  D. 在浙江乌镇开幕的世界网际网路大会上,就共同构建网路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

  6.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②只要“立下愚公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巨集伟目标就能成为美好现实。③奋斗目标是如此巨集伟、如此鼓舞人心,但实现的过程既不会顺风顺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充满曲折和艰辛,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④越是曲折和艰辛,越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⑤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⑥矢志不移、至死不渝,子孙相继、久久为功,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

  A ⑤⑥①③④② B⑥⑤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⑤⑥ D⑥⑤③①④②

  7.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居室环境.日常生活.个人品行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 《海燕》是高尔基《春天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这篇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暴风雨的报信者。

  C.《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张潮对雕刻者精湛雕刻技艺的赞叹。

  D《活板》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文中指出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两条: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

  8.根据课文填空。***5分***

  ***1*** ,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

  ***2***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3***故园渺何处? 韦应物《闻雁》

  ***4***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典的诗完整的一句:

  ***5***《池鹤》一诗中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无奈的句子是

  二、现代文阅读*** 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

  五月的槐花

  ⑴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故乡的槐花又开了。放下电话,轻轻推开窗户,一股晚风夹杂着城市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⑵好不容易挨到天亮,随便装点了行囊,我便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⑶刚走到村口,远远的我便看到了坐在门前老槐树下的母亲。

  ⑷“妈——”

  ⑸我的喉咙里涩涩的,A.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觉得母亲好像又苍老了许多。我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母亲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便岔开话题:“云儿,快歇著去,妈去给你打水,洗把脸再说。”母亲顺手拿起毛巾和脸盆。我分明看到:母亲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迅速地拭去了腮边两行浊泪……

  ⑹捧起冰凉的井水洗完脸后,顿觉轻松了许多。摆脱了平日里繁多的应酬,此时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就势躺在大沙发上,竟酣然入睡了。

  ⑺一觉醒来,母亲不知干什么去了,我信步走出了卧室。B.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著醉人的清香。

  ⑻母亲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踮著双脚,举著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从树枝上打下串串的槐花。如血的残阳,母亲的身影显得格外瘦弱。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溼润……

  ⑼晚上,母亲在闷热的厨房里,又是和面,又是洗槐花。忙活了大半天,才兴冲冲地端给我一碗馋人的槐花饭。我接过这似有千钧的“佳肴”,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母亲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

  ⑽临睡前,母亲从衣柜里拿出崭新的床单、被褥,铺好床后,再三嘱咐我盖好被子,乡下夜里寒气重。那晚,母亲将我的脚丫紧紧的搂在她温暖的怀抱。温馨的梦里,我拉着母亲的手,坐在开满槐花的山坡,听她讲《王子与母亲》的故事……

  ⑾第二天,母亲起得很早,走了四五里山路从镇上买来一瓶槐花蜜,硬是塞进了早已被她塞得满满的行囊。接着便又张罗著为我做早点。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刹那间我竟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位残忍的王子。

  ⑿临走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将我送到村口,又是一番千叮咛,万嘱咐。

  ⒀坐在返城的客车上,窗外,一树树冰清玉洁的槐花一闪而过,我蓦然觉得,母亲的爱诚如这朴实而又圣洁的槐花,虽然平凡却又凝重而深沉,足以让我一辈子去细细品味。五月的风拂过脸庞,一缕醉人的幽香潜入心底,淡淡的花香中,我已泪流满面……

  9、文章多次写槐花,有什么作用?***3分***

  10、第***1***段结尾“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请联络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心里空荡荡的”?***3分***

  11、***8***--***12***段通过具体描述表现母亲对“我”的爱,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8***--***12***段的内容。***每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第⑻段: 第⑼段:

  第⑽段: 第⑾段:

  第⑿段:送别时,母亲叮嘱“我”。

  12、文章第***8***段“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溼润…… ”,请简析“我眼睛溼润”的原因。***2分***

  13、请从文中划线的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B.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著醉人的清香。

  我选*** ***句赏析:

  14、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⑻段通过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的苍老、瘦弱和对我的爱。

  B梦中母亲给我讲《王子和母亲》的故事与下边段落说我是故事中“残忍的王子”是前后呼应。

  C.在作者眼中槐花朴实、圣洁、平凡、凝重而深沉。

  D、文中的母亲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热情大方,挚爱儿女。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风口上没有“偷懒的人”

  ①这几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一语风行,折射一种借风起飞的普遍心态。那些草根创业、底层崛起的传奇故事,更是让人们羡慕。然而,当每个人都在对此津津乐道时,我们是否因此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东西?他人的成功仅仅是因为遇到一个“风口”?

  ②诚然,时势造英雄,如恩格斯所言“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又如梁启超所讲“路得非生于十六世纪,而生于第十世纪,或不能成改革宗教之功”。但英雄之为英雄,亦必有其非凡处,正所谓“英雄之能事,以用时势为起点,以造时势为究竟。”我们讲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③社会生活中,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望于形形 *** 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不能说世间就没有巧事、无法讨巧,但从总体上看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大多数时候、大部分人身上。对于很多人来说,投机取巧就可能意味着失去机会、放逐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说,取巧也是一种懒惰,我们尤当戒之。

  ④曾有人说,如果一个犹太人开了一家生意兴隆的加油站,旁边就会有更多犹太人去开便利店;但如果加油站是中国人开的,那旁边就会出现更多中国人开的加油站。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刺耳,却警醒我们面对商机,要有差异化发展思维,不可取巧投机、盲目跟风、扎堆上马。即便实践中遇到商机,但用这样的同质化发展思维,也只会让商机变成“伤机”,其结果就是一拥而上,一哄而散。

  ⑤为人处世,有的人偷奸耍滑,投机钻营,不琢磨事,只琢磨人,寄望攀上某个高枝,“跟对人”以平步青云。工作中,有的人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专案,不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文章。凡此,或得一时之利,或逞一时之势,终究经不起检验,沦为反面教材,可悲可叹。

  ⑥无论是处世、干事,还是创业,苦干实干都是立足之本、立身之基。不是说事不能巧干,很多时候这种巧是一种远离愚笨的智慧,亦是我们的一种必备本领。但这和我们所说的投机取巧不是一回事。那种凡事图取巧的观念与做法,无法让我们行稳致远。尤其是治理,有学者评价“是件用力而缓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惟需兢兢业业,务实勤勉,励精图治,方能造福一方,干有所成。

  ⑦大巧若拙,这是老子写下的智慧。风口上从来就不曾有过偷懒的人,想要乘风而起,需要的是守拙用劲的大智慧。

  15.文章开头引用“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风行语有何作用?

  16、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7、第四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8、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②段引用恩格斯和梁启超的话是为了证明“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B. “大巧若拙”文章告诉我们不要投机取巧,要下笨功夫,不能走捷径。

  C第③段中“抄近道”、 “一窝蜂”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为人处世投机取巧必将失去机会,放逐自己,弄巧反而成拙。

  D. 一本万利的事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大多数时候、一部分人身上。

  三、古诗文阅读。*** 16分***

  ***一***阅读古文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之①千里者;策之② ①之,的,助词 ②代词,指千里马

  B.食①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②也 ①喂养 ②食: 通“饲”,喂

  C. 其①真无马邪?其②真不知马也。①难道,表反问语气;②恐怕,表推测语气。

  D. 执策①而临之;策②之不以其道 ①鞭打 ②马鞭子

  2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无马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满之情。

  D.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但同时暗示了自己一朝被重用,愿为国效劳的心意。

  22.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 比作“ 食马者”,将 比作“伯乐 ”,而以 喻指 千里马.

  ***二*** 赏析古诗 ***4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B.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C. 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4.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必须写成议论文。

  ***1*** “绿叶精神”之我见

  ***2*** 小议

  要求:

  选题目***2***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填上中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上网、追星、追美剧、课外阅读、不愿吃苦,不愿做家务,不听从父母的教导等。

  ②篇幅不少于600字。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

  1、C;2.B;3.B;4.C;5.C;6.A;7.D;8.略

  9、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朴实而又圣洁”母爱的象征。

  10***1***因为“我”久别故乡,久别母亲,电话勾起“我”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2***虽身处繁华都市,“我”仍感到内心的孤独。

  11第⑻段:为“我”打槐花;第⑼段:为“我”做槐花饭;第⑽段:为“我”铺床、暖脚; 第⑾段:买槐花蜜送“我”。

  12***1***因为伤感***自责、愧疚也可***,为母亲的“苍老”“瘦弱”; ***2***因为感动,为母亲对“我”的疼爱。

  13.A、这句话是对母亲遇见“我”的那一刹那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用了“抬”“摘”“拉”等一系列动作词以及“惊喜”的神态,突出母亲见到“我”时的惊奇、喜悦与激动的心情,细致传神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为下文母亲为“我”做一系列的事做铺垫。

  B、这句话是对槐花的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槐花比作水晶,形象生动地写出花朵多、花色艳、***花瓣亮***、花味香,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槐花深切喜爱之情,也为下文写母亲为“我”打槐花、做槐花饭做铺垫。

  14.D

  15 引出要论证的问题--风口上没有“偷懒的人” ;或者引出要论证的问题—凭借机遇不干事就能成功吗;

  16. 无论是处世、干事,还是创业,苦干实干都是立足之本、立身之基。或者想要乘风而起,需要的是守拙用劲的大智慧;

  17.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面对机遇不可取巧投机、盲目跟风。

  18.D

  19.C;

  20.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21. B;

  22. 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人才

  23.C;

  2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作用:一是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戍边生活的艰辛、军事事态的严重;二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蓄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