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是鬼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两者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一直以为两个节是同一天

都是鬼节,只是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过,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因而固定于这一天。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1

在我国每年的七月十四是鬼节,而七月十五便是中元节,但是这两者其实基本上就是一回事,只不过节日的时间不同,所出现的节日传统也不同。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

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相传原来的南方是没有中元节的,这是古代汉人南迁下来的。

有这样一种说法: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一批汉人仓促南逃。但就在逃走的时候考虑到了一个问题。

按传统,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阳和中元节祭奠祖先时,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跟着灵牌走。那时赶着逃离,而离中元节还有一天,他们已经不能等了,但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所以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他们的灵牌逃至南方。

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亡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每年七月十四过,所以现在七月十四就成了很多南方人的鬼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5

按传统,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阳和中元节祭奠祖先时,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跟着灵牌走。那时赶着逃离,而离中元节还有一天,他们已经不能等了,但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所以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他们的灵牌逃至南方。 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亡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每年七月十四过,所以现在七月十四就成了很多南方人的鬼节。

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 “鬼节”,俗称“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 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3
最早记载七月十四的,其实是道教,道教有三官的说法,天官、地官和水官,都是玉帝派驻人间的督查巡视干部,天官诞辰正月十五,这是上元节,水官诞辰十月十五,这是下元节,七月十五就是地官诞辰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的别称小名也实在多得不行,盂兰节、中元节、七月半、鬼仔节等等。
不过,最普及的名字还是鬼节。鬼节有的地方过七月十四,有的地方过七月十五,比如吃货省广东,就过七月十四的居多,而隔壁省广西的客家人就过七月十五的居多。
第4个回答  2019-08-22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但是在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
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鬼节、地官节,日期为夏历七月十五,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