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做到自律?

如题所述

孩子缺乏自律意识的情况并不少见,常表现为拖延、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小动作比较多,建议尝试以下的方式进行改善:

1、树立榜样:家长要做好榜样,将事情都弄得井井有条,生活有规律,孩子也会随之学习,自律性也不会太差;

2、引导:从小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比如从小就培养及时整理玩具、衣物的好习惯,家长先要准备适合孩子收纳的收纳箱,位置摆放要适合孩子身高的高度,可以方便孩子收纳。洗手的水池也应符合孩子的高度,孩子更易养成自己洗手、关水龙头的习惯;

3、自我管理: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教给孩子自我管理,比如设定管理目标、洗手规范,让孩子按照规范进行自我管理。寒假、暑假,都是自我管理的好时间,家长可以布置给孩子一些任务,如收拾书桌、厨房的一部分、书架的一部分等;

4、制定规则和奖励:孩子完成任务时,通常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可以教会自我奖励,这种奖励可以使孩子更容易养成好习惯,提高自律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1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时代,生活处处都讲究秩序,如何让孩子做到自律,对家长来说是个考验!

同事小琴在周日时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玩,由于博物馆上下午的开馆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到了下午开馆时间时有很多人都在门口排队,小琴带着儿子一直在老实排队,可突然儿子对她说:“妈妈,刚刚有个叔叔直接跑过来站到了队伍前面,就是前面那个拐角的地方,我们也过去吧。”

小琴告诉儿子:“我们不可以过去,如果每个人都像刚才那位叔叔一样做,那整个队伍就乱了,队伍一乱,大家争前恐后地往前挤,那最后谁也去不成了。”

我想很多人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自己带着孩子在老实排队时,有人却在前面无理插队,这时孩子就会好奇,为什么别人可以插队,我们却要乖乖排队,这不公平啊!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我们怎么说,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呢?这四点不教育不可少。

1.关于公平,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们不行?
虽然我们一直在追求公平、平等,但这个社会依然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当孩子感受到不公平时,父母首先要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别人可能有急事,接下来便是告诉孩子如何面对这个社会的不公现象。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上会有各种不良现象,我们不能朝坏的去看,要多看好的一面。

2.关于秩序,为什么人们要遵守公共秩序?
当父母带孩子乖乖排队时看到这种不遵守秩序的人,父母应告诉孩子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告诉他如果不遵守秩序,既会影响别人,也会影响自己。比如,对于那个随意插队的人而言,他会遭到别人的鄙视,甚至被人从队伍中赶出去,他的行为会让别人讨厌他。另外,如果人人都学这种不遵守秩序的行为,随意插队,那队伍乱了,最后吃亏的还是大家自己。

3.关于律己,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人
当父母带孩子老实排队,看到有人插队时,这时可能会有人模仿,而父母要告诉孩子只有律己,才能保护自己,才能在学业、事业、为人上有所建树,也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人。我们做人不要总去看那些贪小便宜的人,要知道人生这盘棋很大,我们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拥有力量去抵制不公平现象,才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4.关于道德,道德高尚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大成就
当父母带孩子老实排队,遇到有人插队时,父母因告诉孩子那种行为是错的,是不道德的,是应该受到谴责的,而我们不能成为那样的人,只有道德高尚,别人才会尊重你,将来才能获得更多机会,取得更大成就。由于孩子自身是非观尚未建立,父母需在此时告知孩子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告诉他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有助于孩子成长为健全的社会型人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02

自律性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益!

每天催着孩子写作业,一不留神孩子又跑去看电视,定下的任务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经常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散落四处的玩具,清洁房间里随手乱丢的垃圾;好不容易和孩子立下规矩,可是坚持不了两天又打回原样。这让家长们痛苦不已,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现。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因为自律性的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自律性的培养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自律可增强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大多枯燥无味,且孩子爱玩是天性,很多孩子都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家长的催促和压迫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抗拒心理。但自律的孩子有学习内驱力,能够理解学习的必要性,对学习的安排更高效,让家长老师都省心。

    自律的孩子有清晰的努力方向:自律的孩子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会有详细的规划,为了心中所爱,懂得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按规划做事。且他们目标坚定,不容易被他人左右意志,不容易被旁门左道吸引,会一直坚持在奋斗的道路上。

    自律的孩子有超强的意志力:有些孩子遇难马上放弃,但自律性可以使孩子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撑,鼓励他们努力坚持,敢于向困难挑战。不轻言放弃是他们坚守的底线,不被困难打倒是他们优秀的品质。而自律精神建立一次次困难的磨练,也会变成强大的精神财富,助力他们走向更加艰险的道路。

    作为家长,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呢?

    奖罚分明,建立规则意识

    做错事情需要接受惩罚,超额完成任务可以获得奖励,并且严格按规则执行。若家长一味地宠爱孩子,对他们要求不严格,孩子又怎么会对自己要求严格呢?所以,父母要从小让小孩建立规则意识,通过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些规则,并且要求孩子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做到自律。

    规则不应轻易打破,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按规则执行

    很多家庭是三代同堂,很多时候祖辈和父母的要求不一致,这就很难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学习要求要遵守,生活细节也是一样的。比如做作业不能玩玩具,吃饭不能看电视,玩具、碗筷要自己收拾等等,如果长辈面面俱到地帮忙,孩子就会认为那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无法形成自律的习惯

    家长需以身作则,树立正确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树立榜样很重要。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有力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喜怒无常,为所欲为,不顾后果,孩子也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初期监督执行,后期才能轻松放手

    其实孩子很多习惯都在大人的监督、督促中培养起来的。因为孩子的毅力还比较薄弱,要是没有督促,他就会任性而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等长大了,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培养了。好比见到长辈需要打招呼。也许孩子对外人感到陌生害怕,也许是他之前打招呼别人没听见没理他,或者是懒得开口。但这是基本的礼仪习惯,不能由着他。所以每一次跟亲戚或老师见面,要要求、督促他打招呼,直到他养成这个习惯为止。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自律性,对他人有礼貌,即使身边没有人督促也会主动去做。

    和孩子一起做出人生目标规划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名人故事,或是分享自己奋斗的光荣战绩,失败受挫重头再来的宝贵经历自然更好。然后再询问孩子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孩子自己做出人生规划,并细分出近期可实现的目标,及可预见的困难。鼓励孩子,告诉他未来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通过目标激发孩子的自律,让孩子自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不心慈手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负责任是指履行义务或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一旦定下了责任义务表,孩子们就应该努力去执行,对于没有完成的事不能找借口,这是教导孩子将来进入社会的必修课程。有些孩子忘了带课本就怪是妈妈忘了把课本放进书包里,打电话要求家长马上送来。如果家长每一次都帮助孩子收拾残局,那么孩子永远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遇到可控情况,可以让孩子适当感受不自律行为带来的后果,这也是培养自律性的方法之一。

    自律是人生的必修课,孩童时期正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如果家长不对孩子行为进行干预和引导,散漫和懒惰最终会体现在孩子的人生答卷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