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的便利店总是在亏损?

如题所述

你好,我认为国内便利店总在亏损是个伪命题,不能一概而论的。试想:年前最后的一天,或者是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里,周围的小餐馆都休业了,还好有便利店不打烊,给人予食物和温暖,这就是便利店的价值。我们要知道,如果是连锁便利店,全家从2012年左右就开始盈利了,罗森差不多在2017年中也开始盈利,对于711来说,虽然是便利店的领军者,在国内仍然并不是老大,据说在国内还没有实现盈利。总体来看,便利店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从单店来看,肯定有亏有盈,这是每个行业都一样的。当然,对便利店最大的挑战就是运营成本,这个无人不知的。便利店的租金、装修,设备和24小时开店的运营成本,设拆祥备和商品的损耗以及各种各样的杂费,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这是存在个别便利店亏本经营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如果想要经营好一家便利店,其实还是最考验经营水平能力的。如果便利店想要盈利,行业内公认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段。但是只要随着在北京上班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回家过年了,国贸这家711便利店就要迎来一段时间的低谷。有时候,城市的商圈与人流千变万化,如果出现变化,导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门店关闭这都是常事。刚在上面我们已经看过2018年的便利店数据,我们可以再回到2016年的便利店数据,对比一下,其实上升趋势都是很明显的。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标杆便利店企业的统计,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体增速在15%左右,市场总量达到1000亿。对比下2018年的数据,仅仅两年的时间,市场总量相当于直接翻了一番。根据数据目前国内的便利店50%左右都是属于加油站的,另外50%就是位于居民或者商业区的便利店,根据全国大概有4万多家入驻口碑的数据,我们可以来看看。根据口碑平台便利店的分布所绘制的热力图如下:另外,我们再从用户的消费数据来看一下便利店的消费情况。备注:X轴线代表的是消费者的年龄,Y轴线代表的平均每笔的消费金额,气泡的大小则是对应该年龄段的用户消费次数。从上图可以看出:根据口碑平台的全国数据还显示,去便利店消费,女性用户不仅比男性用户人数多出了16%,而且平均每次还要比男性用户多花近20%的钱。如果从职业标签来看,白领群体光顾便利店,无论是频次还是单次消费金额都会远远高于学生、教师或公务员等群体。因此,便利店的消费群体:25到35岁,女性,较高的收入者,这几个标签也是象征着中国最有钱及最舍得的花钱的那个群体,也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盘点你的便利店,没有这样的消费主力群体,生存自然是相对困难的。我们经常说听到便利店老板在抱怨亏本,其实说白了就是你的竞争优势有哪些,才是你的便利店生存之道。1、贴心的便民服务好奇早磨心日报曾经整理过日本便利店的1285种服务如下:其实上面所提到支付相关的,购买各类门票以及缴纳生活费等服务,在移动支付特别发达的中国,可以用一个手机加支付宝都能完成的。不过还有一些服务,比如收发快递,复印传真,送货上门,免费的注意和用餐区域,甚至是免费的热水都能为便利店聚拢不少的人气。2、不断升级的好吃食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便利店的食物越来越好吃了呢?食物至少关系到一家便利店40%的生意水平,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便利店在食品研发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的。如今,我们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都能看到包子,便当、现磨咖啡、冰淇淋甚至油豆腐粉丝汤等,这些其实都是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胜利剩下来的。3、与顾客建立情感链接其实日系的便利店品牌可以说把IP运用的真是炉火纯青,尤其是在动漫领域的IP。比如上面的这个怪物大学系列,各种各样的限量玩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成为品牌的忠实、高频的顾客。但是,这种套路在国内的便利店运用并不是特别理想,罗森其实也先后在国内开过多家动漫主题便利店,比如奥特曼、柯南和火影忍者等,尝试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放弃了。下面这个就是上海柯南主题的便利店。未来便利店的竞争,不让自己成为亏损的一员,主要还是聚焦在如下的三个方面:面对越来越难伺候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前浪”,他们会在意早上的包子是热的还是温的,也会在意便利店是否足够有趣,有没有最流行的网红食品等。另外,目前国内的便利店主要还是停留在销售日用百货,冷冻速食和饮料乳制品等,部分社区便利店还附带了蔬菜水果,快递收发等,能够真正提供多样化服务与24小时售卖的便利店还不多,只是如今日本的便利店已经迭代出便利店+洗衣房+健身房等,这都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我觉得国内便利店并不是总是亏。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说一下国内便利店概况。国内便利店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全国连锁或者是地区连锁的便利店,像以7-11、全家、喜士多等为代表的外资中高端便利店,还有以美宜佳、十足便利、华润万家等本土便利店。这些便利店使用统一的品牌,统一的装修风格,统一的进货渠道,因为规模大和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强,货物成本较低。同时,这些便利店根据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不同,分布的位置也不同,以白领为目标人群的,便利店位置大都在商业区,以普通群众为目标人群的,便利店大都在社区周边。二是加油站自带的便利店,像易捷。这种便利店背靠大树好乘凉,自带引流渠道,只要来加油的有消费需求就可以实现销售,这种就不多说了。三是传统便利店,就是社区楼下常见的商店,特别在老旧小区常见。这种便利店大都自己经营,店里面一两个人,有的一来二去和周围小区住户比较熟,回头客比较多。另外,现在线上企业京东、阿里等也都加大在便利店行业的布局,在新零售理念的指导下抢先布局实体零售店。下面,我以身边的例子谈一下传统便利店。我居住的小区周围有个商店,一个50多岁的妇女在经营,因为离小区近去买东西的次数比较多,这样慢慢就熟悉了。听她说,她这个超市80平,每月的开支房租5000元左右、电费平均300元左右、商品损耗500元左右,每月的销货收入大概5万左右,销货成本3.5万左右,算下来她每个月的毛利1.5万左右,扣除开支5800元,净利9200左右,算下来毛利30%,净利18.2%(含自己的人力成本)。虽然每天从早上8点多盯到晚上8点多,但终究还是能挣点钱。其实大多数的便利店的销售毛利都在30%左右,连锁的便利店因为能压低进货成本所以毛利稍微还能高点。如果便利店在销售量和其他开支控制上都做的还行的话,盈利是大概率的。一般亏损的便利店都有这几个特点:一是客流量少,销售量上不去,原因主要是便利店的位置不行,没有处在人流密集区,还有极个别的原因是开店的人人品不行,回头客少。二是房租或者前期装修开支太大,固定成本摊销太多,导致回本慢,难盈利。三是日常管理不好,比如对商品损耗居高不下、人力资源浪费太多、店内卫生较差等原因,一点点侵蚀销售毛利。所以,只要能选对地方,加上适当的成本控制,一般便利店都能盈利的。这也能从国家机构公布的便利店行业统计数据中能看出来。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里查一下,从2014年至2018年,全国便利店数量和面积都在加速扩张,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从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中国便利店投融资情况图表看,2014年至2018年很多资金都在大规模进入便利店行业,可以想见,便利店行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另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净利润分布图表看,2018年市场上的便利店75%以上都能盈利,亏损的大概只占到25%,并不是大都是在亏损。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升高,居民消费力的提升,以及国家关于推进社区商业建设政策的出台完善,国内便利店行业还会继续深入发展,应该具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一块交流,请各位朋友指正。没有总是在亏损这个说法,亏损的原因很多。一是房租贵,成本高。二是门槛低,竞争大。房租贵这个还好,毕竟市场就是这样,有利润你就做,没利润就关门,但是竞争大这天就是硬伤了,所以选一个位置极佳的铺面是开便利店的第一条件。原因有几点第一点租金太贵,第二点人流量少,第三点进货价格高利润空间不大!。成本太高,电商竞争激烈,差异化较小。为什么国内的便利店总是在亏损?这话问的有点外行了(可能你对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