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拼音:ji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姜”和它的繁体“〔⿱艹畺〕”原是两个不同的字。“姜”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头戴羊角的女人。“姜”的本义一般认为与古代的某个部族有关,后世主要用作姓氏。“〔⿱艹畺〕”,《说文解字》作“䕬”,形声字,从艸彊声,后省作〔⿱艹畺〕。〔⿱艹畺〕本义是植物名,是常用的调料。汉字简化时,用姜代替〔⿱艹畺〕。
2、“姜”的繁体字为“〔⿱艹畺〕”,汉字简化之前它们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字。“姜”字结构是上羊下女,或者是像戴有羊角的女人。赵诚先生认为“像女子头上有羊角之形,指从羌族俘虏来的女俘”。在甲骨文中,羌、姜只有性别上的区别,“羌”指男羌,“姜”指女羌。这表明:先有以“羌”为标志的部族,后有以“姜”为标志的姓。当需要有个符号来标记羌族的各个分支时,姜姓就产生了。古文字研究证明,羌族和姜姓都代表着一种头戴羊角的风俗。这种风俗叫作图腾风俗,他们用某种装饰表明一个氏族同某种动物具有血缘关系。姜是姓氏,姓氏是同宗人的符号。在母系社会,人们知母不知父,人都是从女人身上生出的,古代大姓、国姓多从女,如姬、妫、姒等。姜姓的姜字从女从羊,义为牧羊的女人,也就是人,和“羌”字同义。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