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4、临床病例
5、腔隙性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决定于梗塞部位。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只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决定于梗塞部位。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只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①多见于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②急性或逐渐起病,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③可表现为腔隙综合征。④症状多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⑤反复发作可表现为假性球(延髓)麻痹综合征和腔隙状态:其原因是脑白质腔隙灶的群集,尤其是锥体束、基底节和纹状体。假性球麻痹包括强哭强笑(情绪失控)、原始反射、构音不良、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腔隙状态的假性球麻痹还伴随特征性的小碎步态、全身运动不能(缺乏运动)、面部表情呆板及双侧锥体束征。有时尿失禁。可伴从轻微到明显的血管性痴呆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较有特点且常见的有下述几种。纯运动性轻偏瘫( PMH),纯感觉性卒中( PSS),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H),感觉运动性卒中CSMS),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DCHS),腔隙状态
辅助检查 本病需依赖CT检查,某些小病灶或病变位于脑干时,MRI更有帮助。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无肯定的阳性发现。PET和SPECT通常在早期即可发现脑组织缺血变化。颈动脉Doppler可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征之一即可确诊。(1)有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最大病灶直径小于1.5cm的脑梗塞。(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小于1.5cm的病灶。(4)临床虽有典型的“腔隙综合征”的表现,但没有进行影像检查,不能肯定为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与其他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鉴别点是影像学证据。
临床病例 诊治过一位张先生,70岁,家里人发现他近2个月越来越没精神,总喜欢睡觉,一看电视准会睡着,而且白天一没事于了就睡觉。说话明显减少,不愿与家里人交流,记忆力下降。询问病史,有高血压,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做影像学检查后,脑内有多发腔隙性梗塞,出院时开了降压药和一个疗程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双效类长效现代中药天欣泰进行口服,经过一短时间的系统治疗,病人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与家人交流较主动,记忆力下降也得到改善。可见,有的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可以表现出一侧或一个肢体的麻木、力弱 等症状容易发现而来就诊。但有的病人是以头痛、头晕或记忆力下降等其他症状来医院的,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分析有无中风的发病因素,并结合神经系统查体等,必要时作影像学检查排除腔梗的可能。
腔隙性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它的梗塞面积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且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由于受损的脑组织范围较小,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往往较轻,患者常表现为轻度的肢体无力或麻木,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语音不利,吞咽困难,看物体重影等,甚至无症状,所以不易引起警觉,容易漏诊、误诊。如果多次发生腔隙性脑梗塞,成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同样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腔隙性脑梗塞相对伤害较小,原则一定是用药及时以免病情加重,做好二级预防。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我国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治疗现代中药为首选。降脂抗凝,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坚持用药、饮食调节、康复锻炼、情绪调节、做好家庭护理,控制好血压血脂,只有这些方面全都做到位,病人才以尽早恢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