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有

如题所述

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如下:

第一,农业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解决13亿人吃饭的墓础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农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

第三,农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农业的介绍: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植物、动物等生物,获得的产品来自生物本身,如:蚕丝、麝香。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地区农田多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较低,降水偏少,以旱地作物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起源:

农耕生产与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天气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表现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光照足、高温、降水丰沛的雨热同期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早在上古时代,在此诞生了农耕文明,是中国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区域,二十四节气也是发源于此。

中国考古学界几十年来一直把农业起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进行探索,在江淮河汉诸流域及广大地域内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批批遗址,如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徐水南庄头、湖南澧县彭头山等地点。

前两处遗址的年代距今约八、九千年。武安磁山遗址和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年代,也比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年代要早,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