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云千载空悠悠

如题所述

白云千载空悠悠

《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自,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题题诗在上兴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 (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 (见《产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 (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垫。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

"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

第三句几乎全用人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 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题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 也未必。

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题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