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要具备哪三心?

如题所述

菩提心包括三心:

1、直心

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

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

3、大悲心

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扩展资料

菩提心是指人类的深层潜意识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谛的愿望,在三层人格分类法中,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

对比佛学的唯识分类法,集体潜意识是指第七识,末那识。佛学中末那识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创造产生的。阿赖耶识中有相分,理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菩提心的缘起是其中的证自证分在第七识中的体现。

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

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2

1、直心。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

3、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



扩展资料:

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

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